奶牛的發情率和受胎率會對其終生產特數量和產犢間隔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其年產奶量,因此在奶牛場飼養管理過程中必須將提高奶牛發情率和受胎率作為飼養管理的重點。但是在我國奶牛實際養殖過程中受環境條件、飼養條件、管理條件等因素限制,導致發情率和受胎率相對偏低,遠遠低于美國、新西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因此為了切實提高我國奶牛發情率和受胎率,在當前背景下就奶牛發情率和受胎率的影響因素及優化措施等展開探討是極為必要的。
1奶牛發情率和受胎率的影響因素
1.1環境條件
第一,溫度。溫度是影響奶牛受胎率和發情率最為重要的因素,這是因為低溫或高溫均會對奶牛性腺軸-垂體-下丘腦這一調節機制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會導致奶牛體內辜酮及黃體素分泌量減少,而這勢必會對奶牛正常發情及受胎造成不利影響。例如,如果外界溫度過大會增大奶牛熱應激概率,而奶牛在熱應激后不僅會出現缺乏發情、發情期延長的現象,而且極易引發胎兒早期死亡及受胎率下降的情況。除此之外,奶牛在熱應激后產奶質量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母牛在熱應激后奶水中的固形物、乳糖、乳脂等營養物質含量都會明顯下降。熱應激除了會對奶牛產奶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外,對于奶牛產奶量也會產生嚴重影響。例如,當外界溫度指數超過68℃時,每超過一個單位,奶牛產奶量就會下降 0.4~0.7kg[1]
第二,濕度。濕度在正常溫度條件下不會對奶牛散熱造成過大影響,但是在高溫條件下高濕會影響奶牛機體散熱,從而導致奶牛出現熱應激現象。而在低溫條件下高濕會加速奶牛機體散熱,從而導致奶牛出現冷應激現象。例如,當牛舍溫度大于 24°C 時,如果濕度也相對較高,奶牛的乳脂率、產奶量等都會有明顯影響。而當牛舍溫度大于35°C 時,如果濕度也相對較高,會導致奶牛的受胎率和發情率受到嚴重影響。除此之外,牛舍濕度過高還會加速寄生蟲、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不僅會增大墊料飼料變質發霉概率,還會增大奶牛細菌性、寄生蟲性、病毒性疾病發生概率。
1.2營養水平
飼料營養水平會對奶牛產犢、受胎、發情等產生直接影響,例如如果飼料中的能量含量過高會導致奶牛膘情過重,乳房及子宮部位脂肪堆積過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奶牛難產及乳房炎發病風險;如果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過高會導致奶牛體內尿素含量過高,不僅極易引發奶牛內分泌紊亂,還會對奶牛體內受精卵及卵細胞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如果飼料中磷元素和鈣元素的比例失衡會導致奶牛出現骨質疏松或骨骼軟化的情況,從而會增大胎兒發育畸形以及奶牛圍產期癱瘓的風險;如果飼料中鋅元素含量不足,不僅會導致奶牛抗病能力變差,免疫機能紊亂,還會引發胎兒早產、流產或畸形等情況,而這對于奶牛受胎率及發情率的提高都是極為不利的[2]。
1.3飼養管理不完善
飼養管理不善是影響奶牛受胎率和發情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飼養密度過大。飼養密度過大不僅會增大奶牛在飲水、飲食、空間方面的競爭,導致奶牛正常休息、飲食等受到影響,還極易引發奶牛出現不發情或發情延遲的情況;二是飼料質量欠佳。如果為奶牛投喂的飼料存在發霉、變質或霜凍現象,極易引發胎兒死亡及母牛流產;三是衛生環境欠佳。牛舍清潔狀況欠佳會加速病原菌滋生,從而會增大奶牛感染口蹄疫等相關疾病概率,而口蹄疫等相關疾病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奶牛受胎率及發情率;四是發情鑒定技術落后。傳統依靠爬跨鑒定發情技術存在明顯缺陷,會導致安靜發情的奶牛無法及時被發現,從而極易使這部分奶牛錯過最佳配種時間;五是配種操作不當。人工輸精操作不規范,精液質量差、輸精時間把控不當等因素均會對奶牛受胎率產生不利影響。
2提高奶牛發情率和受胎率的有效策略
2.1科學配制及投喂飼料
在對奶牛飼料配制時要以優質干草和多汁青綠飼料為主,要保證奶牛每天飼料中精飼料的種類多于4種,多汁青綠飼料的種類多于3種,優質粗飼料的種類多于2種。只有保證飼料投喂種類的多樣化,才能保證奶牛營養攝入的均衡性。此外,在對奶牛飼料選擇時還要保證飼料具有良好的適口性,以此來增強奶牛食欲,確保投喂的飼料得以充分吸收利用,而這對于奶牛泌乳性能及受胎率提高是極為有利的。在對奶牛飼料投喂時要盡量保證投喂次數以及飼料配方的穩定性,最好不要突然更換飼料配方,以防對奶牛瘤胃微生物區系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奶牛出現應激反應。在為奶牛投喂飼料時如果出現時喂時停、時青時干的情況均會對奶牛瘤胃消化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奶牛出現產奶量下降或發情率降低等現象[3]。
2.2加強養殖環境創設
在奶牛養殖期間飼養人員需要對牛舍溫濕度加以合理控制,牛舍溫度最好控制在 5~20% ,牛舍濕度最好控制在 60%~80% 。當牛舍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飼養人員需要通過調節空調系統、控制通風時間等方式加以調節。當牛舍濕度過高或過低時,飼養人員需要通過安裝加濕器或除濕機的方式加以調節。除了要對牛舍溫度濕度加以合理控制外,還要給予奶牛充足的活動空間,奶牛在妊娠階段要單欄飼養,奶牛在泌乳中后期可以根據其泌乳天數及繁殖周期進行分群集中管理,但是必須對飼養密度加以嚴格控制,要確保其飼養密度大于 120% ,以此來減少泌乳奶牛出現應激反應,提高繁殖工作效率。
2.3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場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衛生消毒程序,對牛舍飲水槽、飲食槽、地面、墻面等定期進行衛生消毒,消毒試劑主要可以選用聚維酮碘液、復合戊二醛消毒液等,這些消毒試劑不僅消毒效果顯著,而且氣味刺激性低,可以避免對奶牛造成不良刺激。為了保證消毒效果,防止病原菌產生耐藥性,消毒試劑要交替或更換使用,不能長期采用同種消毒試劑。除了要做好牛舍消毒工作外,還要對牛舍加強清理,及時清除養殖廢棄物,定期更換墊料,確保墊料始終處于干燥充足狀況,以此來為奶牛生長繁育營造舒適的環境4。除此之外,飼養人員還要做好奶牛子宮炎治療工作。子宮炎是奶牛較為高發的一種疾病,會對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奶牛養殖期間飼養人員必須對奶牛進行子宮炎檢查及治療。具體操作為,在奶牛生產后1h對其進行子宮炎巡查,巡查時要重點記錄奶牛惡露排出情況。如果奶牛排出黏液或正常血色惡露則無需對其進行直腸檢查,以此來減少奶牛直腸檢查應激和鎖牛時間,提高躺臥率。如果奶牛排出膿性惡露則即意味著其感染有子宮炎,此時需要采用宮安福進行沖宮,1天3次,即可起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2.4改進發情鑒定及配種技術
養殖場要對奶牛發情鑒定技術加以優化,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采用人工觀察 + 尾根涂蠟筆 + SCR項圈相結合的發情鑒定模式。具體操作為,飼養人員每周應進行2次在后備牛及乏情奶牛尾根部位涂抹防水蠟筆,涂抹厚度控制在2~3mm ,當涂抹部分有 50% 以上存在磨損現象,并且SCR項圈記錄的運動量激增1.5倍時,即可表明奶牛當前處于發情狀態。當奶牛發情后8~12h要及時為其進行配種,并且在實際配種時應規范配種操作,以此來提高奶牛配種成功率及受胎率。在奶牛配種后27d每周要對其進行2次B超孕檢,以此來提前揭發空懷奶牛,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對于揭發出的空懷并且有成熟卵黃的奶牛直接為其注射GnRH,無需放栓,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治療成本,還可以縮短奶牛空懷時間[5]。
2.5落實疫苗接種
牛病毒性腹瀉、牛口蹄疫、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等多種疫病均會對奶牛受胎、產乳、發情等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奶牛受胎率、發情率,養殖場必須積極落實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病毒性腹瀉二聯滅活苗、口蹄疫滅活苗、牛多殺性巴氏桿菌滅活疫苗等疫苗接種工作。為了保證疫苗接種效果,養殖場需要從正規廠家選購疫苗,并且按照使用說明妥善保管、使用疫苗,以防疫苗失效或使用不當而影響免疫效果。除此之外,為了防止疫苗免疫對奶牛受胎及發情造成不利影響,養殖場負責人要與獸醫溝通調整疫苗接種時間,盡量不要在奶牛配種高峰期接種疫苗。
結語
綜上所述,奶牛受胎率及發情率的高低會對養殖場綜合養殖效益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養殖場必須對影響奶牛受胎率和發情率的因素加強關注,然后依據這些因素采取與之相應的管護手段,通過科學配制及投喂飼料、加強養殖環境創設、加強飼養管理、優化發情鑒定及配種技術、落實疫苗接種等舉措,使奶牛受胎率及發情率得以切實提升,而這對于奶牛養殖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參考文獻:
[1]陳志艷.觀察同期發情的不同方案對發情奶牛處理的療效[J].中國動物保健,2025,28(02):161-162.
[2]高樹,馬廣英,楊凱強,等.影響奶牛發情揭發率和受胎率的因素及改進措施[J].中國奶牛,2024(10):24-27.
[3]張金寶,馬春芳,禹濤,等.不同藥物對奶牛胎衣不下治療效果及受胎率的影響[J].中國奶牛,2024(10):28-32.
[4]張紅亮,郎文超,強巴次仁,等.拉薩引進奶牛誘導發情技術探究及生殖激素測定分析[J].當代畜牧,2024(07):42-46.
[5]楊超群.褪黑素對肉牛同期發情和情期受胎率的影響[D].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3.
收稿日期:2025-04-24
作者簡介:廖勝保(1970—),男,瑤族,本科,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畜禽保種與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
*通訊作者:楊莉(1984—),女,漢族,碩士研究生,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