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對牛羊肉需求量的增加,規模化養殖已成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也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大規模暴發,在威脅牛羊生命安全的同時,降低牛羊肉品質,甚至面臨不可磨滅的經濟損失。由于當前牛羊疾病種類繁多,除了要準確掌握不同類型疾病的臨床癥狀外,還要采取良好的診斷方法,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從根源上降低牛羊疾病發生率,推進未來畜牧養殖業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1常見牛羊養殖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診斷方法
1.1病毒性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診斷方法
第一,牛羊口蹄疫。
牛羊口蹄疫是牛羊養殖中的高發疫病,發展態勢相對較急,很容易通過接觸傳染,患病牛羊會表現出明顯的水皰與潰爛癥狀,例如,患病牛羊口腔、蹄、乳房等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與羊相比,牛口腔和乳房病變較為嚴重,而羊蹄部病變最為明顯。一般體溫會明顯升高,多在40℃以上,飲食欲望降低,精神狀態不佳,嘴角流涎,隨著病程的發展,24\\~48h在口腔內部出現水皰,隨后形成糜爛面]。對于蹄部發生病變的牛羊,多會表現出跛行癥狀。
在診斷牛羊口蹄疫的過程中,除要結合以上臨床癥狀做初步確診外,還要觀察乳房、口腔和蹄等易病變部位是否有水皰和潰爛。另外,需注意牛羊口蹄疫傳播迅速,牛羊發病較為突然。在開展實驗室檢測工作時,可采取病毒分離鑒定法進一步確診。
第二,羊痘。
羊痘也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可按照其不同臨床癥狀分為以下兩種類型:一是典型性,病羊突然體溫升高,多在41.5℃左右,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眼部分泌物增多。經過 24~48h ,肉眼可見乳房、眼部、鼻部等部位出現紅斑,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丘疹,最終丘疹面積不斷擴大,變為內部包裹膿液的水皰。一旦水皰發生破潰現象,羊體很可能留下終生疤痕;二是非典型性,與典型性癥狀相比較為輕微,皰疹分布數量不多,甚至不會變為水皰,大部分羊僅在皮膚表面出現痂皮。
對于羊痘診斷工作的開展,需觀察羊少毛皮膚部位是否出現紅斑、水皰等相關癥狀,并判斷該病是否在羊群內流行與暴發。同時,也可借助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實驗室檢測方法驗證猜測。
1.2細菌性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診斷方法
第一,布魯氏菌病。
牛羊一旦感染布魯氏菌病,還可進一步傳染給人類,因此,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較為嚴重。對患病母畜來講,多會表現出流產這一典型癥狀,流產前陰道有分泌物流出,顏色呈黃色,并伴有陰唇腫脹等現象[2]。對于患病公畜,會影響其自身配種水平,例如,患有睪丸炎、睪丸萎縮等不良病癥。不僅如此,一部分病牛羊還會表現出關節炎癥狀,局部關節炎因腫脹和疼痛無法正常站立或行走,癥狀輕微時表現為跛行。
在診斷牛羊布魯氏菌病的過程中,如發生以上臨床癥狀即可初步確診,同時,調查患病牛羊是否來自疫區或有接觸史。實驗室診斷可采取細菌學檢測方法,倘若母牛羊出現流產現象,通過收集病料做細菌分離培養,例如,母畜乳汁、流產胎兒等。
第二,牛結核病。
當牛體受到結核分枝桿菌影響后,就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結核病病癥,由于病變部位具有差異性,不同牛很可能在不同部位出現結核,如腸子、乳房、淋巴、肺等。如在腸部發生結核,病牛消化不良癥狀更為明顯,時而便秘、時而腹瀉,體型日漸消瘦。如在乳房部位出現結節,會造成局部腫大現象,用手觸摸,病牛乳腺發硬,肉眼可見乳房腫大,影響病牛正常產乳。如在淋巴部位出現結節,一開始雖然無明顯痛感,但用手觸摸質地堅硬,最終逐漸化膿破潰。如在肺部發生結節,病牛會出現咳嗽這一明顯癥狀,發病初期以干咳為主,隨著病程的發展,逐漸表現為呼吸不暢、體形消瘦、精神狀態不佳、飲食意愿不強等臨床癥狀。
對于牛結核病的診斷,需觀察其是否有日漸消瘦、咳嗽等相關臨床癥狀,并結合病牛日常生活環境和與其他牛的接觸情況予以判斷。另外,實驗室檢測建議選擇細菌學檢測法,將病牛病料送檢,可選取病牛糞便、乳汁等進行細菌學培養。
1.3寄生蟲類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診斷方法
第一,羊疥螨。
羊疥螨發生于羊體表部位,傳染率較高,病程相對緩慢,可影響病羊生長發育,大大降低羊毛品質。羊一旦與患病羊進行接觸,就很可能感染疥螨,此病多在秋冬季節流行。病羊頭、頸等部位異常瘙癢,并頻繁擦拭,病變部位有明顯的發紅癥狀,最終導致毛發脫落,進一步形成結痂。病情嚴重的病羊,病變部位逐漸向全身蔓延,體表皮膚越發粗糙,甚至會出現龜裂現象。
在診斷羊疥螨病時,可根據病羊皮膚狀態,判斷其有無瘙癢、脫毛等問題,做出初步診斷后,可對患病部位的皮膚進行刮取,并將病料放置于顯微鏡下檢查,一旦在鏡檢中發現蟲卵或是疥螨,即可診斷為此病。
第二,牛焦蟲病。
牛焦蟲病多發生于蜱蟲生長旺盛期,嚴重影響并威脅牛的生命安全。蜱蟲經牛血液傳播此病,并會在牛體內潛伏7~14d,如病牛病程較急,體溫可在短時間內升高,并伴有精神狀態不佳、抑制反芻、貧血、呼吸急促等相關臨床癥狀[3]。對于一些病程相對緩慢的病牛,牛體日漸消瘦,生長發育受阻。
對于牛焦蟲病的診斷,不單單要結合貧血、體溫升高、蛋白尿等臨床癥狀,還要判斷是否有蜱蟲叮咬史。初步確診后進行實驗室檢查,收集病牛血液為鏡檢做準備,確診依據是紅細胞內有無焦蟲。
2常見牛羊養殖疾病的預防措施
2.1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實際飼養管理環節,具體做到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合理選擇養殖場地。在選擇牛羊養殖場所的過程中,除了要具備水源便利、通風優良、地勢偏高、交通設施完善等條件外,還要與居民生活區保持一定距離。并對牛羊養殖場所進行合理劃分,確保隔離區、生產區與生活區完全分開,從根源上杜絕交叉感染現象的發生;二是科學飼養。結合牛羊實際生長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確保各方面營養的均衡攝入,以滿足牛羊生長發育需求。水源管理方面,應確保飲水干凈衛生,對于飲水設備,也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免病從口入;三是加強日常管理。對于牛羊圈舍的衛生,不僅要定期清掃與更換墊料,還要促進空氣流通,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同時,注意飼養密度要適宜,高密度飼養很容易為疾病和應激反應的發生提供機會。
2.2確保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
第一,加強人員管理。牛羊養殖場工作人員要重視自身的安全健康,每隔一段時間開展一次健康檢查工作,以免人畜共患病的暴發。進出養殖場所前,需及時更換工作服,經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牛羊生產區。第二,強化車輛管理。對于進出牛羊養殖場的車輛,需采取全面且嚴格的消毒措施,確保消毒徹底。如外來車輛有必要進入生產區,則要在車輛進出前后分別開展兩次徹底且全面的消毒工作。第三,做好物品管理。對于牛羊養殖場所的藥物、飼料、疫苗等,不僅要確保來源的正規性,還要放置于合理溫濕度環境下儲藏,以免出現變質或污染等不良現象。第四,建立健全隔離與消毒制度。引種后需在特定位置隔離觀察一段時間,并進行相關檢疫工作,合格后方能與其它牛羊混養。如在養殖中出現疫病情況,要及時采取隔離、消毒、藥物防治等相關管理措施,并注意合理控制消毒藥物的使用濃度與使用時間,以強化消毒效果。
2.3科學合理開展疫苗免疫接種工作
首先,優化免疫程序。結合當地牛羊疫病發生情況因地制宜調整免疫程序,包括疫苗種類的選擇、疫苗接種時間與方法的確定等,確保免疫接種工作的科學開展。其次,購買高質量疫苗。在購買疫苗的過程中,除要從正規廠家購買外,還要重視疫苗質量,確保牛羊接種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在疫苗運輸環節,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與要求,最大限度上激發疫苗的保護作用。最后,規范接種流程。牛羊接種過程中,需對其健康狀態有完善的了解,做到患病期不接種,應激期不接種,體質瘦弱不接種,健康牛羊接種完畢后需注意觀察,判斷其是否存在過敏反應。
2.4做好疫病監測預警工作
一方面,建立健全疫病監測體系,定期監測養殖場牛羊健康狀態,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防治,嚴防疾病的大范圍傳播。養殖場人員切勿瞞報、漏報和亂報,一旦發現牛羊狀態異常,就要在第一時間向當地相關機構匯報,以確保疫情得以正確處理4。另一方面,根據當地牛羊疫病流行情況,加強監管并及時預警,向廣大養殖人員發布相關預警信息,制定可行性較強的防控措施,以降低疫病風險。
結語
牛羊疫病臨床診斷和預防是牛羊養殖環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有利于牛羊疾病的全方位管控,而且能從最大限度上降低牛羊養殖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從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寄生蟲類疾病三方面闡述牛羊養殖常見病,進一步探討相關臨床癥狀和診斷方法,從而提出科學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以期為牛羊疫病防治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尚歌.牛羊養殖模式和疾病防治技術淺析[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03):81-82.
[2]郭歆,覃許溶.牛羊養殖過程中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J].吉林畜牧獸醫,2024,45(06):130-132.
[3]后學義,后雙喜,齊占才.甘肅省碌曲縣牛羊常見寄生蟲病防控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23,(10):126-128.
[4]姚春雷,馬曉輝,譚春梅.羊養殖技術及疾病預防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3,39(05):50-52.
收稿日期:2025-04-13
作者簡介:于興江(1986一),男,漢族,本科,中級畜牧師。研究方向:動物防疫及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