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養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種疾病,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疾病以及各種傳染病。當山羊感染病之后,會影響到山羊的生長,嚴重的還會通過食物鏈傳播,威脅到人類健康。因此,為了提高山羊抗病能力并實施有效的免疫管理,這已成為山羊飼養業的一個緊迫問題。研究山羊養殖中的抗病性,探討山羊免疫管理技術,對增強山羊的免疫力,確保山羊的健康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1煙臺市棲霞山羊養殖現狀
1.1養殖模式
棲霞山羊養殖場逐漸向規模化、現代化轉型,部分養殖場采用“全程機械化、全天候無人值守、規模化統一管理”模式,實現養殖全流程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山東棲霞奶山羊種羊場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構建高效養殖體系,保障生長環境與飲食衛生;部分養殖場建沼氣池處理糞污,形成生態循環模式;養殖戶依據自然條件選擇品種(如波爾山羊、黑山羊),通過經濟雜交(如二元或三元雜交)及代乳料飼養技術,使羔羊早期斷奶后快速增重[1]。
1.2疫病防控
棲霞市全面推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政策,養殖場戶自主采購疫苗并實施免疫,政府根據免疫效果給予補助。例如,2023年起政策覆蓋專業戶,2025年前繼續為散養戶免費提供疫苗,確保應免盡免。還進行了科學免疫程序與生物安全管理,根據抗體檢測結果(如口蹄疫抗體合格率 ≥70% )優化免疫程序,對低抗體個體及時補免。同時,養殖場嚴格實施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人員、車輛管控和定期消毒,降低疫病傳播風險。
1.3養殖管理
目前,在山羊養殖環境控制方面,當地羊舍開始采用漏縫地板(間隙) ?~1.5cm )減少糞污接觸,運動場面積按羊舍面積2~5倍規劃,并通過夏季噴淋降溫系統+冬季地暖實現溫濕度波動控制在
以內。營養管理上,哺乳期母羊精料占比提升至 65% ,并添加維生素E預防胎衣滯留;育肥羊飼料中添加胍基乙酸(羊泰壯)使瘦肉率提高8%~10% 。繁殖技術中,同期發情技術使受胎率從自然交配的 45% 提升至 70% ,胚胎移植在純種羊擴繁中應用,單胎移植成本降至800元。
2山羊養殖中的抗病性分析
2.1生理機制特征
山羊的瘤胃微生物能高效分解纖維性飼料,為免疫系統提供能量。疫病激活時,山羊優先分配養分至免疫組織,通過降解肌肉產生氨基酸,并增加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需求。另外,在疫病侵害下,山羊代謝率增強,產熱增加,需要大量養分合成急性期蛋白質、抗體及免疫活性物質,導致體蛋白質損失和氮排出量增加。
2.2山羊養殖中疫病影響因素
第一,遺傳因素。
羔羊的免疫應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控制,不同品種、品系的山羊對疫病的抵抗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優質種羊往往攜帶更為優良的遺傳基因,這些基因不僅有助于提升山羊的生長性能,還能增強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后代在面對疫病時表現出更強的抗病性。
第二,環境因素。
極端溫度和潮濕環境等極端天氣條件會引發山羊的應激反應,導致山羊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流行病的風險。例如,高溫和高濕度的環境很容易產生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從而傳播疫情,提供有利條件。此外,畜牧場通風不良會導致空氣污染、有害氣體濃度高以及山羊呼吸系統受損,且衛生條件差會導致糞便、污垢和其他傳播病原體的堆積,從而進一步傳播疫情。
第三,營養因素。
山羊的飼料中,往往缺乏蛋白質組成單元如氨基羧酸、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素,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數量減少,抗病功能下降,降低其抵抗疾病的能力。特別是在具有高生長潛力的山羊中,由于快速生長和新陳代謝,對營養素的需求正在增加。如果飲食中缺乏營養,山羊的免疫需求將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影響其健康狀況。
第四,管理因素。
養殖密度過高會導致山羊之間的接觸頻繁,增加疫病傳播的風險。同時,衛生管理粗放也會使病原體在養殖場內大量滋生和傳播2]。此外,疫苗質量及接種規范性也是影響免疫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疫苗質量不過關或接種操作不規范,就無法達到預期的免疫效果,甚至可能引發不良反應。
3山羊養殖中免疫管理的有效策略
3.1遺傳改良
通過選育牙山黑絨山羊這類優良遺傳特性品種,可提升山羊養殖免疫性能。該品種經400多年選育形成,為絨肉兼用型地方良種,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產絨量高。據棲霞市畜牧局工作人員介紹,經長期保種選育,其育種群多項指標國內領先,遺傳性狀穩定,育種與經濟價值高,利用其遺傳穩定性可增強后代環境適應性與免疫應答能力。例如,在面對高發疫病如口蹄疫、羊痘時,通過基因篩查和性能測定選育出具有天然抵抗力的個體,可使雜交后代在相同飼養條件下發病率有效降低,減少抗生素使用依賴。從養殖戶反饋來看,一般100斤左右的成年公羊能賣到3000元左右,一般散戶養70~80只羊,不算人工費,再扣除飼料、疫苗等成本一年能賺7萬~8萬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牙山黑絨山羊因其優良遺傳特性帶來的經濟價值,側面印證了遺傳改良對山羊養殖免疫管理及整體效益的積極影響。長期改良后,種群整體免疫性能提升,從而降低養殖風險。
3.2營養免疫調控
在動物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如冬春季動物疫病多發季節,營養免疫調控顯得尤為重要。以煙臺市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行動為例,自2月下旬起,面對國內外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嚴峻形勢,煙臺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多措并舉,通過優化母羊營養,將哺乳期精料占比提升至 65% ,并添加維生素E( 200~300mg/kg )以預防胎衣滯留,同時補充硒元素( 0.3~0.5mg/kg )增強抗氧化能力;對于育肥羊,營養免疫調控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則在飼料中添加胍基乙酸(羊泰壯, 100~150g/t ),并配合粗蛋白含量 16% 以上的配方,可有效提高瘦肉率8%~10% ,并使母羊產后恢復時間縮短3~5d,羔羊成活率提高 10%~15% ,屠宰出肉率也相應增加 5%~8% 。
3.3環境健康保障
在煙臺棲霞地區,山羊飼養業是當地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殖環境健康保護措施對于提高山羊飼養效益和確保動物安全以及人們食用安全十分關鍵。第一,農戶可以通過改善山羊生長環境以及羊舍設施,比如使用 1.5~2cm 的滲漏地板,并在羊舍的周邊配備自動糞便清除系統,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進入到羊舍進行打掃,從而減少接觸性糞便污染,降低山羊疾病傳播風險,這樣還能夠讓牧民輕松,大大降低他們的勞動強度。比如,山東廣耀牧業集團有限公司黑絨山羊養殖基地引入該系統后,山羊的健康狀況顯著改善,發熱發病率也降低不少。第二,采取智能環境監測,農民可以使用溫度和濕度傳感器以及噴水設備,并結合地面供暖系統實現智能環境監測,讓室內溫度保持在恒定溫度,波動范圍控制在
,濕度保持在 50%~70% ;此外,球場上綿羊居住面積的2~5倍,種植遮陽樹,山羊為自由活動提供足夠的空間[。例如,在棲霞市翠屏街道南宋家溝村西山生態養殖基地,山羊可以在廣闊的草場自由活動,每天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山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較低,寄生蟲感染率也較低。同時,這樣能夠使山羊日均增重提高 8%~12% 0
3.4智能精準防控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快速發展,煙臺棲霞地區的山羊飼養人員,為每一只山羊耳朵都佩戴好電子標簽,山羊飼養人員可以借助這些電子標簽和耳朵檢測儀器,記錄每只山羊每天的用食情況,還可以觀測到山羊的運動過程和免疫信息,如接種疫苗的時間、劑量類型等,生成羊健康圖片,并為之提供準確的健康管理。另外,為了實現更準確的營養和隔離管理,煙臺棲霞地區山羊養殖場也引入了光學識別系統。該系統可以根據山羊的重量、頭發顏色等自動劃分,誤差率小于 3% 。最后,在疾病預防和控制領域,養殖人員可以根據口蹄疫等抗體檢測結果顯示,實施“先打后補”政策,降低山羊的死亡率。仍然以煙臺廣耀牙山黑絨山羊養殖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通過引入智能精準防控體系,實現了疫苗使用量的顯著減少,降幅達到了 15%~20% ,群體免疫合格率提升至 95% 以上。該養殖場的山羊每天的體重上升不少,其山羊肉質品質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山羊飼養中的抗病性、免疫力和技術管理是確保畜牧業受益、維護動物健康和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中,疫苗接種的準確性、免疫毒劑的合理應用和生物安全監測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減少山羊的疫情暴發。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水產養殖的創新,山羊飼養人員應通過整合加強多學科模式,探索更有效、更環保的戰略,以增強山羊抗病性、免疫力和技術管理。
參考文獻:
[1] 楊波.山羊規模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技術研究[J].畜牧業環境,2024(2):147-148.
[2]鐘秋萍.武平縣巖前鎮黑山羊養殖現狀分析[J].福建畜牧獸醫,2022,44(2):66-67.
[3] 劉倩.山羊疫病防控及疾病防治技術[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7) :107-108.收稿日期:2025-04-07
作者簡介:陳德華(1974—),男,漢族,獸醫師。研究
方向:畜牧獸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