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近段時間以來易門縣浦貝彝族鄉山羊養殖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后果較為嚴重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法定報告中的傳染病,此疾病的傳播渠道包括空氣與飛沫經由呼吸道傳播,一年四季都會出現,當山羊免疫率低時,會導致此疾病頻發以及擴大傳染范圍。
1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分析
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山羊支原體肺炎亞種,此種支原體不具備細胞壁,有著多樣化的形狀,具體包括球狀、桿狀、球桿狀等。當這一病原侵襲山羊機體時,會導致其出現支氣管黏膜與肺泡存在炎性反應,從而引發肺組織梗死以及病變等不良情況。支原體不具備很強的外界環境抵御能力,有著十分敏感的熱條件感應能力,當處于55℃條件下時,對其加熱 5~15min 就能夠做到滅活,一般的消毒水,如來蘇水、石炭酸就可以殺死這一支原體[。再加上其沒有細胞壁,所以不適合使用常見的頭孢類、青霉素類等抗生素,而紅霉素、泰樂菌素等抗菌藥更為適用。此疾病在一年的每一季節都可能會出現,而且還易與球蟲病、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等其他類型的支原體疾病混合感染,從而加大了病情的復雜系數。
2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有效治療措施
山羊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原因是:當養殖場從外部引進山羊時沒有嚴格遵守引進程序與標準要求,也就是沒有同步做好隔離觀察與病原檢測,使得此種支原體進入到羊群中潛伏。當羊群內的山羊缺乏免疫力,再加上換季帶來的氣候起伏變動以及飼養管理不夠合理,都使得潛伏性感染的山羊出現發病癥狀,需第一時間采取規范化、有效化的治療措施。
2.1感染但未發病治療
當羊舍內出現疑似傳染性胸膜肺炎癥狀的病羊后,要第一時間對其采取隔離措施,之后再完全消毒消殺羊舍。對于羊舍內面臨感染威脅但未出現癥狀的山羊,需將復合維生素、補充精飼料加入日常飼喂飼料中,促使其免疫力提升以降低發病率。而出現疑似癥狀的病羊則需使用土霉素或泰樂菌素進行肌肉注射以防止其病情惡化不可控。
2.2患病治療
當前我鄉針對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療措施主要集中在抗生素治療、中藥治療以及輔助治療三種措施
一是抗生素治療。抗生素藥物治療適合用于有著嚴重病情的病羊,抗菌治療優先考慮使用土霉素,以口服的方式,讓病羊早晚兩次服用,劑量為 20~50mg ,連續服用3~5d 并一同使用新腫凡納明945注射液治療,將生理鹽水或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成為 5%~10% 濃度,使用10mg向病羊實施靜脈注射。當病羊的病癥較為嚴重,則還需使用硫酸卡那霉素以肌內注射的方式給藥,其用量為 10~20mg ,早晚各注射一次,具體用量由病羊的體重所決定。也可使用泰樂菌素做拌料處理,每千克飼料的泰樂菌素使用劑量為0.2g ,每日向病羊飼喂2次,連續服用1周。對羔羊來說,使用新腫凡納明靜脈注射更為適宜,月齡沒有超過5個月,每次用量為 0.1g ,月齡為5個月以上的則使用 0.2g ,間隔1周還需進行二次注射。也可采取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注射液聯合治療的方式,1個療程為3~5d,對于慢性癥狀要堅持治療2個療程。考慮到山羊的消化道特征,給藥方法使用注射方式更為適宜,口服抗菌藥易破壞山羊瘤胃菌群平衡,使得山羊出現消化機能障礙,不利于病情恢復[2]。
二是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是采取千金葦莖湯與麻香石甘湯加減灌服治療。以體重為 100kg 的患病山羊為例,使用40g金銀花、30g黃藥子、40g連翹、30g杏仁、30g花粉、25g冬瓜仁、10g甘草等,再用水煎服,每日向病羊灌服一次,連續灌服三天可實現高效化治愈。
三是輔助治療。輔助治療是針對病羊的各個階段而采取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具有突出針對性。當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山羊存在較多的胸腔積液時,則需通過胸腔穿刺的方式將積液抽取出來,病羊的呼吸困難癥狀由此可以得到明顯緩解,同時配合使用胸腔灌洗方法,將病羊胸腔內的炎性物質全部清除,有助于加快病羊的痊愈過程。而當病羊的傳染性胸膜肺炎癥狀表現為咳嗽時,則要對其使用沐舒坦、噴托維林等藥物,起到痰液稀釋與咳嗽緩解作用。使用上述藥物時,養殖人員都要嚴格遵守專業獸醫規定的要求,以山羊患病的具體情況而合理確定用量,杜絕出現自行用藥的情況,防止病情被耽擱而導致患病損失加大,或是盲目加大藥量而造成病羊出現藥物中毒的情況。
采取藥物治療方式只能是對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癥狀的病羊有所緩解,難以完全清除支原體,即使已經康復的病羊,也會有較長的時間期限向外排毒,從而成為潛在疾病的傳染源,從而加大了暴發流行概率的危險。若對于病羊與感染羊采取治療措施后仍未見好轉,需對其進行淘汰無害處理,以免疫情蔓延,給養殖場帶來更加慘重損失。
3防控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有力手段
3.1推廣畜牧科技
為防控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其有力手段體現在推廣畜牧科技,有針對性地建立現代化養殖體系,推動山羊養殖產業平穩有序發展,并使其他運行機制趨于健全,著重做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工作,將畜牧安全生產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上,定期開展生產檢查工作。對山羊的基礎產能加以保護,高質量開展能繁母羊與育肥羊保險工作,加強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培育。
3.2加大防疫力度
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防疫力度,統籌制定出合理化、可行化的免疫程序,開展免疫接種工作時需高度遵守相關操作規章制度要求,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山羊發生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概率。氫氧化鋁佐劑滅活菌苗是常用的免疫接種手段,其免疫期能夠達到1年,6月齡以下的羔羊可以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方式,注射用量為 3mg ,6月齡以上的山羊使用劑量為 5mg ,山羊免疫2周后就可以產生抗體。在易門縣的養殖產業免疫程序中納入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每年的免疫次數為1~2次。對山羊做免疫處理之前,需確保疫苗處于室溫條件下,不可過涼,否則山羊容易出現應激反應,疫苗使用前需做充分搖勻處理,對于懷孕母羊的免疫接種要確保動作輕緩,以避免粗暴免疫而導致其流產。
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對新生羔羊開展免疫補充工作,確保羊群免疫密度可達到 100% ,同時全面化、仔細化記錄每一次免疫時間、免疫數量以及免疫藥劑等。我鄉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應當在春季與秋季進行集中免疫與傳染性胸膜肺炎排查,若發現疑似病例要第一時間采取相關措施。同時還要配合使用臨床巡查、流行病學調查、疫病調查與采樣監測等多元化方式,確保動物疫病監測質量過關,強化病死羊無害化處理監管,將綜合化的防控措施真正落實到位,最大程度上規避疫情[3]。
3.3強化衛生飼養管理
達成有效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防控目標,則還需致力于強化衛生管理與飼養管理。先從前者層面來說,山羊養殖場需每間隔一定的時間期限就組織開展消毒消殺、通風換氣工作,將疑似癥狀的病羊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與無害化處理措施。開展消毒消殺工作所使用的消毒劑應遵循輪換使用準則,以免出現耐藥性而無法達到消毒要求,消毒頻率應當控制在每周不少于1次,在雨季、高溫季節以及疫情高發期還要適當增多消毒次數。而對于后者而言,日常飼養的飼料要使用全價均衡類別,并具有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蛋白質等,促使山羊的抵抗力與免疫力提升,控制其對支原體的易感性,飼養密度不可過大,活動空間應充足,以降低羊群接觸感染患病概率。
結語
山羊養殖是我鄉的重要經濟產業之一,當山羊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時,則不利于其正常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其死亡,使得養殖業發展受到消極阻礙,需針對此疾病進行系統化的病原分析,以及面對感染但未發病以及患病的山羊分別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需充分重視此疾病的防控措施,盡可能降低山羊患病風險,并實現更加可觀的養殖經濟效益。參考文獻:
[1] 張海濤.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病原因及防治[J].中國畜牧業,2025,(01):84-85.
[2] 陸興明.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與防控[J].現代農村科技,2024,(12):67-68.
[3] 陳紅秀,劉學,王士龍,等.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對比[J].北方牧業,2024,(19):14.收稿日期:2025-05-07
作者簡介:馬平煥(1976一),女,漢族,本科,高級獸
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