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105-04
與其他畜禽養殖相比,養雞業因轉入門檻較低、養殖周期短、回報率快,備受基層養殖戶的青睞。但由于基層養殖戶受養殖技術和飼養條件限制,導致雞病頻發。傳染性鼻炎(Infectiouscoryza,IC)作為常見病之一,傳染性強,雞感染后以呼吸道癥狀為主,不僅影響產肉產蛋,還會提高死亡率,降低養殖效益。近年來,隨著養雞規模的擴大,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嚴重制約基層養雞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因此,做好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治和綜合防控工作,對保護雞群健康、提高養殖效益和推動基層養雞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1流行病學
1.1病原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Haemophillusparagallinarum,Hpg)引起,該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呈小桿狀,無芽孢、無鞭毛、無莢膜,不能運動。副雞嗜血桿菌對營養有特殊要求,可將其接種于巧克力瓊脂和血液瓊脂上培養, 24h 后會長出小桿狀的菌落[2]。副雞嗜血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差,45℃條件下僅存活 6min 對高溫及消毒藥比較敏感,大部分消毒劑可將其滅活。
1.2流行特點
雞傳染性鼻炎無明顯季節性流行特征,四季均可發病,但因副雞嗜血桿菌對高溫敏感,因此早春和秋冬季的發病率較高。雞是副雞嗜血桿菌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雞群均易感,成年雞的發病率更高,且感染后潛伏期變短、病程變長。發病雞和隱性帶菌雞是雞傳染性鼻炎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眼淚、糞便進行傳播。另外,通過粉塵污染的飼料和飲用水也能傳播病菌。雞傳染性鼻炎潛伏期較短且傳染性強,一旦發病,3~4d便可全群感染,凈化與治療難度增大。
2 臨床癥狀
雞傳染性鼻炎的潛伏期短,在感染后1~3d就會出現臨床癥狀,以呼吸道癥狀為主、眼部及神經系統癥狀為輔。根據臨床表癥狀不同,可將病情其分為初期、中期以及后期三個階段。初期癥狀:一般發生在感染后 24h 內,病雞出現短暫的發熱癥狀,恢復正常體溫后出現鼻塞、流鼻涕、流眼淚等癥狀,采食和飲水量逐漸減少,病雞生長發育受阻;中期癥狀:感染后3~4d,隨著病情發展,發病雞逐漸出現膿性或粘性鼻液,精神萎靡、活動力下降,同時,眼瞼水腫、結膜炎和眼部分泌物增多,部分病雞體溫升高;后期癥狀:病情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啰音等呼吸道癥狀,眼睛出現短暫性失明,甚至會出現急性脊髓炎和周圍神經炎等神經系統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最終病雞會因器官衰竭而亡[3]。產蛋期的蛋雞發病后,產蛋量明顯減少,甚至停止產蛋。
3病理變化
傳染性鼻炎病例的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眼部。喉頭、氣管和支氣管表面附著有大量粘液,鼻腔黏膜潮紅,肉髯水腫;竇黏膜和鼻腔黏膜發生炎癥,水腫、充血明顯,且竇腔內存在許多白色豆渣狀的分泌物;眼結膜上皮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和脫落,伴有炎癥細胞浸潤。其他器官組織未發現明顯病變。
4診治要點
4.1診斷方法
4.1.1臨床診斷根據病雞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可初步診斷為雞傳染性鼻炎。但是,由于雞傳染性鼻炎的早期癥狀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支原體病等呼吸道疾病相似,易誤診而延誤病情。因此,為確保診斷的準確性,需要通過鑒別診斷和實驗室診斷方法進行確診。
4.1.2 鑒別診斷
4.1.2.1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鑒別診斷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與雞傳染性鼻炎的臨床癥狀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如呼吸困難。但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發生在6周齡以下的雞群,病程普遍較長,可持續2~3周,出現咳嗽、張嘴呼吸等癥狀,并出現氣管壁增厚、纖毛喪失或變形等病理變化。因此,在鑒別傳染性鼻炎時,可通過發病雞群的日齡、病程以及病理變化,與傳染性支氣管炎進行區別。
4.1.2.2與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鑒別診斷雞傳染性喉氣管炎與雞傳染性鼻炎均可引發呼吸困難、喉頭和氣管炎癥。鑒別診斷可通過發病雞群的病理變化對二者進行區分。患雞傳染性鼻炎病雞的喉頭、氣管可見明顯的水腫充血;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雞的喉頭、氣管黏膜以充血、潰瘍和及炎癥性滲出為主要特征,無腫脹現象。
4.1.2.3與雞支原體病的鑒別診斷雞支原體病與雞傳染性鼻炎均出現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等癥狀,可從發病雞群日齡、病程以及病理變化進行鑒別。雞支原體病主要危害1~2日齡的雛雞,病程較慢,可達30d以上,成年雞以隱性感染為主,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氣管和氣囊。雞傳染性鼻炎,不同日齡雞群均可感染(成年雞發病率更高),病程相對較短,病變以喉頭、氣管水腫充血為特征,與前者有明顯區別。
4.1.3實驗室診斷通過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可以對雞傳染性鼻炎進行初步診斷,要想確診還需采取實驗室手段進一步診斷。
病原分離:采取病雞的鼻腔或眼瞼分泌物、組織等,將其制成涂片,經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觀察到紅色的革蘭氏陰性菌。挑取菌體接種在巧克力或血液瓊脂上培養, 24h 后鏡檢,結果顯示為形態各異的無莢膜的革蘭陰性桿菌。
血清平板凝集試驗:取傳染性鼻炎血清和分離菌的培養液各一滴置于玻片上混合均勻,輕輕搖動玻片,進行觀察,如果 3min 內出現凝集反應,則判定為副雞嗜血桿菌陽性。
4.2治療方法
4.2.1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方法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特點,對雞傳染性鼻炎初期和中期癥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根據雞傳染性鼻炎的臨床癥狀,主要采取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消食、行氣化痰等功效的方劑。
方劑一:取辛夷、川芎、防風、木通、細辛、藁本、升麻、羌活、白芷、甘草各 10g ,將以上藥物混合研磨成粉,每千克拌料 150kg ,每天飼喂1次,連續飼喂 4~6d 在上述藥物中,辛夷能夠通鼻竅;白芷能夠散寒祛濕;甘草能夠鎮咳祛痰,該方劑能夠有效緩解雞傳染性鼻炎引起的體溫升高、鼻塞等癥狀。
方劑二:取山楂、麥芽、神曲、炒萊菔子各 30g 將以上藥物混合研磨成粉,每千克拌料 150kg ,每天飼喂1次,連續飼喂 4~6d? 。在上述藥物中,山楂能夠健脾消食、行氣化痰;麥芽富含營養成分,還能夠增加食欲;神曲能夠促進飼料中的部分纖維素降解,提高飼料轉化率,該方劑能夠有效緩解雞傳染性鼻炎引起的采食量下降、營養不良等癥狀。
4.2.2西醫治療與中醫治療方法相比,西醫在雞傳染性鼻炎治療中效果更好。使用藥物前,進行藥敏試驗,以選出合適的敏感藥物,藥物使用需要遵循相關的獸藥使用規范和停藥期等規定,以確保動物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選磺胺二甲嘧啶、氟苯尼考等磺胺類藥物和鏈霉素、環丙沙星和恩諾沙星等廣譜抗菌類藥物,同時結合外科治療效果更佳。磺胺二甲基嘧啶,按 0.5% 添加在飼料中,連續用藥3d,間隔3d后再次用藥3d,持續性用藥對副雞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有顯著療效,同時還能起到免疫調節、解熱鎮痛等功效。對病情嚴重的病雞,可肌肉注射鏈霉素,根據 7.5~10mg/kg 體重計算用藥量,1次/d,連續肌注 3d ,間隔 3d ,間隔期間觀察病雞呼吸頻率、鼻腔分泌物及采食情況,若仍有明顯癥狀,可重復1個療程(3d),總療程不超過2個周期。這種用藥適用于慢性感染或需長期控制的病例,能起到較好的抑菌作用,同時還能防止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繼發感染[4]。外科輔助治療:針對鼻炎、結膜炎,用 2% 硼酸水沖洗患部;竇腔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時,先夾出分泌物,用 2% 硼酸水沖洗后,滴入氯霉素眼藥水。用藥期間,同時加強雞舍通風、降低密度,避免應激;確保病雞飲水清潔,可搭配維生素C緩解藥物毒性。
5綜合防控
5.1優化飼養環境
一是科學選址。養殖場應建立在地勢較高的上風口處,遠離傳染源,不僅有利于空氣流通和排除污染物,還能避免各類疾病傳播;二是及時打掃雞舍。及時清理料槽內壁粘附的剩余殘料,每日清除雞群活動中產生的糞便,防止大量堆積滋生病原菌;三是靈活調整雞舍溫度。由于雞傳染性鼻炎在早春和秋冬季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因此需要考慮養殖場舍內存欄量,合理設計保暖系統,避免低溫誘發感染;同時安裝通風設備,保持雞舍空氣流通,排出有害氣體;四是控制飼養密度。根據雞群生長階段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減少雞只直接接觸,從而降低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
5.2提高飼喂質量
為雞群提供充足的營養,才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病率。因此,提高飼喂質量尤為重要。一是科學配制飼料。根據雞群日齡為不同生長階段的雞群配制置營養均衡的飼料,并適量添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以增強雞群免疫力;二是規范飼喂管理。建立科學的飼喂時間表,定時定量飼喂,避免過度喂養或斷供;三是嚴禁飼喂霉變飼料。杜絕給雞群飼喂霉變飼料,防止霉菌毒素損害雞群健康;四是保證飲水清潔。定期采用高壓水泵反復沖洗水線,高溫季節適當增加沖洗頻率,減少水線中副雞嗜血桿菌的滋生,降低雞傳染性鼻炎的感染率。
5.3制定免疫計劃
免疫接種是防控雞傳染性鼻炎的有效手段。為保證免疫效果和安全性,需要科學選擇疫苗,并從正規途徑購買。在疫苗接種前,對雞群抽血檢驗抗體,建義選用含有A、B、C三種血清型的全價疫苗[5,其免疫效果優于與傳統的三價滅活苗、二價滅活苗。
根據本地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特征以及雞群抗體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首次疫苗接種,通常在40~45日齡,接種劑量為 0.25mL/ 只;第二次疫苗接種,通常在100~110日齡,接種劑量為 0.5mL/ 只;第三次疫苗接種,在雞群開產前再免疫1次,接種劑量為 0.5mL/ 只。皮下注射部位均在雞只頸背面1/3處,疫苗接種后對雞群進行抗體監測,對免疫失敗的雞只應立即補免。
5.4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生物安全防控的主要目的,是從源頭上切斷雞傳染性鼻炎的傳播。一是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每一批雞出欄后,徹底清掃和消毒雞舍,空置7~14d,以減少病原菌的殘留、保障雞群的健康;二是重視引種檢疫。引種時,應避開雞傳染性鼻炎發生區域以及疫病高發時期。引種過程應加強生物安全控制,對車輛、雞苗等采用無刺激性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引種后,應隔離飼養30d左右,經抗體檢測合格后方可混合飼養;三是定期消毒。定期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能夠及時消滅副雞嗜血桿菌。選用過氧化氫、次氯酸鈉、碘酊等消毒藥物,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時間,對雞舍、設備、器具、物品及進出車輛、人員等全面消毒。在消毒過程中,建議不同消毒藥物交替使用,消毒前先徹底清潔,確保消毒效果。
6結語
做好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治和綜合防控工作是保障養雞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結合雞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鑒別診斷、實驗室診斷方法,對該病進行確診,一旦確診,立即隔離病雞,采取對因治療(如敏感抗生素)與對癥治療(如緩解呼吸道癥狀),可有效縮短病程、降低死亡率。日常防控中,還應構建優化飼養環境、提高飼喂質量、制定免疫計劃以及做好生物防控等綜合防控體系。通過“精準診斷-及時治療-綜合防控”的一體化管理,可有效控制雞傳染性鼻炎的發生,為基層養雞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7]。
參考文獻:
[1]武玲玲.雞傳染性鼻炎的臨床癥狀與診治進展[J].中國畜牧業,2023(10):115-116.
[2]郭海青.雞傳染性鼻炎的預防與治療[J].獸醫導刊,2021(13):26-27.
[3]田瑩,李瑩,高永貴,等.雞傳染性鼻炎的預防與治療方法探討[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5):61-62.
[4]裴達超.雞傳染性鼻炎的臨床治療及預防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11):71-75.
[5]田瑩,李瑩,高永貴,等.雞傳染性鼻炎的預防與治療方法探討[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5):61-62.
[6]宋瑤,林迦南,王雷.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及綜合防控措施[J].家禽科學,2025,47(4):49-51.
[7] 梁樹凱.蛋雞場雞傳染性鼻炎的診斷與綜合防控[J].家禽科學,2024,46(2):69-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