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膚結節病又被稱為牛結節疹、牛疙瘩皮膚病,主要由病毒引起,皮膚表面出現結節,牛發熱、消瘦等為典型癥狀,部分妊娠期母牛還會出現流產狀況,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牛養殖業穩步發展,很多地區的養殖戶數量增多、養殖規模也有所擴大,加強牛皮膚結節病識別防治,逐漸成為基層獸醫部門關注的焦點,需要加強機理分析和針對性防控。
1牛皮膚結節病的流行特點
牛結節性皮膚病,又稱牛結節疹、牛結節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膚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屬的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發熱、皮膚、黏膜、器官表面廣泛性結節、淋巴結腫大、皮膚水腫為特征的傳染病。牛結節性皮膚病與牛的管理類型、性別、年齡、年均降雨量和飲水源有關,圍欄圈養場、大于25月齡的母牛、年均降雨量在1000mm 和飲用同一水源的牛,感染風險最大;臨床和亞臨床病牛是主要是由傳播引起的,其中活牛移動是廣泛傳播的重要原因,如放牧或上市交易等,病毒廣泛存在于皮膚、真皮損傷部位、結痂、唾液、鼻汁、牛乳、精液、肌肉、脾臟、淋巴結等處。眼、鼻、口、直腸、乳腺和生殖器等形成潰瘍時,其結節迅速潰爛,其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粒子,如暴露到發病動物產生的氣溶膠,即可被感染,病程長達2個月以上,病?;謴秃蟪Ф?周以上。病??梢园巡《緜魅窘o其他健康牛,但不會感染人,因此不屬于人畜共患病。發病之后,牛會出現明顯的進食減少和機體消瘦情況,其中奶牛的產奶量會下降。如果感染對象是妊娠期母牛,則牛流產的概率還會上升,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死亡。
牛結節性皮膚病是蟲媒傳播性疫病,其季節性流行特點較為明顯。5~9月是牛結節性皮膚病流行的高峰時段,從4月開始疫情逐漸增多,5~8月達到高峰,9月略有下降,10月后呈持續下降趨勢。
2牛皮膚結節病臨床癥狀
牛結節性皮膚病自然感染潛伏期為2~5周。發熱與全身癥狀:病牛體溫顯著升高,可達40 C~41% ,并持續數天至一周;伴隨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瘦、產奶量急劇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皮膚病變:全身皮膚(尤其頭、頸、四肢、乳房、會陰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硬實結節,直徑 .2~30mm ,觸痛明顯。結節后期可能會出現壞死、化膿,形成凹陷性潰瘍或結痂,結痂脫落后遺留深潰瘍等情況。四肢、胸下部、乳房及陰部出現明顯水腫,四肢可能腫大至正常的3~4倍。黏膜與器官病變:鼻黏膜充血、潰瘍,伴隨黏液膿性鼻漏,結膜炎、流淚,嚴重可致失明,口腔、咽喉、氣管等黏膜出現結節或潰瘍,可能會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淋巴結與免疫系統反應:淺表淋巴結(如肩前、腹股溝、耳下淋巴結)顯著腫大;繼發細菌感染時,病情加重,可能會導致出現敗血癥[1]。其他癥狀:流涎增多、呼吸困難(因鼻腔分泌物阻塞),公??赡艹霈F暫時或永久性不育。
3牛皮膚結節病發病機理
在病情的發展和消耗下,很多病牛會出現食欲不振,機體消瘦和皮膚水腫狀況,影響到牛奶、牛肉、牛皮等產品的產出量。該病最早出現于1926年的非洲津巴布韋,2019年在我國確診首例,出現地區為新疆伊犁州。由于該病危害較大,傳染性較強,因此被我國農業農村部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要求各地進行嚴格防控。2020年初開始至今,各地已陸續有感染案例發生,部分地區發病較為嚴重,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經濟損失。
牛皮膚結節病在4~9月發病最為嚴重,主要與區域暴雨后持續高溫,暑、濕、燥三邪交替有關。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牛免疫能力下降,對于牛皮膚結節病病毒的抵御能力受損,患病風險便隨之提高。再加上南方地區氣候潮濕,外界熱毒和疫病之氣的綜合影響,牛群同樣會面臨較大的患病威脅。當引種、人員流動過于頻繁時,牛群則可能產生應激反應,使得熱毒、疫之邪乘機侵人,帶來發熱、血行不暢等癥狀,血液濕裹熱毒并且無法疏散,便會在皮膚、黏膜等區域匯聚成包塊,危害到牛群健康。
4牛皮膚結節病綜合防控措施
4.1加強免疫與監測
對于牛皮膚結節病高發的地區來說,免疫接種技術的運用是十分關鍵的,可以防患于未然,減少牛群染病損失。應采用國家批準的山羊痘疫苗進行接種,用量控制在山羊用量的5倍即可,后續也要加強抗體監測,確保免疫成功。山羊痘疫苗為凍干活苗,使用時需用生理鹽水稀釋,例如50頭份/瓶規格的山羊痘疫苗,可加5mL生理鹽水加入疫苗瓶內充分搖勻溶解,隨后使用9 ′×15 號針頭從疫苗瓶邊緣進針,配合1mL一次性注射器完成抽取,注射時應選擇尾根側后方部位,避免糞便污染,采用皮內注射法。

防疫人員則要站在牛屁股右后方進行免疫操作,使用碘酒、酒精等進行消毒,從牛尾根往后 10cm 部位下針,以15o 左右的角度進行刺入。刺入成功后進行輕微壓平,角度控制在 10° 左右進行針頭推進,向皮內推進1cm后注入藥液。注意觀察注射期間牛皮膚是否出現胡豆大隆起,如未見隆起要考慮疫苗是否注射失敗,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補種。注射完成后使用干棉球進行暫時性壓迫保護,停留時間為2~3s,這樣可以避免藥液溢出,提高免疫成功率。所有工作結束后,在登記冊上記錄免疫信息牛編號,避免出現錯漏情況。如果待接種牛處于妊娠或者生病狀態,則要暫緩疫苗注射。疫苗接種期間產生的各種廢棄物也要妥善處理,將疫苗瓶、針頭、注射器等廢棄物統一收集起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阻斷交叉感染路徑。
4.2做好衛生清潔
蚊蠅等害蟲是牛皮膚結節病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所以疾病防治環節還需要加強衛生清潔和驅蟲管理,營造清潔舒適的牛舍環境,提高牛免疫力,也阻斷病毒的傳播路徑。要定期清出牛舍中的糞便,通過集中堆肥和發酵來熟化糞便,殺滅其中的蟲卵和病菌,避免蚊蠅肆虐。牛舍內部環境也要及時消毒,可以在地面灑生石灰殺滅病菌,也可以使用 1% 福爾馬林進行熏蒸。對于夏季氣溫較高,蚊蠅數量較多的地區,還可以在牛舍內部懸掛黃板、射頻燈進行誘殺3,以此來減少蟲口數量,降低潛在的病菌傳播風險。黃板、射頻燈本身采用物理殺蟲方式,不會對牛群產生危害,相對安全和可靠。必要時也可采用化學防治方式,將 10% 敵百蟲按1:200的比例進行配制和噴灑,重點消殺糞溝、墻壁陰角等部位,切實降低、蠅、蠓、虻等昆蟲的危害。
如果牛場內牛已經發生皮膚性疾病,應立即將病牛隔離,并用漂白粉對全圈舍、牛床進行消毒,用過氧乙酸對牛體消毒。同時在牛舍內放置滅蠅藥,做好消滅蚊蠅工作。牛結節疹病病毒對強酸和強堿環境均很敏感,如 13.0% 次氯酸鈉、 3.0% 碘溶液、 0.5% 新潔爾滅溶液等。
5治療
在預防治療時,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保肝護膽,抗病毒為主。體表用碘甘油噴涂,場地及料槽可用堿式泡沫消毒液、戊二醛、苯扎溴胺等進行洗消處理。如果個別牛,出現了結節破潰的情況,可以用聚維酮碘、紫藥水或者碘酒,進行涂抹。病牛如能正常采食,一般會在一個月左右逐漸恢復。期間可給病牛多飲黃芪水,飼料以易消化的青干草為主,并在草料上撒健胃反芻散輔助消化恢復,建議少喂玉米精料(生病期間消化能力下降,容易得消化不良脹氣積食)。若病牛出現采食低迷,發燒及身體虛弱等癥狀,可適當退燒(一般體表膿瘡清理干凈就不會發燒了),輸液或灌服葡萄糖補充體力。也可飼喂黃芪雙抗等提高抵抗力,阻斷病毒復制,輔助恢復。
結語
牛皮膚結節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發病規律,在氣候炎熱地區應當著重加強防控,采用科學的免疫方法為牛進行疫苗接種,并且加強接種后的登記和抗體監測工作。日常管理時則要做好衛生清潔,及時清出牛糞,使用對牛安全的消毒液進行熏蒸殺毒。同時嚴控蚊蟲叮咬和寄生蟲滋生問題,定期進行驅蟲保護,避免病情惡化導致牛出現死亡的情況,切實維護養殖戶利益。
參考文獻:
[1]蓋木浦力,采才.牛皮膚結節病的治療與預防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4,(09):115-117.
[2]王麗娜,鄭強,俞懷林,等.牛皮膚性結節病的診斷與防治[J].甘肅畜牧獸醫,2023,53(06):47-50.
[3]趙華,師建東,張志輝,等.牛皮膚結節病發病機理及預防措施[J].當代畜牧,2023,(01):85.
收稿時間:2025-04-17
作者簡介:毛曉婷(1987—),女,藏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