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養殖環節造成的污染狀況,貫徹因地制宜的工作原理,引入先進的技術,制訂科學、可行的治理方案,采用有效的方法,突出污染治理工作的整體思想,降低污染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促進本地養殖業的平穩發展。
1畜牧業污染的現狀
1.1糞便管理問題
畜牧業會產生大量的糞便,若不加以妥善處置,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糞便富含氮、磷等養分,在一般條件下有利于土壤及植物的生長。然而,如果將這些排泄物直接排入水中,則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指的是水中有太多的養分,從而促使諸如海藻這樣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海藻的爆發式增長不但會造成水體中溶解氧的大量流失,而且會引起水體環境的惡化,對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水里的魚和其他有機體會因缺氧而死去,從而破壞了生態平衡。
1.2廢棄物處理挑戰
畜牧業生產中,除糞便外,還產生許多其他廢物。垃圾主要有:飼料包裝袋、藥瓶、動物尸體等。如果不加以適當的處置,這些廢棄物將嚴重地污染環境。飼料、藥瓶等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其長期存在于土壤、水體中,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危害。塑料垃圾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但是這是一個很慢的過程,可能要幾十年或者更久。
1.3藥物使用與殘留
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以抗生素為代表的抗菌藥物在保證動物健康與疾病防控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與社會問題。在用藥時,若不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或其他藥物,如超劑量、超頻次、不能充分代謝等,均可造成藥物殘留。以有機磷農藥為例,其用途并不只限于控制有害生物,有時還會被不當地用于飼養。這類污染物可經復雜的食物鏈,逐步進入人體,對人類的健康和公共衛生構成了潛在的危害。
1.4疫病控制難題
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證畜產品供給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養殖密度大和環境復雜等原因,養殖業也成了疫病多發的地區。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蔓延,更好地保護人類和動物的食物安全,很多養殖戶和養殖場都采用了大劑量的抗菌疫苗。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健康問題。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畜禽飼料中的藥物難以被畜禽充分利用,在畜禽肉類、蛋類、乳制品等日常消費品中累積。抗生素通過食物鏈進人人體后,可能會對機體的正常功能造成直接的干擾,也可能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衡,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忽視的危害。
2畜牧養殖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策略
2.1強化監管與政策支持
加強監督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推進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的根本保證。在監督上,政府各部門應加強法律的執行力度。建立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監控系統,強化對畜禽養殖場的日常巡查與監控,并對養殖場進行污染排放的定期監測。對超過規定標準的排污單位,按照法律規定,責令其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整改。比如,環境保護機構可以與農業農村部門進行經常性的聯合執法,對違反規定的養殖場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在此基礎上,構建養殖企業排污信息公開體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鼓勵群眾舉報違法排污,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政策扶持上,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對主動進行污染治理,采取生態養殖技術的養殖場,政府將給予一定的補助。比如,對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和堆肥化設施的農場,實行財政補貼,減少建設費用。同時,還可以在稅收方面給予鼓勵,對環保達標的養殖企業給予一定的減免,從而促進養殖企業進行污染治理。另外,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通過低利率貸款等金融服務,緩解畜禽養殖業融資困難問題[1。同時,我國也要加大對畜禽養殖污染控制的研究與開發力度,推動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為養殖場引進先進實用的污染控制技術與裝備。
2.2推廣環保養殖技術
為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政府與全社會共同推動養殖企業采用一系列低碳高效的養殖工藝。首先,可以使用干式清糞工藝,以達到降低排泄物排放量的目的。傳統的濕法清糞方法會產生大量的畜禽糞便,而干清糞工藝采用機械裝置對畜禽糞便進行集中收集,在降低糞便排放量的前提下,有利于畜禽糞便的處理與利用。其次,可利用生物發酵床工藝對畜禽糞便進行處理。生物發酵床是在畜禽糞便中添加一定數量的特殊微生物,經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之成為對人體無害的有機物質。該工藝既能降低畜禽糞便的排放量,又能產出高質量的有機肥料,達到了畜禽糞便資源的綜合利用2]。最后,通過物聯網的應用,實現對養殖企業的精細管理,降低企業的成本。物聯網能夠實時監控養殖區域內的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并對其生長狀態與健康狀態進行監控,進而達到精確飼養與健康管理的目的。這樣的精細經營,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浪費,而且能及時發現并治理環境污染。
2.3建立糞便和廢棄物處理系統
針對畜禽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養殖場要負起相應的責任,建立健全畜禽糞污處理體系。這樣的系統不但可以降低污染,而且可以把垃圾變成寶貴的資源。首先,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建立沼氣池。沼氣是一種新型的生物能源,可用于供熱、照明和發電,降低對常規礦物燃料的依賴性。對于農場來說,生物氣可以滿足公司的需要,從而減少生產成本。利用沼氣池,既能解決糞便問題,又能達到能源自給,還能將過剩的沼氣賣給外界,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這種模式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積極探索。其次,農場能把動物的排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經過特殊的處理過程,可將畜禽排泄物轉變成適合農業生產的優質有機肥料。該技術既能降低糞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能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從而達到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此外,本研究亦提出利用堆肥、厭氧消化等其他廢物處置方法。該工藝可將廢棄的有機物料制成有機肥或生物質能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
2.4加強養殖業健康發展
要解決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加強科學的飼養管理,加強疾病的防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而發展適度規模化養殖,則是規避過度集中所造成的環境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首先,科學的喂養和管理是降低用藥的關鍵。通過合理的飼料搭配,控制飼養密度,保持飼養環境的潔凈,能有效地改善家畜的健康狀態,降低疫病的發病率。其次,加強疫情防控,減少對養殖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養殖場應當建立完善的疾病控制制度,包括定期體檢,免疫和消毒。從而有效地預防疾病的蔓延,降低疾病暴發時對環境及動物的健康造成的沖擊[4]。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適度規模化養殖,以規避過度集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適度規模化養殖有利于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與大型農場相比,中等規模農場具有較低的排放,且易于進行沼氣建設,實施糞便還田等。
2.5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提高公眾的認識與支持是解決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關鍵。所以,要在全民參與的前提下,加強宣傳,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環保的畜牧產品,才能真正實現全民共同參與的目標。首先,要通過教育來提升大眾的認識。學校、社區、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防治的認識,并對其進行防治。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使市民對畜牧業的環境污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增強了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其次,大眾傳媒也是一種重要手段。要通過新聞媒體、社會媒體、電視廣告等多種途徑,對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廣泛的宣傳,并對有關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政策進行全面的宣傳。透過傳媒的倡導,可以讓大眾注意到這個議題,喚起他們對環境的重視,并且激勵他們積極行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消費者對綠色和環境友好型畜牧產品的建議。在市場中,消費者擁有自主決策的權利,并能對經過認證的畜禽產品進行篩選,進而支撐生態養殖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的畜牧產品的選擇,將會推動農場從傳統的飼養模式轉變為對環境友好的飼養方式。比如,要選擇那些沒有使用抗生素的農場,來支持推行無抗飼養的觀念[5]。在這種情況下,養殖企業將更多地關注于動物福利與環保,以適應市場的需要,降低藥品的使用、排泄等對環境的污染。

結語
綜上所述,畜牧業的發展和環保是密不可分的。畜牧業是人類食品鏈中最主要的一環,它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肉類和乳制品,但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我們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環保,保證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玉.農村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現狀分析及治理對策探討[J].畜禽業,2021,32(9):2.
[2]黃清虎.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方法探究[J].飼料博覽,2021(09):57-59.
[3]祝成娟.畜牧養殖造成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治理[J].今日畜牧獸醫,2020,37(08) :81.
[4]杜家寶.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及解決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3):146-147.
[5]曲平安.探索畜牧養殖的環境污染現狀與治理途徑[J].畜牧業環境,2020(08):16.
收稿時間:2025-03-04
作者簡介:趙清麗(1972—),女,漢族,本科,高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養殖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