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充分肯定了大自然和大社會的教育價值。幼兒園戶外游戲就是基于此開展的,如體能大循環綜合游戲、創意建構游戲、自然探索游戲等,滿足了不同幼兒自主發展的需求。戶外自主游戲的自主性和開放性較強,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精密觀察,準確分析判斷,給出適宜的支持,以高水平的師幼互動支持幼兒自主游戲。然而,在當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普遍存在看不懂幼兒、不知道何時介入、不知道支持是否合適等問題。當然,還有不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存在“放羊式”現象,教師不管不顧,孩子“海闊天空”。基于此,強化和提升師幼互動質量,以高質量的師幼互動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是當前戶外自主游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師幼互動的現狀與挑戰
(一)教師觀察分析能力不足,忽視幼兒興趣與需求
觀察是教師介入和支持幼兒游戲的前提。然而,當前戶外自主游戲中普遍存在教師觀察不到位的情況,導致教師看不到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支持和引導自然淪為空談。部分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不足,觀察時走馬觀花、浮于表面,難以準確捕捉到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情緒變化及潛在需求。這種忽視必然帶來觀察失焦、游戲支持介入不準等問題。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惑或發生沖突時,教師若未能及時識別并給予恰當的指導,幼兒就會產生挫敗感,影響了游戲體驗和自身成長。甚至,有的教師錯誤地將戶外自主游戲看作幼兒自己的事情,教師則完全置身游戲之外,成為純粹的“看客”。
(二)教師角色定位模糊,“缺位”與“越位”并存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教師作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角色認知直接影響游戲質量。若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認知模糊,就可能出現“缺位”和“越位”的問題。教師的“越位”主要表現為過度干預,大多是“幫孩子”的好心導致的“壞事”,使得幼兒的自主性和開放性遭受壓制,想象力和創造力被束縛,原本的自主探索淪為被動接受,不僅影響了游戲的順利推進,還阻礙了幼兒的自主發展。教師的“缺位”主要表現為:缺乏主動觀察幼兒行為、適時引導幼兒思路和積極參與游戲互動的意識,使得幼兒在游戲中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撞,逐漸產生苦惱與厭倦情緒;缺乏有效的挑戰設置與激勵機制,游戲氛圍變得沉悶壓抑,喪失了戶外自主游戲應有的教育價值與活力。
(三)教師引導技巧匱乏,互動支持缺乏有效性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引導技巧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當幼兒遭遇困惑時,教師是直接告知幼兒答案,還是巧妙地提出啟發式問題,直接決定了幼兒下一步行動的質量。教師的啟發式引導能幫助幼兒開啟一段嶄新的探索旅程,助力幼兒充分調動自身思維,積極主動去觀察、去思考、去嘗試,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反之,教師直接給出答案看似解決了幼兒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截斷了孩子繼續探索的道路,不僅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還會使幼兒逐漸養成依賴心理,限制了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四)教師個性化支持不足,難以滿足幼兒獨特需求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需求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幼兒的內在需求和發展狀況,給予恰當的支持和引導。然而,受現實中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往往難以給予幼兒個性化支持,無法滿足幼兒獨特的個性發展需求。這不僅導致幼兒在游戲中感到無聊和挫敗,還阻礙了他們的個性化發展。
二、師幼互動問題的深層根源剖析
(一)專業素養不足與教育觀念滯后
無論是角色定位模糊還是引導技巧匱乏,歸根結底都與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及教育觀念滯后有關。教師專業素養不足,便難以實施精密的觀察,無法準確判斷幼兒的行為和需求,自然難以給予恰當的支持和引導。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和支持者,但有些教師錯誤地將“支持”理解為“不合時宜的管控”,將“大膽放手”理解為“不管不問”。專業素養不足和觀念落后,致使教師未能充分意識到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更無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實踐經驗與角色認知不足
由于實踐經驗匱乏,加之理論知識儲備不夠充足,許多教師在面對幼兒時難以快速且準確地識別其意圖和需求,自然無法做出恰當反應和有效引導。這不僅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還引發了教師角色定位模糊的問題,致使教師在游戲指導中頻繁出現“越位”和“缺位”現象。這些狀況不僅阻礙了幼兒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發展,也給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帶來了嚴峻挑戰。
(三)溝通與個性化引導能力欠缺
當前,教師在與幼兒互動中暴露出諸多問題。一方面,教師缺乏溝通技巧與能力,互動時無法給予幼兒恰當的引導與提示,阻礙了幼兒的游戲探索。另一方面,教師的個性化引導能力匱乏,對幼兒個體差異認識不足,難以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需求開展個性化引導,無法切實推動每一位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獲得良好體驗、實現成長,這無疑對戶外自主游戲的成效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實現高質量師幼互動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教師培訓
師幼互動,本質是教師對孩子開展的“教育”行為。教師通過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導其投身游戲,圍繞孩子成長展開一系列教育活動。可以說,教師在師幼互動質量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師幼互動質量必須著眼于教師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幼兒園和教育管理機構應將師幼互動能力納入教師培訓體系,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升專業素養,提高互動能力和技巧。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強化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的認識。幫助教師深入理解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明確自身在游戲中的多重角色定位,即觀察者、引導者及幼兒安全的守護者。第二,著重開展互動技巧的實際操作培訓。針對游戲安全、游戲介入時機、有效溝通方式、觀察記錄方法等關鍵內容,運用角色扮演、模擬游戲等互動式教學手段,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并熟練掌握這些技巧,確保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戶外游戲中的“高手”。
(二)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
良好的游戲環境是游戲得以開展的前提,有助于幼兒建立對環境的信任感,為良好的師幼互動打下了基礎。從環境創設層面來看,教師需要審視幼兒園自主游戲環境的安全性、豐富性、可游戲性與挑戰性,為幼兒打造一個充滿樂趣與挑戰的游戲空間。這樣的環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探索與挑戰的需求。富有吸引力的游戲環境不僅能催生更多師幼互動的機會,還便于教師適時介入,給予幼兒恰當的支持與引導。此外,教師應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布置與維護,借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性,為構建平等的師幼互動關系創造有利條件。
(三)優化師幼互動策略
1. 精密觀察,明確互動方向。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是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和傾聽者,需精密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發現其興趣需要,及時予以判斷和分析,進而給予恰當的支持。教師在傾聽過程中可適度引導,如通過提問鼓勵幼兒思考和解決問題,或提供適宜的提示和建議,但應注意避免過度干預,尊重幼兒的獨立思考和自主行動。與此同時,教師要認真記錄幼兒的動作、語言、情緒等,以便后續分析和解讀。對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口袋相機、GoPro 等技術工具輔助觀察,真實記錄下幼兒自主游戲的信息。
2. 合理選擇介入方式。教師介入游戲一般分為直接介入和間接介入兩種方式,教師需根據游戲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介入方式。直接介入,即教師以提問、提示和建議等方式直接引導幼兒,或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進入游戲,和幼兒一同游戲。這種介入方式可以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明確游戲目標。間接介入,就是教師通過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游戲資源或支持,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自主游戲,實現師幼互動。
3. 實施有效的溝通策略。有效的溝通策略是積極正向的,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幫助其拓寬思路。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多給予正向鼓勵和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你為什么選擇這個游戲”“你打算怎么玩”等開放式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并表達自身想法,促進其思維發展。
(四)建立持續的支持與反饋機制
幼兒園應定期對師幼互動質量進行評估,了解教師在互動中的表現和不足,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互動策略和方法,提高師幼互動質量。同時,幼兒園還可以借助分享會、研討會等形式,鼓勵教師分享實踐經驗,大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師幼互動質量。
綜上所述,幼兒園應從強化教師培訓、創設游戲環境、優化互動策略及建立支持反饋機制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師幼互動質量,讓戶外自主游戲切實成為幼兒健康全面發展的堅實平臺。
本文系無錫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生長兒童美感的師幼互動敘事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H20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