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的火熱
烤肉在火爐上跳躍的姿勢,舞蹈的自我陶醉,散發的香味,讓黃昏、戈壁及一座城都整裝待發。
嘉峪關的夜,被一把烤肉點燃?!疤煜驴救?,出此雄關”。嘉峪關魏晉墓的壁畫上,烤羊的圖像插上翅膀讓烤肉的香,彌久不散。
“午夜入城的羊群,迎著刀鋒、走進肉鋪?!边@凌厲的詩句,一邊是生命悲壯的赴約,一邊是欣喜若狂的期待。
嘉峪關的火熱,一半來自太陽的盛情,一半來自烤肉的火焰。羊肉在入口的縫隙,飛馬迎雪超出美味的心顫、驚喜,像山水在心里緩緩落下。
一把羊肉串遠遠超出美食的定義,她是嘉峪關反復打磨的明月,是歷史的淘洗與回望;被溫情包裹的浪漫,愜意生活的折射,不忍舍去的回味。
邊關的豪邁帶著大漠風情、火爐上的舞蹈,被傳承、被放大、被繁華。如悠久的秦腔一路走來,仍是那樣攝人心魄,血液激蕩!
趁著月色,圍爐而坐,烤一把肉或飲一杯酒,目光穿過深邃的天際與沸騰的戈壁,不是古人勝似古人。
“西到雄關重置酒,別樣繁華勝京都。”
一把烤肉恍惚如舞動的絲綢,在不斷伸展的色彩中,不斷揮舞的光芒中,飄蕩著仍是千年與現代相映成就的絢爛與繁華。
羊肉墊卷子
在河西,在嘉峪關,羊肉是貴族,她的出場,必是山清水秀、富麗堂皇,像王者坐擁其上,須眾星捧月,仿佛只有她的駕臨,才算是完整的儀式或大戲的開始。
沙漠的浩渺與粗獷,戈壁的舒展與奔闊、黃昏的沉醉與博大以及歷史的雄壯與神秘……
讓身心來一場無所顧忌的奔跑或吶喊,或穿越或體驗或追逐或親歷。當你情不自禁、無限眷戀、心胸激蕩之時,恰是精美的羊肉墊卷子,散發著原始奇香又以奢華敦厚的姿態呈現在眼前,心頭如升起篝火,恣意縱情,溫暖熱烈,不得不說,這是完全融入西部風情的完美體驗與品味,也是壯美雄關的另一種詮釋與回應。
羊肉的鮮嫩,肉質的豐腴,氤氳的香味,闊達的氣勢,加上濃香酥軟的面餅,軟糯合一,青椒與香菜、蒜苗等綠色的火焰跳躍其中,不僅僅是點綴,這是嘉峪關不變的濃烈與盛情,是直抒胸臆的表達,賽過所有的解讀與贊美!
羊肉墊卷子,超乎豪放、粗糲、闊氣之下的原始、樸素、純粹和本真。再配有當地的幾樣風味涼菜,足以讓你洗去一路風塵,萬般愜意與留戀,余味無窮之間,抬頭方覺,嘉峪關的天是這般的明麗與壯闊。
糊鍋
嘉峪關的清晨,在糊鍋的香味中慢慢蘇醒。
的確,在嘉峪關眾多的美食中,一碗熱騰騰的糊鍋,總是率先脫穎而出,映入眼簾,吃一碗,那種厚重飽滿、余味不絕的醇香。
糊鍋是霍去病大將軍獎賞三軍的獨特佳肴,也是將士穿越河西大戰匈奴的最佳補給:帳前支起大鍋,燉羊煮雞,肉湯沸騰之時,加入各種干餅、面食,持續火熬,肉燙逐漸變稠,十足的肉味包裹了所有的食材,面食伴著肉末、滾燙,香氣四溢,盛滿一碗,食之,可飽一天,又提神御寒,精神抖擻,將士無不歡喜。
糊鍋的香味就這樣綿綿不絕,飄蕩在嘉峪關的上空。
如今的糊鍋,大多以雞骨架和羊骨熬制數小時,加入花椒、姜、胡椒等香料,形成香辣濃郁的湯底。勾入淀粉或面粉增稠,達到“糊而不焦,掛勺適中”的質感。放入當地軟滑的面筋、酥軟的麻花、彈牙的粉皮,撒一把胡椒粉和姜粉,辛辣突出,熱氣騰騰的香味傳遍大街小巷。
糊鍋變成了一道桌上不可缺失的主菜:湯,不僅是雞湯、甲魚湯、羊肉湯,甚至牛肉湯也大搖大擺,充當主角。
新鮮的麻花、潔白的寬粉,趁著一爐微火,跳躍其中,那滾燙的心情,繁華的艷麗,純粹的表白,誰能拒絕?
瓤皮子
嘉峪關美食珍饈間,她一枝獨秀是格外的加冕,站在美味的頂端,撫慰季節的繁華。
一碗瓤皮子,不奢華、不驚艷、不嬌貴,清新淡雅、自然芬芳,像老朋友一樣,始終在等著你的到來。
看似簡單、實則需獨具匠心、巧手制作,是主人伴著日月、細心勞作的結晶與呈現。這種勁道滑爽的小吃,藏著大地的神韻,讓麥香與面粉反復糅合凝結,沿著一道清澈亮麗的風景,洗凈田野風塵又別出心裁地點綴、延伸,讓樸素的麥子脫去外衣,華麗轉身,帶著深情的問候,在季節深處,向你投來柔軟溫和的眼神,這是難以拒絕的渴望與幽會,也是生活最好的饋贈。
瓤皮子獨有的清爽與潤勁,像瞬間而來的感悟或生活中無數的光點,永久定格在記憶里;她的清香與樸素,就像一段情感的河流,時時相遇又時時想念;她在大雅之堂落落大方,又在巷尾街頭繁華一再;不知不覺,像嘉峪關的一道風景,慰藉著時光也慰藉著越來越飽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