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對當地經濟、文化傳承和歷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合理開發,嘉峪關新城墓群可成為集歷史研究、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遺址。目前,新城墓群雖對外開放,但存在宣傳不足、旅游產品單一、服務設施不完善等問題。未來可通過提升服務質量、納入全市旅游規劃、建設魏晉民俗館、打造仿古街、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建立數字體驗中心和繪畫臨摹研學基地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嘉峪關新城墓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嘉峪關新城墓群將成為嘉峪關市繼關城之后的又一文化地標,同時也將成為國內外游客了解魏晉文化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利用;研究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3.039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園—新城墓群”分為東、西兩個墓區,東區為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果園墓群,西區為嘉峪關市新城墓群。嘉峪關新城墓群位于嘉峪關市東北20千米處的一片廣闊無垠的大漠上,散布著1400多座魏晉時期(220—419)的古墓葬①。嘉峪關文物部門自1972年至今先后清理發掘了18座古墓,出土彩繪畫像磚760余塊。磚繪內容涉及農耕、采桑、狩獵、屯田、博弈、驛傳、出行、釀造、樂舞、畜牧、營帳、絲束、車輿等方面,這些磚畫不僅生動地描繪了魏晉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的社會生活,而且為了解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交融等提供了直觀的視覺材料,被譽為“地下畫廊”和絲綢之路上的“百科全書”。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發現和研究,不僅對學術界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于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墓群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和磚畫,為研究魏晉時期的社會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嘉峪關市的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亮點。然而,如何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使之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對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開發策略和未來的發展展望,以期為嘉峪關新城墓群的保護與利用提供參考和借鑒。
1 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利用的價值與意義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不僅對嘉峪關市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在文化傳承和歷史教育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通過合理開發,可以將墓群打造成為集歷史研究、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遺址,為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提供一個了解古代文明、體驗歷史文化的平臺。
1.1 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嘉峪關新城墓群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可以將墓群打造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點,從而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繁榮不僅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能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餐飲、住宿、紀念品銷售等,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1.2 有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通過將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為文化遺址公園或博物館,可以為墓群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和穩定的保存環境。同時,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展覽和教育項目,增強公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此外,墓群的開發利用還能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進行研究,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學術支持和資源。
1.3 有助于提升地方的國際知名度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不僅能夠吸引國內游客,還能吸引國際游客的關注。通過國際文化交流和合作項目,可以將嘉峪關新城墓群推向世界,提升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這不僅有助于促進國際旅游,還能增強地方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地方帶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推動地方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
1.4 有助于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開展
嘉峪關新城墓群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其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開展歷史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寶貴資源。如五號墓的《牧馬圖》和六號墓的《采桑護桑圖》入選2024年新修訂的全國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人教版),成為重要的教學素材。通過對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可以建立教育基地和研究中心,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實地考察和研究的場所。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還能促進歷史、考古、藝術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推動相關學科的發展。
1.5 有助于促進村民參與
嘉峪關新城墓群東為新城鎮關蒲、中溝村,西為橫溝村,北為新城村,東南面與酒泉市肅州區果園鄉接壤。村民作為嘉峪關新城墓群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到墓群的保護和利用效果。通過開發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旅游項目,如民俗體驗、手工藝品制作等,可以為村民創造新的收入來源,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此外,鼓勵村民參與旅游服務和管理,不僅能夠提升服務質量,還能讓村民在保護和利用墓群的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從而形成保護與利用的良性循環。
2 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利用應遵循的原則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相輔相成。在確保墓群得到妥善保護的基礎上,恰當地開發利用能推動當地經濟與文化的興盛,同時,深入的保護研究又能為墓群的持續利用提供科學的支撐。
①應遵循保護優先的原則。嘉峪關新城墓群作為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保護工作是開發利用的前提。在進行任何開發活動之前,必須對墓群進行充分的保護評估,確保開發活動不會對墓群的結構和環境造成損害。例如,在墓群周邊建設旅游設施時,應避免破壞墓群的自然環境和景觀。
②應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傳播。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旅游觀光層面,更應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通過各種形式的展示和教育活動,向公眾傳播和普及這些知識。例如,可以舉辦主題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讓游客在參觀的同時,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墓群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價值。
③應注重文化遺產的教育功能。嘉峪關新城墓群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教育的資源。應充分利用墓群的文化遺產價值,開展歷史教育和文化傳承活動。例如,可以與學校合作,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或者舉辦歷史講座和文化體驗活動,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好地了解和尊重歷史文化遺產。
④應注重可持續發展。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人享受文化遺產的權利。這要求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社會責任,避免過度商業化和短期行為,確保墓群的長期保護和利用。
⑤應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嘉峪關新城墓群的保護和研究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術支持。通過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入先進的保護技術和理念,提高墓群保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科研合作還能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嘉峪關新城墓群在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⑥應注重保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嘉峪關新城墓群的保護和利用需要一支專業的團隊。通過培養和引進文物保護、歷史研究、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墓群保護和利用的專業水平。同時,應定期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服務質量,確保墓群的保護和利用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3 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利用現狀
①嘉峪關新城墓群綜合開發情況。自20世紀70年代初,嘉峪關新城墓群作為文物景區對外開放。在已清理的18座墓葬中,六號墓常年向公眾開放。七號墓則根據監測與研究需求,實施需求導向的開放策略,以確保在不干擾科學研究的前提下,適度向公眾展示。五號墓已整體遷移至甘肅省博物館保存展示。其余15座墓葬因保護需求,已實施原址回填保存措施,并在地表設置明顯的通氣孔以供監測使用。
②六號墓展示情況。六號墓參觀現場配備了基礎服務設施,包括停車場,供游客等候與休憩的區域,墓葬入口處的緩沖建筑以及中英文解說牌等。六號墓空間相對狹窄,為保障游客與文物安全,限制進入墓室的游客數量,每次進入墓室的人員數量不得超過12人,每日進入墓室的總人數控制在200人左右。
③辦公區域使用情況。辦公區域位于景區入口處,內設專題陳列館、辦公場所、員工宿舍等,并配備了停車場、購票處、旅游公共衛生間等基礎服務設施。辦公區域與六號墓相距約1千米,游客在完成購票流程后,可選擇步行或自駕方式前往六號墓參觀。
4 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①景區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公眾認知度較低。盡管嘉峪關新城墓群被譽為“地下畫廊”和絲綢之路上的“百科全書”,但由于對墓群系統研究和全方位宣傳工作不到位,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尚未達到預期水平。這不僅限制了游客數量的增長,也對墓群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學術交流的廣度造成了不利影響。
②旅游產品開發不足,缺乏特色體驗項目。目前,嘉峪關新城墓群的旅游產品相對單一,以墓葬參觀為主,沒有互動性、參與性的體驗項目。游客在參觀過程中通常感到單調乏味,難以留下深刻印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收入的提升和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③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現代游客的參觀需求。受限于場地和資金,嘉峪關新城墓群的旅游服務設施尚不完善,如交通不便,缺乏足夠的停車場、休息區、餐飲服務等,這些都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此外,位于辦公區的魏晉磚壁畫陳列館展廳面積僅有187平方米,且自1998年對游客開放以來,該陳列館未曾進行過提升改造,無論是房屋主體、室內裝飾,還是陳展布局均顯得陳舊,無法滿足現代游客的參觀需求。
④展示手段有限,缺乏科技措施的融入。嘉峪關新城墓群的展示手段主要為實地參觀墓葬和陳列館,較為傳統,較少融入現代科技手段,尤其是數字化技術。例如,缺乏互動式的展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游客無法獲得更加生動的參觀體驗。數字化技術的缺失也意味著游客無法通過移動設備獲取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信息,如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文物的詳細信息和歷史故事,或者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在手機屏幕上看到文物的三維模型。
⑤研究成果質量不太高,國際合作與交流有限。嘉峪關新城墓群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國際交流價值。然而,由于現有的研究成果普遍存在碎片化,尚未出現系統全面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期刊發表的文章很少,限制了其在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與國際科研機構和專家的合作交流幾乎沒有,缺乏國際視野下的研究項目和學術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嘉峪關新城墓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⑥專業人才匱乏,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需要具備考古、歷史、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但現有工作人員多為早年當地招聘,普遍缺乏系統的文物保護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導致了在日常的保護、管理和宣講展示工作中,難以達到專業標準,影響了嘉峪關新城墓群的展示利用效果和游客體驗。
5 嘉峪關新城墓群開發策略
5.1 提升服務質量
包括改善旅游服務設施,如增加停車場、擴大休息區、增設餐飲服務等;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通過定期培訓和引進專業人才,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講解和咨詢服務;還可以建立游客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建議,不斷改進服務工作②。
5.2 納入嘉峪關市旅游規劃
通過將嘉峪關新城墓群的保護和利用工作納入到嘉峪關市整體旅游發展戰略中,確保墓群得到更好的宣傳和推廣。納入旅游規劃后,嘉峪關新城墓群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有利于墓群的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的開展。此外,通過與旅游規劃的結合,可以更好地規劃墓群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住宿、餐飲等,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適的旅游體驗。
5.3 建設魏晉民俗館
在景區規劃建設魏晉民俗館,以重現魏晉時期的生活場景和文化氛圍。該館將通過復原的建筑、服飾、器物以及互動體驗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該館將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節慶,如魏晉時期的服飾展示、非遺展示、琵琶長笛演奏等,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
5.4 打造“魏晉時光回廊”仿古街
在市區改建一條以嘉峪關新城墓群出土磚畫內容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復古街區,復原魏晉時期的市井生活場景。游客在此可品嘗到當時美食,選購仿古商品,甚至參與制作磚畫中描繪的三股叉烤肉、烙餅等傳統技藝活動中。通過這種方式,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能夠親身體驗魏晉時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5.5 開發特色旅游項目
結合嘉峪關新城魏晉墓群的特色,可以開發一系列特色旅游項目,如考古體驗營、歷史角色扮演活動、文化講座和工作坊等。這些項目不僅能夠豐富游客的體驗,還能提高他們對嘉峪關新城墓群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興趣。例如,考古體驗營可以讓游客參與模擬的考古挖掘中,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歷史角色扮演活動可以讓游客穿上古代服飾,扮演歷史人物,體驗古代生活;文化講座和工作坊則可以邀請專家學者,為游客提供深入的歷史文化知識講解。
5.6 打造數字體驗中心
為了彌補傳統展示手段的不足,可以在游客服務中心打造數字場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3D建模等,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參觀體驗③。通過這些技術,游客可以穿越時空,親身體驗嘉峪關新城墓群磚畫描繪的耕作、飲食、打獵、游戲、巡行等場景,甚至可以模擬參與考古發掘的過程,從而加深對魏晉時期文化的理解和興趣。此外,數字體驗中心還可以提供互動式教育游戲和信息查詢服務,使游客在娛樂中學習,提升教育和傳播效果。
5.7 成立繪畫臨摹研學基地
依托出土的豐富且精美的磚畫,可以與美術院校展開合作,成立繪畫臨摹研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實地學習和臨摹古代壁畫的平臺。學生在此不僅能夠學習到繪畫技巧,還能深入理解魏晉時期的藝術風格和文化背景。此外,研學基地還可以定期舉辦繪畫比賽和展覽活動,吸引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參與,從而提升嘉峪關新城墓群在藝術教育領域的影響力。通過這些活動,嘉峪關新城墓群不僅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還能成為促進文化交流和藝術創新的重要場所。
5.8 引進企業參與墓群開發利用
以招商引資形式,積極尋求與有實力的文化旅游企業合作,通過公私合營模式,共同開發嘉峪關新城墓群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企業可以利用其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資金運作等方面的優勢,為嘉峪關新城墓群帶來新的活力和創新。政府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投資于嘉峪關新城墓群的保護和開發,確保文化遺產得到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通過企業參與,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嘉峪關新城墓群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6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未來發展展望
嘉峪關新城墓群的開發利用前景廣闊,未來將朝著更加多元化、科技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通過不斷優化和創新展示利用舉措,嘉峪關新城墓群將成為一個集歷史研究、文化展示、旅游觀光、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遺址,不僅能夠給當地帶來經濟上的收益,還能在文化傳承和學術交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保護和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嘉峪關新城墓群將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注釋
①安立紅.嘉峪關魏晉磚壁畫色彩保護初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3):83-85.
②李曉霞,郭長增.有序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J].文化月刊,2024(5):8-9.
③左厚慶.探索巔峰之旅:國家公園山地旅游的創新路徑[J].西部旅游,2024(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