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山陰縣深入學習落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與山西廣播電視臺合作開展了“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志愿服務項目。該項目是山陰縣用《音樂思政課》探索思政大課堂的創新實踐,于2024年10月15日正式啟動,截止2025年3月底,全縣四十多個單位開設了76場《音樂思政課》,近萬人次受眾得到洗禮。山西衛視晚間新聞、山陰新聞多次對音樂思政課開展情況進行追蹤宣傳報道,在全縣上下引發了熱烈反響。
創新思政形式讓教育更具親和力感染力
黨的二十大是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舉國關注、世界矚目。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思政課程中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如何將其融入思政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山陰縣首先在思政課程形式上進行創新,將有聲的音樂融入思政教育當中,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到既科學嚴謹又生動活潑,讓思政課充滿了生命力、親和力和感染力。
“中國人的飯碗,必須要牢牢端在我們中國人的手上!”大屏幕上播放著袁隆平老先生用小提琴演奏歌曲《我的祖國》的場景,在他悠揚的琴聲中,現場的黨員干部無不為這位人民科學家的赤子情懷而深深感動,潸然淚下。這是“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在吳馬營鄉開設過程中發生的一幕。“真是別開生面!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思政課,它巧妙地運用了音樂 + 思政這種新穎的形式,給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我的思想再一次受到了洗禮。”吳馬營鄉工作人員李嘉說。
“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是山陰縣傾力打造的全新形態主題報告課。通過創新思政教育形式,將思政與音樂完美融合,創作出了符合山陰實際的音樂思政課。深入淺出的講解、鼓舞人心的話語、鮮活生動的事例、引發共鳴的音樂,“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檳棄了過去“照本宣科”式的“理論灌輸”,在“身臨其境”中讓教育“聲入”人心,在看、聽、唱中沉浸式體驗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豐富教育內容讓思政課更有溫度接地氣
思政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艱巨任務。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關系到思政課為黨和國家培養什么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什么樣的理論武裝頭腦的重大問題。“思想”是“政治思想”,“理論”是“政治理論”,思政課教學形式的創新和技藝的運用只是手段,“方法制勝”的前提是“內容為王”。山陰縣委宣傳部始終堅持“守正創新”這一工作原則,在思政課的主題、內容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2024年4月18日,山陰縣委宣傳部與山西廣播電視臺經過多次探討,共同敲定了音樂思政課的整體策劃及執行方案。2024年9月20日,“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完成制作。課程時長70分鐘,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這條主線,分為序章“青春之我”和第一章“理想如炬——我們都是追夢人”,第二章“人民至上—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第三章“腳踏實地——每個人都了不起”,第四章“復興強國——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及尾聲“奮斗有我”六個篇章。

為何命名為“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課程創造性地把理論學習和藝術審美疊加,將理論宣講與藝術展現融為一體,用大量豐富的優秀音樂作品,串聯起一段段珍貴的歷史畫面。課程內容涵蓋了從“建黨精神”“焦裕祿精神”到“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同時立足山陰縣本土特色,不僅包括季大釗、陳延年等革命先烈,袁隆平、鄧稼先等愛國科學家,還包括與山陰相關的英雄人物李林、載入史冊的歷史事件和為積極推動山陰縣發展做出貢獻的衛紅宇和陳永和等先進典型。課程選取具體生動的榜樣人物為“活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黨員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影視作品結合起來,通過講述、情景演繹、視頻閃回、同期音頻等藝術語言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用全新形式講清了什么是對黨忠誠、什么是不負人民,成為了山陰縣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金課”。
“衛紅宇的事跡挺感人的,她帶領全縣3000多名殘疾人和婦女參與到手工編織的行業里,不僅創造了財富,還為這個特殊群體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我們都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發光發熱的人。”山陰縣第五小學教師潘桂錄說。
衍生“思政課+”模式推動思政教育走實走深
“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這堂“聲”入人心的創新型黨課開設以來,堅持“進鄉鎮、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引起了全縣黨員干部的熱烈反響。在《音樂思政課》推進過程中,中小學和鄉鎮各自結合實際,將少先隊活動、主題黨日活動、紅色革命教育場所等與思政課相結合,衍生出了“思政課 +,,, 新型模式,不斷推動全縣思政教育走實走深。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而思政課是為廣大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人生底色的關鍵課程。“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先后走進全縣十多所學校,將校園主題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生動融合,同學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禮的同時,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爭做新時代好少年。2024年10月15日上午,《音樂思政課》在山陰縣第六小學校正式開講。老師們將“紅領幣心向黨”傳承紅色基因少先隊活動與《音樂思政課》結合進行,通過音視頻 + 教師講解 + 圖片展播 + 現場互動等形式進行立體化地展示與講述,老師和同學們在這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中均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我看完這個課程真的有很多感想,我很感動,革命先烈為了我們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王晉芬在課程結束后說。

為一步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引導黨員干部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山陰縣廣武鎮將“弘揚革命傳統、傳承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與《音樂思政課》結合開展,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筑牢理想信念。“本次思政課的形式十分新穎,我很受震撼,每一位英雄人物的故事都讓我肅然起敬,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的前赴后繼,才有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將不忘初心,繼續服務好基層群眾。”廣武鎮后張堡村到村工作大學生康香桃說。
地方黨史資源具有時空上“近”、感情上“親\"的特點,在思政課建設中具有天然優勢,是音樂課程思政中的寶貴素材。山陰縣玉井鎮是革命老區,鎮內遺存多處革命遺址。山陰縣充分挖掘和利用玉井鎮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布展洪濤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打造了玉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紅色旅游一條線。玉井鎮將《音樂思政課》開設在了洪濤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全鎮黨員領導干部在“看得見”“摸得著”“能體驗”中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這堂音樂思政課讓我有很大的觸動,生逢偉大時代,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向革命先烈看齊,實現新突破,展現新作為。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已的力量。”玉井鎮工作人員季逸翔說。
音樂是有聲的教育,思政是無聲的教育。“山陰定制版音樂思政課”創新理論教育形式,將音樂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堅持內容為王,打造了一個特色鮮明的“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思政大課堂”,必將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山陰大地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系朔州市山陰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