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強調,社會準備需關注幼兒“集體意識、任務意識”等核心素養及社會交往能力。然而,當前大班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與幼小銜接目標難以呼應。為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重構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路徑,探索其與幼小銜接的深度鏈接。
一、問題診斷:大班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幼小銜接困境
幼兒主體參與流于形式,集體意識培養不到位。《要點》“社會準備”中強調“熱愛集體”需要“鼓勵、支持幼兒為班級和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定計劃、做準備并積極參與”。而在以往社會實踐中,教師主導決策導致幼兒參與淪為“跟隊一野餐一拍照”的流程化體驗。這種淺表化參與不利于幼兒對集體規則的理解,難以形成歸屬感,與小學生需要具備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斷層。
當前,幼兒活動場景多局限于班級內部,缺乏跨班級、跨角色(如園部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復雜關系中的交往機會。此類狹窄且單一的交往范圍和合作方式,無法真正促進幼兒入學適應能力的提升。
幼兒主動學習浮于淺表,任務意識銜接不充分。當前大班社會實踐活動中,幼兒的學習常陷入“走馬觀花”式的淺層參與。活動中,幼兒的觀察與學習停留在“我看到了”的直觀表述。究其原因,是教師未將《要點》“任務意識”中的目標融入活動全流程,忽視了通過適宜的任務設計支持幼兒深度學習。任務意識銜接的不足會導致幼兒任務堅持性差,難以適應小學生長周期學習的要求。
二、策略重構:以幼小銜接目標為導向的大班社會實踐活動設計
首先,變\"被動跟隨”為“主動組織”,加強集體意識。教師可以“兒童議事會”“圓桌論壇”為載體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策劃、方案制定,在真實決策中生成集體責任感。
其次,變“班級活動”為“多元聯動”,促進交流合作。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要緊扣《要點》的“交流合作”目標,通過跨班協作、跨角色協作與社會資源聯動引導幼兒與同伴、教師、園內行政教師、園外文化機構等的交流,拓寬幼兒交往邊界,深化幼兒合作層次,幫助其做好社會適應準備。
最后,變“結果導向”為“全程育人”,深化任務意識。要堅持“重過程,輕結果”,教師要有效抓住各個環節中的教育契機,以活動前的資料查詢為基礎任務,以活動中的問題解決為過程任務,以活動后的復盤調整為延伸任務,支持幼兒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推動任務意識的深化與深度學習的生發。
三、行動跟進:幼小銜接目標落地的春游實踐路徑
(一)共商春游方案,民主協商中生成集體榮譽感
在春游活動籌備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主體性,通過個體表達、班級決策、跨班聯動等方式引導幼兒深度參與活動策劃,使民主協商成為集體榮譽感生成的實踐載體。首先,幼兒通過資料查詢和實地勘察,自主開展“春游好去處”調查活動。在集體討論中,他們積極發表個人想法,在充分交流、辯論的基礎上對春游的時間與地點達成一致,初步形成活動方案。之后,個別幼兒作為班級代表參加年級組的兒童議事會,在會議上,幼兒大膽辯論、闡述理由,成功得到支持。由此,春游方案初步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理解了“少數服從多數”的集體規則,又感受到“為集體利益發聲”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顯著增強。
(二)多方交流探討,分工協作中促進合作交往力
為破解幼兒社會交往范圍局限、合作能力不足的問題,此次春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需要各年齡段幼兒、園部行政、旅游公司等共同參與,推動了幼兒在相對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實現深度交往與合作。
1.“制定我們的春游方案”(同伴及跨班交往協作)。在春游方案制定中,幼兒既經歷了與本班同伴的交流探討,又參與了與其他班級幼兒的商討,在合作中完成了方案策劃與制定。
2.“遞交我們的春游申請”(跨角色交往協作)。方案制定后,幼兒合作繪制了春游申請書,并主動聯系園長媽媽,將申請書交至園長媽媽手中,同時大膽介紹了方案制定的詳細過程與內容,清晰地表達了同伴們關于春游的想法,以征得園長媽媽的同意。
3.“提交我們的春游路線”(社會資源聯動)。幼兒在交流中表示不想像以前一樣跟著導游的路線走,且本次春游景點在上一次春游時已經去過,因而提出“讓導游按照我們的路線走”的想法。在老師們的支持下,幼兒成功聯系到旅游公司導游并提交游覽路線圖,闡明了自己的想法,取得了導游的認可。
4.“完成我們的春游準備”(同伴及跨班交往協作)。在關于“春游前準備”的交流討論中,幼兒自主分成了“物品組”“食品組”“活動組”和“規則組”,各小組分別制訂了詳細的計劃進行交流。交流過程中,幼兒不僅關注本組內容,在教師引導下,還以全局思維將不同小組的計劃聯系起來,共同討論適宜性,不斷完善并形成了“春游計劃書”。
(三)動態優化計劃,問題解決中推動任務執行力
在春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有意識地創造條件,通過持續性的任務安排,引導并支持幼兒在問題解決中獨立完成任務。另一方面,面對問題時,幼兒在交流探討中自主布置任務推動問題的解決。
(四)深化活動評價,混齡交流中拓展學習反思力
春游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復盤。幼兒回顧當天的活動,分享自己的收獲和感受,討論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隨后,對前期的準備工作進行復盤,發現計劃中的不足之處,并對“春游計劃書”進行修訂。最后,幼兒們將修訂后的“春游計劃書”傳遞給還未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中班弟弟妹妹,并接受他們的采訪,幫助他們積累相關經驗。從個體反思到集體重構,再到混齡交流,幼兒的經驗不斷得到拓展,反思評價能力顯著提升。
綜上,社會實踐活動是幼小銜接真實的實驗場,是幼小銜接從“認知”走向“能力”的重要實踐。通過將《要點》中的相關目標嵌入活動組織與實施中,以集體意識、任務意識、交往合作為錨點,社會實踐活動能促進社會準備目標的有效達成,為幼兒的入學適應奠基。
[參考文獻]
[1]蒙玉榮,姚慧文.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小銜接活動實踐初探——以大班參觀小學活動為例[J].新教育,2024(31):70-72.
[2]鄧禎月.關注幼兒學習品質,助推科學幼小銜接——以大班課程“我心中的小學”為例[J].東方娃娃·繪本與教育,2024(1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