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陽市在對各類開發區的水土保持監管過程中,發現存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講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時限長、土石方轉運調度不規范、表土保護不足、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管責任不到位、企業負擔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德陽市采取強化政策保障、壓實工作責任、履行監管職責等措施,全面加強開發區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以更高效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保障開發區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區域評估;開發區;德陽市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 issn.1000-0941.2025.07.002引用格式:杜勤,倪興明.四川省德陽市開發區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與成效[J].中國水土保持,2025(7):5-(
德陽市地處長江上游,四川成都平原腹心地帶,轄旌陽、羅江、廣漢、什、綿竹、中江六縣(市、區)和國家級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德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土地面積 5 911km2 ,人口387.7萬人。德陽市正加快打造裝備智造之都、改革開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四張名片”,全市現有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面積 350km2 ,開發區內生產建設項目多、建設時間長、擾動范圍廣、土石方轉運量大,是水土流失易發區域和水土流失監管重點、難點區域。近年來,全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做好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管為主線,持續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規范區域評估制度,實行水土保持承諾制管理,強化全過程監管,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對防治人為水土流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做了有益探索。筆者對德陽市開發區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產生原因及主要對策、成效進行分析,以期為新時代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參考。
1開發區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問題
根據歷年來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成果,開發區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講不到位,參建單位水土保持意識不強。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責任不明確,宣傳環節缺失,宣傳方式方法單一,造成宣傳效果不理想,參建單位自覺主動履行水土保持義務意識不強,“未批先建”“未驗先投”和不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等違法案件時有發生。二是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環節多,審批時限長。開發區內規模較大的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要經過申請、開評審會、修改、報批等環節,存在多次跑、時間長等問題,嚴重影響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進度,阻礙了開發區社會經濟發展。三是土石方轉運、調度不規范,存在亂堆亂棄現象。生產建設項目土石方挖、填量大,在時間、空間上缺乏科學調度,土石方堆存困難、水土保持防護措施不到位,存在水土流失風險。四是表土保護意識不強,表土保護不到位。很多開發區完成征地拆遷后,管委會即刻組織開展場平工作,未及時有效剝離、堆存表土資源,造成建筑垃圾與表土相互占壓,致使建設單位進場后無法剝離表土,后期綠化又無表土資源。五是監管不力,管護責任不到位。開發區作為特殊機構,工作人員少,機構不健全,水土保持監管職責不明確,存在水土保持監管真空、監管死角問題。六是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開展不到位,企業負擔大。對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在建設過程中要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開展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及時報備監測實施方案、監測季報,在竣工驗收時提供監測總結報告,而監測工作專業性強,各生產建設單位通常要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增加了生產建設單位經濟負擔[1
2 原因分析
開發區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分析其原因:一是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管制度亟待完善,缺乏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調度;二是“放管服”改革還不深入,招商引資條件還不夠優越;三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亟待加強,保水保土意識淡薄,責任壓實不夠。
3主要對策與成效
針對上述問題,德陽市采取強化政策保障、壓實工作責任、履行監管職責等多項措施,全面加強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減少人為水土流失,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營商環境
3.1強化政策保障,推進區域評估制度落實
一是率先出臺區域評估實施方案。2020年10月26日,《德陽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實行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的通知》(德水保委辦[2020]7號)和《德陽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承諾制管理的通知》(德水保委辦[2020]8號)印發,明確了區域評估的范圍、年限、審批部門,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補償費繳納、自主驗收報備的要求,以及承諾制的適用范圍、承諾內容、辦理程序、事中事后監管等。2020年12月,羅江經開區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報告完成審批,成為四川省第一個完成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的開發區。
二是主動對接實行承諾制管理。德陽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主動與開發區對接,對滿足水土保持區域評估條件的開發區進行情況摸底,做好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及時組織審批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報告。目前,全市15個各類開發區已全部完成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報告審批。同時,對所有區域評估范圍內的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都采取承諾制管理,實行即來即辦,審批時限由原來的7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有效縮短了審批時限。另外,水土保持設施自主竣工驗收報備只需提供竣工驗收鑒定書,為生產建設項目節省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評估費、水土保持監測費約10萬元/個。
3.2壓實工作責任,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現象
一是提質增效,下放審批權限。15個區域評估報告中,按照審批權限,省水利廳批復了2個,德陽市水利局批復了1個,區(市、縣)行政審批局審批了12個。通過下放審批權限,強化屬地管理,壓實了開發區管理機構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加強了開發區水土保持工作的組織管理,提升了審批效率。
二是壓實管委會屬地監管責任。強化屬地意識,督促入駐項目業主履行水土保持法定義務,并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開發區開展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確保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落到實處;委托第三方統一開展水土保持監測,重點對生產建設單位履行水土保持義務情況,以及生產建設項目擾動范圍、土石方轉運、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水土流失危害等內容開展監測,按時向管委會、生產建設單位報送監測季報,共享監測成果;每年4月、7月定期召開通報會、整改會,確保整改到位。全市已有13個開發區落實了水土保持監測單位,依法依規開展監測活動,為開發區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管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三是落實人駐項目水土保持法定責任。要求入駐開發區的項目法人嚴格執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要求,自覺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補償費繳納、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等法定義務,保障資金投人,督促施工單位做到綠色文明施工。現場水土保持措施落實情況已得到加強,“亂堆亂棄”“跑冒滴漏”和揚塵四起等現象呈逐年減少趨勢,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3.3履行監管職責,推動突出問題落實整改
一是監管與宣教有機結合。將監督執法與宣傳教育工作有機結合,把宣傳教育工作貫穿在每一次監督執法中。在開展監督檢查時,通過開座談會、宣講《德陽市水利局履行lt;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gt;告知書》發放區域評估政策宣傳手冊等方式,加強開發區管理機構、人駐項目業主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督促生產建設單位履行法定義務,堅守法律底線,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二是加強督查,確保整改落實。為確保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和入駐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措施依法嚴格落實到位,德陽市水土保持委員會組織市經信、住建、水利、稅務部門會同縣(市、區)相關部門每年對開發區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落實、水土保持義務履行、水土保持措施落實等情況進行專項聯合檢查。在此基礎上,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綜合執法部門增加對開發區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頻次,對開發區生產建設項目履行水土保持義務情況實行清單制、銷號制管理。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存在“未批先建”、“未驗先投”未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等問題的項目采取約談、信用監管、立案查處等方式督促整改。全市專項檢查工作自2022年開始,已連續開展至今,開發區內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意識逐年增強,水土保持違法案件逐年減少,水土保持率持續提升,綿竹市、旌陽區先后于2021年、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有力助推了美麗中國建設
參考文獻:
[1]鄭鳳,劉正斌,唐云逸.開發區水土保持監管實踐與思考:以四川省為例[J].中國水土保持,2024(9):1-2.
(責任編輯 徐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