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滄州市2025年某規模化養殖場一起人間布魯氏菌病(布病)的暴發疫情調查與分析,探討疫情發生原因,為規模化養殖場布病防控提供建議。方法" 制定個案調查表,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對所有在職員工和存欄奶牛進行血清學檢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調查內容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此次疫情涉及布病確診病例8例,均為急性期病例,流行曲線呈現持續同源傳播模式。臨床表現以乏力(75.00%)、發熱(50.00%)、肌肉關節酸痛(50.00%)為主。8例病例中擠奶工5人,獸醫1人,飼養區司機1人,接產員1人。對奶牛進行血清學檢測,其中試管凝集試驗(SAT)陽性奶牛2頭。可疑暴露因素為在該養殖場工作中接觸病牛或被布魯氏菌污染的環境。結論" 此次疫情為一起在規模化養殖場中因接觸感染布病的奶牛和吸入含有布氏菌的氣溶膠導致的暴發疫情。建議規范牲畜引進,加強檢疫,規范飼養環境和運輸車輛的洗消,加強對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護能力,加強多部門間聯防聯控,減少或避免布病疫情的再次發生。
【關鍵詞】" 布魯氏菌病;暴發疫情;規模化養殖;流行病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16.7;R181.3"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5)15--05
A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 human brucellosis outbreak in Cangzhou in 2025 Zhang Xiaotong, Zheng Yan, Wu Binglun, Ma Min, Sun Haiyang, Chen Jing. C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human brucellosis at a large-scale farm in Cangzhou in 2025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brucel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arge-scale farms. Methods" Develop case investigation forms and conduct on-sit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Perform serological tests on all employees and cows. Use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sults" This outbreak involved eight confirmed cases of brucellosis, all acute. Onset showed a sustained common-source outbreak pattern. The main symptoms were fatigue (75.00%), fever (50.00%), and muscle/joint pain (50.00%). Among the eight cases, five were milkers, one a veterinarian, one a feedlot driver, and one a calving assistant. Serolog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dairy cows, and 2 were found to be SAT positive for brucellosis.The suspected exposure was contact with infected cattle or Brucella-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at the farm. Conclusion" This outbreak was caused by contact with brucella-infected dairy cattle and inhalation of brucella-containing aerosols in a large-scale farm. It is recommended to regulate the introduction of livestock, enhance quarantine measures, standardize farming environments and disinfection of transport vehicles,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at-risk occupational groups to improve their protective capabilities, and enhance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to reduce or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brucellosis outbreaks.
【Key words】" "Brucellosis; Outbreak; Large-scale farm;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細菌感染導致的疾病,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人獸共患病,是對畜牧業發展和公共衛生造成嚴重影響的傳染病之一[1-5]。被感染的牲畜是其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體表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侵入人體。布病作為職業危害常被低估[6-8],畜牧從業者、屠宰工人及活畜交易人員等職業群體感染風險尤為突出[9-10]。滄州市是牛羊養殖大市,根據河北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要求[11],近年來滄州市牛羊養殖逐漸由農村散養向規模化養殖,產業全鏈條發展轉變。2025年2月滄州市某規模化養殖場發生一起人間布病暴發疫情,經市、縣兩級疾控與畜牧部門聯合溯源,確認疫情由接觸染病動物及污染環境引發。本文通過分析此次疫情的調查處置過程,為規模化養殖場制定科學防控策略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以2025年2月滄州市發生布魯氏菌病暴發的養殖場所有工作人員147人及2024年12月1日至調查時已離職的員工7人,共計154例為調查對象。布魯氏菌病的診斷依據WS 269-2019《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12],即①疑似病例:有奶牛接觸史或在場內工作且出現發熱、多汗等布病臨床表現者。②臨床診斷病例:在疑似病例基礎上符合布病血清學初篩陽性者。③確診病例:符合疑似或臨床診斷病例并同時符合布病血清學確診陽性者。確定并發的依據:在布病持續流行的縣(區),3周內,同一自然村屯、社區、飼養場、牲畜集散地、屠宰加工廠等場所發生3例及以上急性期布病病例為暴發[13]。
1.2" 調查方法
1.2.1"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對所有病例填寫布病風險因素調查表,查找感染來源和危險因素。
1.2.2" 現場衛生學調查" 調查人員前往奶牛養殖場,調查奶牛來源及檢疫、免疫史,查看養殖場工作環境、工藝流程及周邊環境衛生狀況,了解生產工藝、洗消操作及職業暴露情況。由該地畜牧局指定經資質認定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按照GB/T18646-2018《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14]對全部存欄的奶牛開展血清學篩查,對可疑結果進行復檢,查找暴發疫情傳染源。
1.2.3" 實驗室檢測方法" ①按照WS 269-2019《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12]對該疫情涉及人群進行布病血清學檢測,使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進行初篩,初篩結果陽性者,使用試管凝集試驗(SAT)進行確診,以SAT滴度為1∶100(++)以上為確診陽性。②按照GB/T18646-2018《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14]使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對全部存欄奶牛進行布病篩查。試驗設立標準陰、陽性血清對照。在標準陰性血清不出現凝集,標準陽性血清出現凝集時試驗成立,此時肉眼可見凝集現象者判定為陽性,無凝集現象且反應混合液呈均勻粉紅色者判定為陰性。使用試管凝集試驗進行實驗室診斷。血清出現“++”及以上凝集現象時,判定為陽性;血清出現“+”凝集現象時,判定為可疑,需30天后復檢;清出現“-”時,判定為陰性。
1.2.4" 質量控制" 所有調查員為市縣兩級疾控工作人員和疫控中心人員,調查前組織培訓,統一判斷標準;數據采用雙人錄入,如數據不一致則重新核對數據,直至數據一致;對奶牛進行血檢的實驗室通過了相關項目的資質認定。
1.3" 數據分析
使用Excel 2020和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疫情概況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情況,此次疫情共波及154人,其中在職員工147人,離職員工7人。布病血清學檢測發現8例布病病例,均為確診病例。其中7例為該養殖場在職員工,1例為該場2025年1月份離職員工,無重癥和死亡病例。8例病例確診前均無布病既往史,除在該養殖場任職外,無其他畜類接觸史。
2.2" 病例調查情況
2.2.1" 指示病例情況" 病例3,女,54歲,2024年9月入職,崗位為擠奶工,2025年2月1日出現多汗、肌肉關節酸痛的癥狀。平日在養殖場員工宿舍居住,節假日返回家中。無布病患病史,自述無未熟的牛羊肉、奶類飲食史,入職前無牛羊等接觸史。病例家中現場調查未發現飼養動物的情況。
2.2.2" 臨床表現" 8例確診病例均為急性期病例。主要臨床表現為乏力為主,占75.00%(6/8),發熱及肌肉關節酸痛分別占比50.00%(4/8),多汗占37.50%(3/8),見表1。
2.3" 實驗室檢測情況
2.3.1" 涉疫人員檢測結果" 154人布病血清學篩查顯示,12人RBT檢測結果為陽性,其中8人SAT檢測結果符合布病確診標準,見表1。其余4人SAT檢測結果為陰性,且無布病相關臨床癥狀,故排除布病診斷。
2.3.2" 存欄奶牛檢測結果" 由該地畜牧局指定經資質認定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按照GB/T18646-2018《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對全部6880頭存欄奶牛進行血清學篩查,186頭RBT檢測結果為陽性,其中2頭檢測結果為“++”。
2.4" 流行病學調查
2.4.1" 時間分布 8例確診病例中,發病到確診時間最短為20天,最晚為48天,中位時間為37天。最早發病時間為2024年12月30日,最晚發病時間為2025年2月4日,呈持續同源暴露模式,見圖1。根據布病的平均潛伏期,推斷病例暴露時間范圍為2024年12月10日至1月14日。
2.4.2" 空間分布" 8例病例均有在該養殖場的工作史,工作時在養殖場宿舍居住,其中4例病例為同一擠奶班組工作人員并于相同宿舍居住。病例分布在生產區和飼養區,飼養區的罹患率為3.57%,生產區的罹患率為10.53%,二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4.3" 人群分布" 8例確診病例年齡為23~54歲,中位數年齡為43歲。男性3例,女性5例,男女比為0.6:1。篩查人群中男性罹患率為2.91%,女性罹患率為9.80%,性別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崗位中擠奶工5例,罹患率10.42%,獸醫1例,罹患率11.11%,接產員1例,罹患率10.00%,飼養司機1例,罹患率12.50%,崗位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2.5"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養殖場是以奶牛養殖、鮮奶生產、牧草種植為主的現代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場非封閉式管理。奶牛來源主要為大廠引進和自繁自養。對3-8月齡的牛犢開展布氏菌免疫疫苗接種,使用疫苗為A19株布魯氏菌病活疫苗,最近一次為2024年10月。存欄奶牛分布在生產區和飼養區。生產區主要為產奶期奶牛飼養和擠奶區。飼養區主要為枯奶期奶牛和自繁牛犢飼養區,兩區空間上相對獨立。調查發現飼養區司機需要負責奶牛的轉運和卡車的沖洗,在沖洗車上污物糞便時可產生大量氣溶膠。擠奶員工存在防護用品使用不當的情況且經尋訪發現員工存在重復使用一次性防護用品的情況。擠奶時存在奶牛排尿噴濺的情況,擠奶工會使用水槍對臟污進行清洗,有濺濕口罩的可能。同時每次擠奶工作時長為4~6小時,中間不更換防護用品,而一次性外科口罩受潮后防護能力會下降,增加感染風險。獸醫對飲食或產奶表現異常的奶牛會定期巡檢,但檢疫內容不包括布病篩查。經調查該場曾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因產奶量降低而淘汰奶牛2頭,但未進行布病檢疫。
2.6" 感染來源分析
經調查,該養殖場存在帶菌奶牛,且在首發病例(病例2)發病前曾淘汰過疑似患病奶牛。8例病例既往無布病患病史,未接種過布病疫苗,家中無飼養動物。除在該場任職外,未接觸過其他牲畜、生肉及制品。患者在發病前1個月內未食用過來源不明的肉類及未經巴氏殺菌/煮沸的乳制品。8例病例在工作中均存在手套或面屏、口罩佩戴不規范的情況。病例2曾重復使用過長臂手套。
病例1~4、病例6均為擠奶工,其中病例1~4為同班組人員。擠奶工工作與奶牛接觸距離極近,工作中擠奶用具常有脫落現象發生,脫落后用具未經再次消毒,由擠奶工直接復位,有較高傳播風險;擠奶時存在奶牛排尿產生噴濺的情況,擠奶工會使用水槍對臟污進行清洗,有濺濕口罩的可能,病例5獸醫與病例7接產員經常接觸患病奶牛的血液或分泌物,故推斷病例1~7經呼吸道和直接接觸感染布病的可能性較大。病例8為飼養區司機,工作內容包括奶牛、飼草的轉運和卡車的沖洗。在裝卸和沖洗車輛時會產生大量粉塵及氣溶膠,而病例8在工作中未穿戴個人防護用品,故經呼吸道感染布病的可能性較大。
上述流行病學調查提示本次布病暴發疫情為該養殖場存在染疫奶牛,員工接觸或長時間暴露于染疫涉疫環境,在工作中未采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是引起本次暴發疫情主要原因。
2.7" 采取的防控措施
市縣兩級疾控中心和疫控中心組成聯合調查組前往該養殖場及周邊醫院開展疫情核實、病例搜索、現場調查,主動監測。對8例病例進行規范化治療和服藥督導,對其余涉疫人員進行3周的健康隨訪,未發現新發病例。SAT陽性的2頭帶菌奶牛按規定撲殺無害化處理,對同群奶牛隔離、檢測,嚴禁轉移、屠宰或與場內其他牛群接觸。指導養殖場進行終末消毒,每日3次對帶菌奶牛圈舍場內消殺,對牛群糞污采取生石灰消毒,使用來蘇兒溶液擦拭陽性欄舍、飼槽及養殖設備,嚴防場內動物疫情擴散。要求企養殖場范管理流程,督促員工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對涉疫人員開展布病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
3" 討論
結合病例的臨床特征、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綜合推斷這是一起由染病奶牛傳染到人和暴露于被布氏菌污染的環境所導致的布病疫情暴發。其感染途徑為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直接接觸奶牛和吸入含菌氣溶膠。這與布病的主要感染途徑和目前報導的布病暴發疫情原因相符[15-20]。布病對人體健康可造成影響,同時又嚴重制約著畜牧業的發展[21],滄州市布病病例以散發為主,既往發生的布病聚集性疫情均為農村家庭圈養模式,規模化養殖場發生布病暴發疫情屬于滄州市首次報道。因此,加強規模化養殖場布病的監測,嚴格處置和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發現,該養殖場缺乏對奶牛的布病檢疫,而布病潛伏期長,畜間布病大多呈隱性感染狀態[22],且常用于牛的布病檢測方法多為血清學檢測,而牛經布病疫苗后,抗體轉陰需1年時間[23-25],不利于染病奶牛的判斷。建議應加強源頭控制,規范引進制度,按照《動物檢疫管理辦法》[26]對引進牲畜嚴格執行隔離觀察制度,分群管理,避免布病的傳播。開展定期檢疫,可使用傳統的血清學檢測和多重PCR檢測等病原學檢測相結合的檢測方法,提高病畜判斷的準確性,一旦發現感染牲畜要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控技術要點(第一版)》[27]規定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病畜圈舍環境、集中放牧區域、污染的場地等按要求進行日常消毒和終末消毒,避免因臥床、墊料、墊土中長期存在布魯氏菌[28]而導致的持續傳播。此外布魯氏菌還可經呼吸道傳播,本次疫情中病例8的感染可能與清理貨車時吸入環境中含布魯氏菌的飛沫或氣溶膠等有關,這與江西省一起布病疫情結論相符[29],提示飼養場應改進車輛消毒池和洗消設施設備,同時農業、交通、衛健部門可聯合制定技術規范,指導牲畜運輸車輛安全洗消,切斷傳播途徑,遏制布病在畜間和人間的蔓延[30]。
通過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傳播是布病主要傳播方式之一[31],調查發現員工防病意識淡薄,雖然按要求穿戴了個人防護用品,但存在佩戴不當和一次性用品重復使用的情況。提示職業人群對布病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較低,應進一步加強針對布病相關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與宣傳,提升其防護意識與科學使用防護用品的能力。同時強化布病的監測與防控工作,在重點關注農村布病高危人群的基礎上加強對規模化養殖場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確保能夠及時發現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從而有效控制布病的傳播與擴散,保障公眾健康與公共衛生安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同規模化飼養場建設和生產流程不同,因此對其他養殖場的布病防控僅提供了參考意見。另外調查缺乏病原學檢測結果,無法形成最直接的證據鏈。
綜上所述,此次規模化養殖場布病疫情調查處置突顯出聯防聯控對布病防治和疫情處置的重要性。建議完善市場監管、農業農村、交通及衛生健康等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明確各方職責,強化信息共享,統一思想,協同一致,多方面做好布病的監測工作,第一時間發現并阻止疫情的擴散,避免疫情的再次發生,切實保障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4" 參考文獻
[1] ElTahir Y, Al-Farsi A, Al-Marzooqi W, et al. Investigation on Brucella infection in farm animals in Saham, Sultanate of Oman with reference to human brucellosis outbreak[J]. BMC Vet Res, 2019,15(1):378.
[2] Liu Z, Gao L, Wang M, et al. Long ignored but making a comeback:A worldwide epidemiological evol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et al[J].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4,13(1):2290839.
[3] El Ayoubi LW, Challita C, Kanj SS. The many faces of brucellosis: Diagnostic and management approach[J]. Curr Opin Infect Dis, 2024,37(6):474-484.
[4] Rudolf I, Kejíková R, Kosoy M, et al. Brucella microti and rodent-borne brucellosis: A neglected public health threat[J]. Zoonoses Public Health, 2025,72(1):1-8.
[5] Arslan M, Ertun? B, Düz ME, et al.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osis cases in Turkey[J]. J Infect Dev Ctries, 2024,18(7):1066-1073.
[6] 魯洋,劉拓,朱秋鴻.2006至2016年我國報告布魯氏菌病的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9(7):493-498.
[7] Narimisa N, Razavi S, Masjedian Jazi 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uman brucel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2024,24(7):403-410.
[8] 吳向林,劉煊,段紅菊,等.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職業人群布魯氏菌病流行特征[J].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24,43(12):980-985.
[9] 梁晨,魏偉.呼倫貝爾市129例急慢性職業性布魯氏菌病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24,42(3):195-198.
[10] 王哲,林勝紅,劉新榮,等.我國布魯氏菌病重點地區高風險職業人群個人防護用品使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4,(3):379-384.
[11]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2022年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的通知[EB/OL].(2022-03-16)[2025-03-28].http://nync.hebei.gov.cn/uploads/www/file/202203/1647418417254.pdf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布魯氏菌病診斷[EB/OL]. (2019-01-02)[2025-03-28].http://www.nhc.gov.cn/wjw/s9491/201905/b109b71e7a624256985b573944b5d292/files/55d653517e924a01bb9aadceea7d93be. pdf
[13]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53.
[14] 全國動物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EB/OL]. (2018-02-06)[2025-03-28].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71F772D82844D3A7E05397BE0A0AB82A pdf.
[15] YU Xiao-lin,LI Qun,PEI Ying-xin. 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osis related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2[J].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23,21(3):146-149.
[16] 羅波艷,聶守民,田春艷,等.陜西省陜南地區一起人間布魯氏菌病暴發疫情的調查研究[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22,38(10):936-940.
[17] 陳禹存,楊世宏,潘立陽,等.2021年遼寧省大連市一起人間布魯氏菌病暴發疫情調查分析[J].疾病監測,2023,38(5):622-624.
[18] 周曉艷,呂粉琴,呂小江,等.2023年甘肅省平涼市2起布魯氏菌病暴發疫情的處置與分析[J].疾病監測,2024,39(5):561-564.
[19] 劉秀瑋,林京濤,侯舒婷,等.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1起人間布魯氏菌病暴發疫情調查分析[J].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24,43(12):1017-1020.
[20] 包林,崔加瑞,陳立凌.2016—2017年蘇州市主城區一起人間布病暴發疫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22,38(6):548-552.
[21] 王贏.2020年全國布魯菌病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2021(6):565-569.
[22] 陳護亞,賈佳,張莉.陜西漢中市畜間布魯氏菌病的流行趨勢與防控措施[J].養殖與飼料.2025(2):107-110.
[23] 趙含笑,李盛飛,吳長熹.一起因疫苗接種引發布病監測陽性的案例分析及防控建議[J].畜牧業環境.2024(20):73-75.
[24] 袁方,王曉芳,邵麗瑋,等.我國養牛業布魯氏菌病現狀及其疫苗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3(7):37-42.
[25] Tian Z, Wan L, Pei J, et al. Brucellosis seroprevalence in cattle in China during 2014-2024: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merg Microbes Infect,2024,13(1):2417859.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EB/OL].(2022-09-07)[2025-04-10]. http://www. fgs. moa. gov. cn/flfg/201006/t20100606_6315607.htm.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布魯氏菌病防控技術要點(第一版)[EB/OL].(2022-09-07)[2025-04-10].https://www.moa.gov.cn/gk/nszd_1/2022/202301/t20230109_6418477.htm.
[28] 曹雪.養殖場布病的傳播途徑與防控措施[J].畜牧業環境.2024(1):92-93.
[29] 趙志堅,宗俊,李鵬,等.江西省A村一起清洗畜禽運輸車輛導致的人間布魯氏菌病聚集性疫情調查[J].首都公共衛生.2024(2):104-108.
[30] Izadi S, Moghaddas V, Feizi A, et al. Bovine brucellosi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industrial cattle farms[J]. Heliyon,2024,10(22):e40180.
[31] 劉建寶,黃淑娟,楊麗,等.2012—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兒童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及感染途徑分析[J/OL].疾病監測,1-6[2025-05-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28.R.20250114.1301.004.html.
[2025-06-29收稿]
基金項目:滄州市科技計劃自籌經費項目(編號:222106101)
作者單位:061001 河北省滄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