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金德
在這片浸潤著媽祖文化的土地上,有一位從海峽分隔的人間煙火中走來的追光者,用三十余載光陰勾勒出一幅“以文化搭橋,以智慧謀統”的愛國長卷。他就是中華立德海峽兩岸文化研究院與中華立德愛國文化研究院雙院院長鄭金德,一位將“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刻入生命坐標的踐行者。
少年立志:在離合悲歡中埋下家國火種
1971年出生的鄭金德,幼年時無數次目睹兩岸分隔帶來的人間愁緒一一媽祖廟前遠眺臺海的老人、深夜含淚拆讀“對岸信封”的婦人、隔著海峽互唱鄉音的游子這些烙進記憶的畫面,讓少年立下宏愿:“終有一日,要讓兩岸鄉親不再望洋興嘆。”
自兒時起,鄭金德就立志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為解決臺灣問題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所以,當他事業有成后,便開啟了讓夢想走進現實的踐行之路。
為推動實現兩岸統一,在2016年,鄭金德創辦了以“聚中華智慧,促海峽統一,助民族復興”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民間機構一中華立德海峽兩岸文化研究院。研究院建立的初衷,就是為祖國實現完全統一貢獻智慧和力量。作為掌舵者,鄭金德從未偏離自己的初心。研究院成立后,他多次組織專家學者,通過舉辦學術論壇、組織專題研討、開展實地調研、模擬沙盤推演等方式,對臺灣地區各黨派政治立場和主張等進行了認真研究,對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思考,對第三方不友好勢力可能阻礙解決臺灣問題的手段和影響進行了沙盤推演,他從經濟、政治、軍事等多個角度,去求同存異,并用實際行動,助力兩岸統一。
鄭金德這份樸素的家國情懷,在他心中孕育出最初的使命微光。當同齡人在商海追逐財富時,他卻選擇了一條更沉重的道路:以民間智庫為支點,撬動海峽兩岸的文化共鳴與政治共識。
深耕九載:用民間智慧構筑統一藍圖
2016年,鄭金德創辦中華立德海峽兩岸文化研究院后,便開啟了“智統”實踐。他率領博士專家團隊,構建起“從調研到研究再建言”的完整閉環。
首先,他親自用腳步丈量寶島:2017年,鄭金德帶隊深入臺北、高雄等11個市縣的農村、社區、工廠,與漁民、教師、中小企業主等千余名民眾面對面交流,形成《臺灣基層民意藍皮書》,為政策制定提供鮮活樣本。
其次,他出資用文化搭臺論道:首屆“立德”論壇上,鄭金德與臺灣媽祖文化學者蔡相輝共話“媽祖信俗與兩岸融合”,讓千年海洋文化成為跨越意識形態的“心靈紐帶”。這場以“文化尋根”為內核的研討,被學者評價為“民間統戰的典范”。
最后,他精心用戰略沙盤推演:針對第三方勢力干預風險,鄭金德與專家、學者主持完成兩岸統一進程中的各種模擬報告,從經濟制裁、輿論抹黑、軍事挑釁等多個維度提出應對策略,相關成果獲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2020年,中華立德愛國文化研究院應運而生,雙院協同構建起“文化浸潤 + 戰略研究\"的立體格局。截至今天,他多次向中央領導提交報告和建議書,獲國家有關單位等部門5次回信肯定。
時代回響:在變局中擎起愛國旗幟
2023年,鄭金德與臺灣統派代表人物邱毅的深度交流,用實際行動踐行民間促統的標志性事件。
鄭金德被邱毅稱為“大陸民間促統急先鋒”的研究者,他始終堅信“統一大業需要智慧碰撞,更需要人心共振”。他主導創辦的《海峽文化》雜志與“兩岸同根”公眾號,不斷發布愛國詩歌和兩岸文章,構建起民間思想交流的“空中橋梁”。
2025年4月22日,由中華立德愛國文化研究院主辦并在北京召開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座談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領導、專家、學者以及愛國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新時代奮進力量”這一主題,展開熱烈探討,共同探尋愛國主義在新時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全新內涵與使命。鄭金德表示,通過舉辦座談會,組織專題研討交流,開展實地調研考察等多種方式,積極為國家決策部門建言獻策。
座談會現場,鄭金德最后致辭時以《中華同聲》詩賦明志:“兩岸一家親,手背連手心。祖國定統一,中華同聲音。”—這不僅是文學化的表達,更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行動注腳。從調研路上被臺胞握住的雙手,到智庫報告里的詳實數據,從論壇現場的思想共鳴,到中央文件中的政策轉化,從數次向中央領導建議獻策到5次得到中央部門的回復,他用“民間使者”的執著,讓愛國主義從宏大敘事落地為可觸摸的實踐。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這條鮮少有人走的路”時,他的回答樸素而堅定:“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媽祖故鄉的月光,照亮海峽兩岸的團圓餐桌。”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鄭金德們的身影或許并不顯赫,卻如星星之火,在海峽兩岸的天空下,織就著民族統一的希望之光。他們用智慧與汗水證明: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深耕細作的擔當,是跨越山海的奔赴,更是終將抵達的信念。
作者手記:
采訪鄭金德時,研究院會議室墻上的書法作品翰墨飄香、蒼勁有力,書寫著中華立德兩院的宗旨:“聚中華智慧、促海峽統一,助民族復興”,相鄰懸掛的“臺灣省地圖”格外醒目一這些都時刻提醒著鄭金德,研究院宗旨和臺灣省地圖都不是裝飾,而是一位民間愛國者的“家國統一情懷”和“回歸圖”。在鄭金德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鮮活模樣:它是理性的思考,是務實的行動,更是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生命自覺。當更多人像他一樣,把愛國之情化作報國之行,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必將迎來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