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人工栽培的方式培養肉從蓉屬植物最為常見,綜合效益最高。因此,荒漠肉從蓉產業發展中,合理運用人工栽培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荒漠肉從蓉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的根部,所以在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環節還要特別關注寄主植物栽培,并且保持栽培工作程序連貫、方法科學、管理精準。現階段,荒漠肉從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進一步促進荒漠肉從蓉栽培增產增效迫在眉睫。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著力提升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的應用水平。由此可見,深入研究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極具現實意義。
1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的選地和整地關鍵技術
結合實踐可知,土地環境以及氣候條件深刻影響荒漠肉從蓉的生長狀態。在合適的環境下栽培荒漠肉從蓉,是高質量完成人工栽培工作的關鍵要求。基于此,工作人員應當在選地和整地方面做好技術選用,借助土地處理方面的關鍵技術為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提供支持。
1.1選地技術要點
荒漠肉從蓉寄生在沙漠植物根部,所以這種植物本身對環境的要求與其寄生主體十分接近。事實上,荒漠肉從蓉喜干旱、耐高溫,還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優勢。這種植物在光照充足、降水量較低、晝夜溫差大和土壤透氣性好的環境中,可以快速地積累營養物質。荒漠肉灰蓉對土壤肥力的要求不高,但對土壤酸堿度和鹽分含量有著較為特殊的要求。在人工栽培荒漠肉從蓉環節,工作人員也要從提高田間管理水平,有效運用機械化設備的角度出發做好提前規劃。總體而言,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的選地技術要點集中在以下方面:(1)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開闊的土地;(2)選擇在地下水位低、不易出現積水的地方種植;(3)選擇在土壤 pH 為7.5\\~8.5的砂質土壤中種植;(4)在年降水量 ? 200mm 蒸發量 ?2000mm 的區域種植;(5)在土壤肥力不高、土壤全鹽含量為 0.5%~2% 的土地中種植[2]。
1.2整地技術要點
完成選地工作后,荒漠肉灰蓉的人工栽培工作應以有效整地為重點。此時需清理土地并完成深翻和改良,讓土地的水分含量、肥力以及通氣性符合現實需要,為荒漠肉從蓉及其寄主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實踐中,工作人員可利用大型機械推平地勢不平坦的地塊,依托機械操作和人工輔助的方式清除種植區域內存在的各種雜草、灌木、石塊、垃圾。還要通過有效檢測,確定土壤的養分含量以及病菌分布情況,做好病蟲害調查與防治工作,從源頭著手降低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的病蟲害風險。深翻王壤旨在打破土壤板結層,此番操作能基于 30~50cm 的土壤深翻,增強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在改良土壤方面,既要關注土壤肥力,也要調節土壤酸堿度。比如,釋放農家肥,按1000\\~2000kg/ 畝的用量,施放腐熟的牛羊糞肥;使用石灰、硫磺粉調節土壤酸堿度。
2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的植樹造林關鍵技術
梭梭樹根系發達,耐干旱、耐熱,還抗寒、耐鹽,被譽為“沙漠衛士”。在荒漠肉灰蓉人工栽培領域,梭梭樹是最為主要的寄生主體,這種植物能夠為其生長提供水源和養分。因此,種植梭梭樹,完成植樹營林工作是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的關鍵步驟。工作人員既可以在天然梭梭林中栽培荒漠肉苡蓉,也可通過人工種植梭梭樹的方式為荒漠肉從蓉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在天然梭梭林中進行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應選擇樹木長勢良好、排布相對規律的天然林。工作人員要通過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等手段撫壯荒漠肉從蓉的天然寄主,還要在東南兩個方向做好苗床開挖工作。通常來說,天然梭梭林中的荒漠肉苡蓉苗床長 1~2m ,深50~80cm ,寬約 1m
在荒漠肉灰蓉人工栽培工作中,若以人造梭梭林為其寄主植物,則需要合理選定造林時間,并利用科學方法實現高效造林。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最為常見的梭梭樹造林時機,工作人員會將梭梭樹種植在陽光充足的荒漠地帶。為提高樹木以及荒漠肉從蓉的成活率,可直接使用培育成活1\\~2年后的健壯苗,移栽前還要提前用水浸泡幼苗。種植期間,大多使用等距造林或寬窄行造林方法,具體要求如表1。在造林現場,工作人員往往會利用高壓水槍打洞,或以機械挖掘的方式挖植苗坑,然后將長勢良好的樹苗移栽到洞內。移栽后應立即回填土壤并灌足水。梭梭林撫育管理期間,有效開展水肥管理,關注病蟲害防治,需建立嚴格的檢疫制度和田間管理機制。
對荒漠肉從蓉的種子進行科學處理,同樣是人工栽培工作的關鍵環節。此時,工作人員要重點關注種子選擇以及接種,以提高荒漠肉從蓉寄生質量為目標開展實踐。
3.1選種技術要點
為提高荒漠肉從蓉種子質量,工作人員要在荒漠肉從蓉優質產區的植株中選育良種。此環節中可從長勢旺盛、品質優良、寄主植物健康的荒漠肉從蓉母株中收獲父代種子,對其進行針對性培育,增強種子的生命力以及發芽率,使其對生長環境的需求與人工栽培區域的土壤氣候環境相符。在人工栽培荒漠肉苡蓉時,相關工作人員也可從野生荒漠肉從蓉種群中采集品質優良的種子,但要注重保護野生資源,還要確保采集行為合規合法。現階段,人工栽培工作中選用的荒漠肉從蓉種子往往擁有無破損、無蟲蛀的特征,顆粒飽滿(直徑 ?0.5mm )、色澤均勻鮮亮,以棕褐色或黑褐色為主。選種時,還要進行發芽率測試和活力測試,以標準化試驗流程確定種子的可用性。若荒漠肉從蓉種子發芽率 ?70% ,或種子的酶活性不高,則不建議使用。
3.2接種技術要點
3.2.1前處理技術
荒漠肉從蓉種子在剛剛成熟時,大多處于休眠狀態并不能直接進行接種,所以需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將種子的生理休眠狀態解除。比如,使用熱水處理。用 50% 的熱水處理種子,將荒漠肉從蓉種子浸泡到水中并監測水溫變化,等到水溫與室溫相同后撈出種子并控干,將其放置在4℃的溫度條件下儲存;15d后取出并接種。其間還可使用藥劑處理方法解除種子的休眠狀態。比如,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荒漠肉從蓉種子。在1L水中加入1\\~3g 高錳酸鉀,用這一溶液浸泡種子 20~30min ,撈出后便可直接拌入砂土,然后進行接種;使用 0.5μg/mL 赤霉素溶液處理種子,將荒漠肉從蓉種子浸泡10d,控干后在 4°C 的溫度條件下儲存15d后接種。
以低溫手段處理種子同樣在荒漠肉灰蓉人工栽培領域較為常見,主要采用低溫沙藏的形式。具體操作是,在透氣布袋中裝入種子,并將布袋放在濕沙容器中;這一容器的內部含水量為10% ,容器要在 4°C 的溫度條件下放置 30d 若采用機械化手段對荒漠肉從蓉進行接種,工作人員可利用丸粒化處理方法提高種子接種精度。其間需要將直徑大于 0.5mm 的優質荒漠肉從蓉種子制成直徑為 1.7~1.9mm 的微丸。比如,將羧甲基纖維素鈉、硅藻土、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微生物菌劑、化肥與種子按比例混合,利用丸粒化設備造粒,然后對其進行干燥和篩選,使用大小均勻、質量合格的丸粒化種子進行接種。
3.2.2接種技術
結合實踐可知,在做好種子選擇和處理后,荒漠肉眾蓉人工栽培工作的重點將轉移到接種上。工作人員要在梭梭樹根部接種荒漠肉灰蓉,使其順利寄生,所以接種時既要考慮種子的生長需求,也要關注寄主植物的生長狀態。事實上,荒漠肉灰蓉接種大多選擇在春秋兩季進行。4\\~5月是春季接種期,氣溫回升、土壤解凍,梭梭樹的根系正處于迅速發育階段,十分適合接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秋季接種期,種子越冬可簡化種子層積程序,也十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接種環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溝播接種,二是穴播接種。
在可灌溉區域,荒漠肉灰蓉人工栽培以溝播接種為主。工作人員會將品質優良的肉從蓉種子接種在定植兩年以上的梭梭樹根部。此時,樹木的毛細根已十分豐富且養分、水分供應充足,能滿足種子的生長需要。現場操作需經歷挖溝、播種、施肥、覆土等環節。荒漠肉從蓉接種溝深度為 50~60cm ,必須與梭梭樹植株保持一定距離( 20~30cm ,接種溝的寬度要控制在 20~40cm 。播種前,必須保證溝底平整,可基于人工方式鋪設 2cm 沙層,然后撒播種子,最后進行施肥和回填。此環節所用肥料應優先選擇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覆土后需要立即灌溉。溝播接種期間,可采用單行或雙行接種兩種方式,前者的種子用量為 1500~1800g/hm2 后者的用量是前者的2倍。
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區域,主要使用穴播接種的方式接種荒漠肉苡蓉。這一方法對梭梭樹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的要求更高,所以人工接種大多發生在定植三年以后。現場工作中,應將種子以撒播的方式撒入距離梭梭樹主干不遠的種穴中。將種穴與梭梭樹主干的間距控制在 40~60cm ;每棵樹旁應設置1\\~2處種穴,其深度也要控制在 40~60cm, 。撒播種子時,工作人員要按照10\\~20粒/穴的標準撒種,播種后的填土厚度為 20cm ,還要及時灌足水后覆土踩平。
在人工栽培荒漠肉從蓉的過程中,想要進一步提高接種水平,還可以提前使用藥劑改良土壤、促進梭梭樹毛根健康發育。比如,使用生根劑。工作人員可選用ABT生根劑,其濃度應當控制在 50mg/kg ;也可使用ABT生根粉3號水溶液,利用這種藥劑噴灑樹毛根和砂土。
4荒漠肉眾蓉人工栽培的田間管理關鍵技術
從當前情況來看,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同樣是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應用的關鍵要點。在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要以提高種子成活率,降低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風險為目標,全方位開展技術應用監控,采取個性化措施完成精細化田間管理。
4.1灌溉技術要點
灌溉是人工栽培環節不可或缺的程序,保持灌溉精準性能夠為荒漠肉從蓉的健康成長提供助力。在田間管理領域,工作人員要結合寄主植物的生長狀況以及荒漠肉從蓉的生長需要做好針對性計劃,精準把控灌溉時機、用量和頻率。比如,采用固定間隔,進行濕透土壤 30~40cm 的充分澆水。鹽堿地澆水頻率為4\\~5次/年,砂壤地澆水頻率為6\\~8次/年,確保植物能在干旱季節獲得水分。
4.2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荒漠肉灰蓉生長在自然環境中,難免受到病蟲害因素的影響,所以在田間管理領域防治病蟲害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沙漠沙鼠是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階段的重點關注對象,這種生物喜食梭梭樹,會對荒漠肉灰蓉的生長環境造成破壞。由于沙鼠擁有極強的繁殖能力,所以一旦出現成批量的沙鼠,便會給種植區域帶來滅頂之災。預防鼠害是荒漠肉苡蓉人工栽培期間的重要工作,主要采用生物預防手段,可以通過投放天敵降低危害;還可布設滅鼠夾,但不能使用化學合成藥劑滅鼠。
病蟲害防治期間,必須重點關注梭梭漠尺蛾以及黃褐麗金龜。前者會對梭梭樹造成巨大危害,后者則會嚴重影響梭梭樹根部以及荒漠肉從蓉的木質莖。在防治梭梭漠尺蛾,應結合其生長規律做好蟲情測報,當幼蟲的蟲口密度超過 10% ,可采用黑光燈或人工捕殺;也可直接噴灑微生物源無公害殺蟲劑Bt可濕性粉劑。在防治黃褐麗金龜方面,同樣可以采用黑光燈誘殺的方式,這一方法主要用在成蟲盛發期。當然,工作人員也可以使用藥劑殺蟲。比如,噴灑 50% 西維因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改善蟲子的交配以及棲息環境,防治成蟲。這一期間,還可使用 4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防治黃褐麗金龜幼蟲時,主要使用農藥處理手段,具體操作是按照 8kg/667m2 的用量標準施放 3% 辛硫磷顆粒劑。
綜上所述,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在實踐中保持技術流程完整性,實現技術要點的精準落地,可為提高荒漠肉從蓉產量、質量提供有力支持。在選用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時,工作人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技術應用影響因素把控,并且結合現實需要調整人工栽培工具方法,為荒漠肉從蓉創設良好生長環境,打造個性化、科學化技術應用體系。當然,持續加大荒漠肉從蓉人工栽培技術研究的力度和深度,與時俱進地推動技術革新同樣十分必要,技術人員要對此類生產技術的改造升級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王,楊仕兵,張連東,等.柴達木地區肉眾蓉仿野生栽培關鍵技術經驗與交流[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24,54(6):22-24.
[2]倪雪,張祖成,林永霞,等.依托資源優勢推進吐魯番市荒漠肉從蓉產業高質量發展[J].新疆林業,2023(2):32-35.
[3]李慧瑛.阿拉善盟產學研深度融合積極推進荒漠肉從蓉優質高產種子繁育[J].內蒙古林業,2024(7):34-35.
[4]張開驊.淺談古浪縣移民區梭梭接種肉苡蓉產業化種植及管理[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3):37-39.
[5]湯萬林,保繼承.民樂縣北部沙灘肉眾蓉人工種植優勢及其發展建議[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