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BEST-Cities模型;低碳城市;發展路徑;優化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246-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72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Path in Nanning City Based on Best - Cities Model
ZHOUZilun,YANShiyang,LINHua (Guangx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backdropofactivelyaddressngclimatechangeand promoting low-carbon economicdevelopment globally,thelow-carbontransformationofcitieshasbecomeakeyissue.UsingtheBest-Cities model,thecurrentcarbon emissions situation,policy implementation botlenecks,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potentialof Nanning ityare analyzed,inordertobetterselecturbanlow-carbondevelopmentpolicies.ThedatashowsthatinO23,thetotal greenouse gas emissions in Nanning city amounted to 50.4432 million t CO 2e .The research results identifies the key areas and main challngesoflow-carbondevelopmentinNanningcity,andsreensoutsuitablelow-carbondevelopmentpolicies tobuilda low-carbon cit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Best-Cities model; low-carbon city;development path; optimization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嚴峻,減少碳排放、推動低碳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我國積極響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號召,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體現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也為國內城市的低碳發展指明方向。城市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中區域,其低碳發展對于實現全球碳減排目標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南寧市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能源消耗的持續增長和碳排放的日益增加,給南寧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探索適合南寧市的低碳發展路徑,對其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
要的現實意義。
國外在低碳城市評價指標研究方面起步較早,積累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LO等[]提出一種測量城市碳足跡的新框架,對城市不同部門和活動的碳排放量進行量化分析,有助于城市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MODAK等[提出一種用于測量和監測低碳城市績效的框架,包括指標的選擇、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等,通過案例研究驗證該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國內低碳城市評價指標研究起步較晚,但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推動下,發展迅速。眾多學者圍繞低碳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發展模式探索以及政策措施制定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ZHANG等[開發一種基于低碳可持續性指數的簡單方法,整體城市低碳可持續性指數是11個單項指數的加權和,中國4個城市的案例研究結果顯示,所選4個城市都處于弱低碳可持續發展狀態。徐萌等4在城市尺度和片區/街區尺度上對多種典型的數字化碳排放評估工具進行綜述,指出未來應提高工具的靈活性和場景適應性。目前,國內學者主要從低碳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發展模式、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研究,但如何運用先進模型來指導城市低碳發展的研究較少。盡管國內外在低碳城市研究領域已取得諸多成果,但如何運用先進工具指導特定城市低碳發展的研究仍顯不足。本文運用BEST-Cities模型,全面剖析南寧市碳排放特征和產業發展現狀,識別其低碳發展的關鍵領域和主要挑戰,篩選出適配的低碳發展政策,并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低碳城市發展路徑優化建議,為南寧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1數據與方法
研究數據來源于《廣西統計年鑒2024》《南寧統計年鑒2024》及南寧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BEST-Cities模型是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能源基金會聯合開發的,旨在幫助城市管理者和決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能源和碳排放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低碳發展政策。該模型通過對城市的能源系統、產業結構、交通模式等進行全面分析,識別出城市在低碳發展方面的潛力和機會,為城市提供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發展路徑。該模型主要由數據輸入模塊、模型分析模塊、結果輸出模塊等組成。其中,數據輸入模塊用于收集和整理城市的相關數據,包括能源消耗數據、產業結構數據、人口數據等;模型分析模塊運用系統動力學模型對輸入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模擬,預測不同政策情景下城市的發展趨勢;結果輸出模塊將分析結果以直觀的圖表和報告形式呈現給用戶。
2 結果分析
2.1南寧市碳排放現狀
經計算,2023年,南寧市碳排放量為5044.32萬tCO2e ,如表1所示。從碳排放結構來看,工業部門的碳排放占比最大,排放量為4128.53萬t CO2e ,占總排放量的 81.85% ,其次是交通運輸和建筑行業。南寧市城市碳排放強度為 0.92tCO2e/ 萬元,在全國城市對比中處于中游水平,如圖1所示。
2.2南寧市部門優先選擇路徑
截至2023年底,南寧市產業結構仍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其中工業部門中能耗較大的行業占比較大。通過分析南寧市各部門的管理權限、執行力、人力資源和融資能力,對南寧市產業部門降碳潛力進行打分,如表2所示。其中,分數構成是由產業部門改善潛力、部門二氧化碳排放量、管理權限的乘積所得。
3基于評價結果的南寧市低碳發展政策篩選與優化
根據分析結果和南寧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政策篩選的原則和方法。政策篩選原則主要包括有效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等;政策篩選方法主要采用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綜合考慮政策的減排效果、經濟成本、社會影響等因素。如表3所示,通過模型政策篩選,確定適合南寧市的低碳發展政策清單,涉及交通、廢水處理、工業、建筑、電力及熱力等方面,從而優化低碳城市發展路徑。
4結論
本文運用BEST-Cities模型對南寧市的低碳發展現狀進行全面分析,提出南寧市低碳城市發展路徑的優化建議。研究結果表明,南寧市在低碳發展方面有較大的潛力,通過實施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低碳交通和綠色建筑等低碳發展政策,可以提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LO JDC,CRUZ HM,OSORIO C A,et al.Measuring thecarbon footprint ofcities:anew framework for
informed policy making to achieve urban sustai-nability[J].Sustainability,2014(11):7720-7748.
2 MODAKP,WANIS,SHAHS,et al.Developingaframework for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low-carboncityperformance[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Assessment,2022(1):1-18.
3 ZHANG MS,YANGYT,XIA-BAUER C.Measuringurban low-carbon sustainability in four Chinesecities[J].Sustainability,2021(21):12281.
4徐萌,仲玥,葉宇.邁向數字化的低碳城市規劃設計:碳排放評估工具演進與應用回顧[J]景觀設計學,2024(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