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集智慧養殖、科普教育、親子游樂、美食體驗于一體
在浙江金衢盆地,飼養了1700多年的珍稀豬種一金華兩頭烏豬,迎來了發展新契機。
2025年3月28日,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批準通過《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促進條例》,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共6章28條,是全省首部畜牧業地方性法規,從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扶持保障等方面,為保護“土\"資源、打響“特”品牌、延長“產\"鏈條、做實\"富\"文章注入法治動能。
源頭保種:守護舌尖上的美味
金華兩頭烏豬,又名“中華熊貓豬”,因頭尾烏黑、軀干雪白而得名。它承載著頂級食材的基因密碼,皮薄僅0.3厘米,肌間脂肪達4.2級,肉質鮮嫩,是制作正宗金華火腿的核心原材料。因其獨特特征和卓越品質,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
然而這一珍稀豬種,曾陷入瀕臨滅絕的驚險處境。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受外國豬品種沖擊,兩頭烏豬養殖規模逐漸萎縮。2002年初,金華全市僅3個單位保護著216頭兩頭烏原種母豬和22頭原種公豬,種源岌岌可危。
“即使長得慢一點,我們也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豬種保下來,這是歷史使命。”在兩頭烏保種界,金華家農兩頭烏種豬場(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創始人陶志倫扎根一線40余年。
近年來,在金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兩頭烏豬產業發展開始重新煥發生機。2024年,全市兩頭烏商品豬出欄超9萬頭。
萬物種為先,種以優為先。《條例》聚焦金華兩頭烏種質資源一度瀕危、種群規模嚴重萎縮、繁育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要求完善保種體系,堅持活體保種和遺傳材料保存相結合,建立金華兩頭烏種質資源庫。此外,享受財政資金支持的金華兩頭烏保種單位,應當制定并實施保種計劃,確保保種群體的數量和質量。未經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批準,不得擅自以轉讓、遺棄、銷毀等方式處理受保護的金華兩頭烏遺傳資源。
兩頭烏豬體型較為嬌小,生長速度緩慢,經過10一12個月的養殖,體重只有70公斤左右。有專家指出,振興兩頭烏“土特產”,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環節,大力推進良種繁育。
《條例》要求地方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建立金華兩頭烏良種繁育和推廣體系,支持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種業企業采用生物育種技術,選育金華兩頭烏豬新品種、新品系;同時,建立產業人才引育機制,支持生產經營者與高等院校、中職學校深化產學研合作,為金華兩頭烏豬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鏈上發力:兩頭烏豬產業全鏈升級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品牌帶動作用不足、產業配套體系不全等問題,制約了兩頭烏豬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華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汪希燕說。
沒有產業,談何振興。在產業布局方面,《條例》要求強化產業協同,推動產業集聚,打造集科技研發、冷鏈物流、產品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平臺,并支持金華兩頭烏豬生產經營者應用智能化設施設備,建立金華兩頭烏豬全產業鏈精深加工生產線,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在生態養殖方面,《條例》推廣農牧循環、圈放結合等養殖模式,鼓勵異地養殖,推動金華兩頭烏豬產業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發展。
農產品加工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一環。《條例》鼓勵和支持生產經營者開發以金華兩頭烏豬為原料的鮮肉制品、預制菜品、休閑食品等,推動產品精深加工;鼓勵行業協會制定金華兩頭烏菜系以及食品加工標準,組織開展廚藝大賽、美食文化交流等活動,提升產品附加值,并提振終端消費、帶動有效供給。
《條例》聚焦工藝傳承、地標保護,積極推動兩大歷史經典產業互促互進、聯動發展。其中明確,金華兩頭烏豬是制作金華火腿的優質原料,地理標志產品金華火腿應當以金華兩頭烏豬后腿及其二元豬、三元豬的后腿為原料,并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傳統工藝及質量要求。
《條例》創設了金華兩頭烏豬及其二元豬、三元豬分類標識制度,識別信息貫穿養殖、屠宰、加工、運輸、銷售等全流程,并要求構建全產業鏈溯源體系,強化金華兩頭烏豬生產經營者產品信息錄入義務,實現兩頭烏豬從養殖到餐桌全流程信息閉環管理,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助推共富:土特產變身致富引擎
在金華市婺城區,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憑借創新模式成為游覽勝地。在這里,兩頭烏豬在5G智慧養殖中心吃原糧和茶葉,喝山泉水,聽音樂。戶外還有郁郁蔥蔥的竹林、連綿起伏的茶園、兒童嬉戲的樂園。
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摒棄傳統“養豬賣豬”的營利思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在其輻射帶動下,周邊村莊發展起餐飲、民宿、旅游業,有1000多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收入提高2萬余元。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玲玲表示,“畜牧業一頭連著市場和養殖戶,一頭連著鄉村振興和群眾錢袋子。要推動產業發展與休閑觀光、餐飲康養、研學教育深度融合,進一步打開‘兩山'轉化通道,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
2025年,在我省推進“土特產富”全鏈發展的戰略背景下,金華兩頭烏豬產業如何在共富路上發揮作用?《條例》對此提供了指引方向。
當前兩頭烏豬產業發展處于加快起勢階段,《條例》著眼于農旅融合,要求加強金華兩頭烏豬民風民俗、故事傳說等歷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利用,支持生產經營者依托義烏小商品市場、東陽橫店影視城等資源優勢,建設專賣店、展示體驗館,發展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推動兩頭烏豬產業與休閑觀光、餐飲康養、研學教育、文化展示深度融合。
為了讓生產經營者放心大膽干,《條例》鼓勵金融機構加大金華兩頭烏豬畜牧業信貸支持,創新金華兩頭烏豬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開發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金華兩頭烏豬活體抵押等貸款品種。
希望在《條例》的引領下,涌現出更多像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的品牌,以農文旅產業“一業興”,帶動“百業旺”、促進“農民富”,讓兩頭烏豬產業真正成為利民產業、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