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把關和政治素質考察是第一位的”,要求“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突出把好政治關、廉潔關”。盡管近年來,包括重慶在內的各地積極推動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的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但離“深”和“實\"還存在差距,需要在深入了解、甄別研判、比對評價三個方面繼續作出探索。
一、當前干部政治素質考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素質考察指標難操作,易千人一面
組織人事部門評價干部,主要依據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提出的干部基本條件,以及“六個是否、六個防止”,以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等作為主要指標。由于指標高度概括,干部政治素質考察難以精準細致,評價容易千人一面。引發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治素質本身具有內隱、復雜、可變等特點。政治素質作用于行為表現需要經過心理活動層面上的思想動機、行為意向、情境因素等中間環節,其過程中容易出現表里不一、言行不符的“兩面人\"問題。二是政治素質考察缺乏系統的操作指導。即使有\"六個是否、六個防止\"作參考,在考察過程中仍難以對抽象的政治素質進行準確定性評價。
(二)政治素質考察范圍難把握,易以偏概全
綜合分析研判干部\"八小時以內\"表現與“八小時以外\"表現是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的重要渠道。但在實際工作中,政治素質考察仍不可避免地集中在干部“八小時以內”。引發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干部考察組難以把握被考察對象全部時間段的行為表現。干部一天中僅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于工作狀態,屬于可考察的范圍,其余三分之二的時間均在組織可控之外,難以有效把握干部全部行為表現。二是當前考察干部政治素質的方法在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適用性低。目前各地對干部政治素質考察仍然離不開一查(查檔案)兩聽(聽本人表述與同事表述)三測評(單位測評、民主測評、談話測評)等方式方法,對被考察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涉及面仍然較窄。
(三)政治素質考察信息難分辨,易隱匿實情
在具體實踐中,被考察干部的知情人在談話中主動如實反映被考察干部問題尤其是難以捉摸的政治素質等深層次問題較少。引發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知情人易產生無關心理和外推心理。個別知情人因被考察對象不良的政治表現尚未損害到自身利益,不愿說;少數知情人知道問題所在,但出于自身特殊目的,在考察組面前卻對被考察對象大加贊揚,以便組織迅速將被考察十部提拔任用,調離本單位。二是考察過程中溝通渠道不暢。由于干部考察組大多臨時組建,除負責考察的專職干部外,其他成員引導知情人講真話的方式技巧不多,知情者又往往不愿意向組織部以外的同志透露真實想法。同時,時間緊任務重的考察安排也缺乏足夠談話表達意見時間,造成十部政治素質表現素材收集困難、政治素質表現信息真假難辨。
(四)政治素質考察結果難運用,易主觀臆斷
“從抽象到抽象、憑感覺下結論”評價干部政治素質的固有模式,導致十部考察組的評價結論存在主觀偏差,政治素質考察結果不客觀、不準確。引發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考察組缺乏對被考察干部真實政治表現的綜合研判。由于沒有綜合研判的硬性要求,為及時完成考察任務,考察組較少用心查閱被考察對象資料檔案,往往未經研判就向組織人事部門報送被考察干部評價結論,對難以認定的政治表現基本是點到為止,評價也就容易抽象化和概念化。二是政治素質考察結果運用不足。組織人事部門在干部考察結束后,很少對干部考察資料進行歸集和系統分析,加之政治素質方面評價內容趨同且偏少,也就無法為干部考察組提供依據和參考,也無法在干部隊伍建設中加以運用。
二、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的三點建議
不論采取哪種方式,對干部的考察都可以歸結到三條路徑:一是通過知情者了解,比如個別談話、民主評議等;二是通過存檔材料了解,查閱干部檔案、群眾來信來訪材料、有關會議記錄等;三是通過適當方法直接觀察、測試,了解被考察對象素質、能力和行為表現,比如考試、面談、家訪等。做深做實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的關鍵,在于如何強化三條路徑的靈活運用和統籌施策。
(一)聽其言觀其行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表現,讓政治畫像更立體
重點是靈活運用聽其言觀其行的方式方法,以動態、全面、客觀掌握干部政治表現。一是讓干部本人自評,壓實干部責任。建立干部政治表現年度考核必須評、半年干部業績相關信息采集必須填、回訪調研必須述\"三必須\"制度,讓干部自己把參加黨內學習教育、政治理論學習、落實重大決策部署等的政治表現說具體、說清楚、說實在。二是讓知情人談透,縮小信息誤差。建立考察談話保密守則,嚴格考察談話記錄、歸檔規程,依規依紀處理泄露談話內容行為,讓知情人放心談。針對不同考察對象,為考察組列必談情況清單,為談話對象準備談話提醒清單,留足談話時間,充分聽取干部\"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務的\"等知情人意見,從知情人對考察對象日常興趣愛好、關鍵時刻表現、工作服務意識等的評價中掌握十部的政治擔當、政治能力和政治品行。三是讓日常行為可查,實化印證依據。按干部管理權限分層分級“一人一檔\"建立干部政治行為檔案,堅持“實績采集、實地了解、實戰檢驗\"紀實,歸集干部年度考核評語、提拔使用考察材料、學習培訓多維量化考核評價、民主生活會批評意見、同事群眾鄉語口碑(外號花名)等,為準確評價干部政治素質提供多方位參考。
(二)察其表析其里甄別研判干部的政治表現,讓政治評價更鮮活
重點是建立健全綜合分析研判機制,對已收集的被考察干部基礎情況進行甄別印證和比對分析,以鮮活評價干部政治表現。一是明確政治表現研判重點,建立研判遵循。日常工作表現,研判干部參與黨內政治生活和完成平時工作任務中反映出來實事求是、全局觀念、團結協作等具體事例,印證被考察考核干部的政治能力;關鍵時刻表現,重點研判干部承接重要任務、承擔重要工作、處理重要矛盾等的具體表現,印證干部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擔當;涉及切身利益表現,重點研判干部在教育培訓、選派掛職、實踐鍛煉、換屆選舉、選拔任用時的言行舉止,印證干部的政治忠誠;“八小時以外\"表現,重點研判干部在家庭、家風、家教建設中表現情況,觀察其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印證干部的政治自律。二是完善政治表現負面清單,健全參考坐標。將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妄議中央大政方針、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重大問題不請示匯報、制造或散播政治謠言、捕風捉影傳播小道消息、履行管黨治黨責任不力等問題列入干部政治表現負面清單,綜合研判干部一時表現與一貫行為、共性標準與個性特點、正向評議與反向測評情況,辨別政治上的“兩面人”。三是推行政治素質和廉政情況“雙鑒定”,壓實組織責任。建立組織部門與紀檢監察機關及宣傳、統戰、政法等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要求各單位黨組織向上級黨組織推薦干部,既要對人選的廉潔自律情況作出結論性意見,也要對人選政治表現作出結論性評價。四是實行歷史考察檔案和當前考察情況“雙核對”,評準干部\"底色”。建立干部考察政治表現核對清單,要求干部考察組對干部政治素質作出結論性評價時,將評價內容與干部自我評價、領導評價、同事評價、同行評價、服務對象評價相對比,看評價結論是否趨同,分析評價差距;與歷史評價對比,分析干部成長變化是否與評價結論相吻合;與鄉語口碑對比,看干部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情況,甄別干部是否存在“兩面派”“兩面人\"情況,去偽存真,精準畫像干部的政治素質。
(三)用其人看其效比對評價干部的政治表現,讓政治考察更管用
重點是用好干部政治表現評價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參考,以形成政治素質考察全閉環。一是把結果運用到干部培養中,讓干部看懂。對有成長潛質但政治上還不夠成熟的干部,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培訓,提高黨性修養,提升政治能力;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處理復雜問題能力偏弱的干部,強化政治實踐歷練,有計劃地放到基層一線、安全穩定、招商引資等\"吃勁\"崗位、復雜環境、重點領域,提高政治定力。二是把結果運用到干部管理中,讓干部\"醒神”。把干部政治素質考察結果作為改進和提高考察工作的重要參考,轉化為干部工作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堵塞漏洞的具體措施,提高考察工作質量。建立政治素質考察結果反饋和整改機制,以考察評語形式及時向干部反饋存在問題,強化督促整改。對政治\"亞健康\"的干部,及時開展談心談話、提醒函詢、教育培訓,筑牢政治思想根基。對政治上有問題的干部,按相關規定給予調整崗位、免職降職等處理。三是把結果運用到干部選任中,讓干部\"拎清”。把政治表現考察結論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標,對政治素質好的干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普升職級、評先評優;對政治素質不過關的干部,實行“一票否決”。
作者:中共重慶市大渡口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責任編輯: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