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數據顯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已成為抓實作風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以下簡稱:公司)作為國有企業,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使命。公司項目現場分布廣、戰線長,如何將全面從嚴治黨和激勵干部員工擔當作為有機統一,充分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企業發展建設的核心課題。
激勵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的對策與實踐
公司黨委堅持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擺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系統謀劃、全面部署,注重從黨性覺悟上找根源,從政績觀、權力觀上糾正,從評價機制、獎懲制度上完善,提振廣大干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
強化制度建設,營造競相干事濃厚氛圍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公司建立健全領導人員管理辦法、選拔任用工作規范等制度,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推動黨委巡察期間同步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促進干部選任工作不斷規范。
二是從重實干重實績著眼。圍繞改革發展,健全完善干部信息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綜合分析研判,在干部年度綜合考核中業績考核權重達 70% ,樹立了“評價干部重業績、選用干部看實績”的導向;制定實施激勵干部擔當作為26條措施,按照“六個優先”原則提拔重用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的干部。
三是從營造擔當氛圍著手。通過典型選樹、評選表彰,重點表彰在改革創新、增儲上產等方面取得突出業績的干部,發揮先進典型的輻射帶動作用。
嚴管厚愛結合,讓擔當有為者更有勇氣
一是強化日常監督考核,通過開展民主生活會、巡視巡察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主要領導、重點崗位和年輕干部的履職表現,強化對干部的監督管理。利用考核測評、工作調研等方式跟蹤掌握干部表現,對考核排名靠前的通報表揚,提拔重用;對排名靠后的提醒、誡勉;對不在狀態、不作為、不擔當的果斷予以調整。
二是加強干部保護。用好“適當了解”,加強問題線索處置前的分析研判,驗證信訪舉報反映問題存在的真實性和可能性。2023年以來,對轉線索處置信訪件進行適當了解占比 95% 以上,提高了線索處置效率,降低了不實舉報影響。
三是注重教育轉化。公司兩級紀檢機構注重回訪教育,制定個性化回訪方案,著力推進教育人、轉化人、激勵人同步發力,推動受處分處理干部從“有錯”向“有為”轉變。近兩年,扎實開展“暖心回訪,激勵有為”專項工作,讓真心改錯、敢于干事創業的干部在處分期滿后仍有機會提拔任用。
強化容糾并舉,讓實干擔當者更有底氣
一是科學界定容錯標準。公司紀委分級分類細化容錯事項清單,以清單式明確可以容錯和不予容錯的情形,既寬容探索之誤,又不搞“紀律松綁”。
二是規范容錯糾錯流程。明確容錯啟動、調查核實、征求意見、決定處置、反饋結論等工作程序,細化工作措施要求,增強容錯糾錯工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在容錯啟動上明確實行“雙軌制”,責任追究機關在啟動問責程序時同步考慮是否符合容錯情形,黨員干部本人或黨組織也可主動提出申請。
三是綜合歸納實踐經驗。總結形成“六看”工作法,即看問題性質、工作依據、主觀動機、決策過程、后果影響、糾錯態度,并及時解答干部關心的熱點問題,公布指導性案例,通過以案釋紀、以案說法、以案論理,指導公司各級紀檢機構精準開展容錯糾錯工作。
四是加強干部關懷保障。對因擔當作為出現失誤但已核實其符合容錯免責條件的,不作負面評價。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開展澄清正名行動,加大對惡意誣告、肆意造謠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幫助干部消除后顧之憂。落實談心談話制度,細化關愛政策措施,積極回應廣大干部的訴求和期盼,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強化實踐鍛煉,讓干事創業者務實有為
一是突出專業培訓。公司扎實推進“大培訓”工程,對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年輕干部進行重點培養,組織開展領導人員專業需求調研,精準確定培訓對象,先后策劃開展領導力提升、創新思維等專題培訓,全面提高各級黨員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養;近三年來,多次舉辦現代管理、專業技術和黨建實務知識講座,累計培訓千余人次。
二是突出實踐鍛煉。充分利用勘探開發、改革創新、維護穩定三大主戰場,突出實踐磨煉、多渠道培養鍛煉。針對年輕干部,結合其培養周期和成長目標,分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培養階段,根據專業確定管理型、專業型等培養方向,通過政治歷練、專業培訓、實踐鍛煉開展全方位培養;公司每年組織地質工程、財會、黨建等培訓班百余個,近三年先后選派100余人參與巡視巡察、企地掛職,使他們在實踐中經受歷練,增強政治敏銳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三是推動干部輪崗交流,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根據崗位需求、履職能力等,有序推進干部交流常態化,持續加大黨務崗位與經營管理崗位干部輪崗交流力度,抓好復合型人才培養工作。
完善考核評價與干部能上能下機制
公司健全“績效考核 + 年度考核 + 任期考核 + 日??己?+ 專項考核 + 回訪考核”六位一體的考核體系,全面科學考核干部履職表現。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大力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做實專項考核,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對存在不勝任情形的干部,經提醒、函詢和誡勉仍未改正或問題嚴重的,及時給予免職、降職、降級、調離等處理。
激勵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的經驗啟示
激發“愿為”的動力,要堅持政治引領強化信仰力量。一方面,要推動干部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找坐標、找思路、找動力,著力將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具象化、清單化、責任化。另一方面,重視正向激勵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紅色教育資源,以優良傳統激發奮斗激情,以先進典型促使干部以擔當為榮。
增強“敢為”的底氣,要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干部內生動力。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重大要求,堅持正向激勵主基調,健全制度機制,切實為擔當負責的干部撐腰鼓勁。要始終堅持把關心關愛融入日常、做在經常,特別是在澄清正名上,要快查快辦,避免干部在漫長等待中消磨意志。
增強“善為”的本領,要把干部放在關鍵吃勁崗位去磨煉。要著眼長遠,對綜合素質好、潛力大的干部,及時將其放到一線歷練。加強干部專業訓練,圍繞增強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等內容,綜合運用案例化教學、情景化模擬等多種方式開展分類培訓,促進干部素養全面提升。
強化“不為”的約束,要始終從加快建立健全制度入手。暢通讓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環。加大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調整力度,讓能力不足、狀態不佳、業績平庸的干部“讓位子”、受警醒。強化日常監督,倒逼干部積極擔當作為。
(責任編輯:朗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