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nursing status of patients inemergencydepartmentand evaluate theimplementationof humanizedinterventionmode.Methods:Atotalof78casesadmitedintheemergencydepartmentofthehospitalfromJune2023to August2O24 wereobtainedas thestudysubjectsanddivided intoacontrol groupandanobservation groupbydoublerandomsampling,with39patients ineach group.Thecontrol grouphadroutine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 humanizedintervention.Theindependentsurvivalability,sleepqualityandemotionalstate wereevaluatedandcomparedbetwenthe twogroups.Results:After theintervention,theActivityofDailyLiving Scale(ADL)andrelevantlifefunctioninthe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thoseoftecontrol groupandthedi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significant( Plt; 0.05).Theobservation groupaftertheintervention showedbetter progress inbuildinggood sleephabitsand beterscores n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each sleep phas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erences( Plt;0.05 ). The emotionalstabilityandsubjectiveconsciousnessofteobservationgroupwerebe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indicating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 Conclusion:The humanized intervention mode can adjust patients' sleep patternsandhabitsandhelppatients graduallrecover theiridependentsurvivalability,andreduce negativeemotionsatthesame time.
KeywordsHumanized intervention model;Emergencydepartment; Sleepquality;Survivalability;Anxiety;DepresioPitsburgh sleep index scale;Daily living ability rating scale
中圖分類號:R47;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 issn. 2095 -7130.2025.04.042
睡眠障礙指個體睡眠過程中無法維持正常睡眠狀態,進而引發一系列負面后果。作為急診科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情況,其成因包括病情危急、環境改變、心理負擔過重等,以上因素經共同作用后可導致患者面臨入睡難、睡眠中斷等問題[1]。經急診科睡眠障礙研究指出,其形成可分為3個層面,即生理層面、心理層面、行為習慣,處于該科室特殊環境中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睡眠障礙情況。持續睡眠障礙一方面會延緩患者康復進程,延長住院時間并大大增加醫療負擔[2];另一方面削弱患者免疫系統,意味著患者更易出現感染或其他嚴重并發癥,且多數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無法與醫護人員形成有效配合。近年來,隨著醫療模式演變及患者需求不斷增長,人性化干預模式日益受到關注[3]。該模式核心在于以患者為本,尊重其生命價值、人格尊嚴及隱私權益,提供涵蓋治療、護理、日常生活、心理支持及安全保障等多維度的綜合服務。實施人性化干預的目的,在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睡眠狀況,進而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并促進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關系的融洽[4]。本文旨在分析急診科患者的護理現狀,對人性化干預模式的實施作出評價。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陵城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二次隨機均等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 35~ 69歲,平均年齡( 52.06±5.66 )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18 例,年齡 37~69 歲,平均年齡 (53.05± 5.4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納入標準1)達到急診科收治標準,且在科室內完成治療;2)可提供完整、準確的病歷資料;3)年齡 ?18 歲;4)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協議文件。
1.3排除標準1)認知及精神方面未至研究標準;2)合并惡性腫瘤;3)慢性心肺疾病;4)合并語言功能障礙。
1.4 脫落與剔除標準 研究過程中因個人因素選擇退出研究。
1.5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記錄患者各階段體征變化,密切監測患者皮膚、神態、體溫等相關情況,便于根據變化及時進行處理,并與醫師形成良好配合,提高急救工作效率等。觀察組實施人性化干預模式:1)構建寧靜睡眠氛圍,致力于為患者創造一個靜謐的睡眠空間,有效削弱噪聲對患者的影響。具體措施涵蓋調低醫療設備聲響、嚴格控制夜間非緊急檢查與治療活動,并倡導患者在特定時段內維持安靜狀態;采用柔和壁燈照明,規避強光對患者眼部的直接刺激,從而助力優質睡眠。2)強化心理關懷,于睡前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服務,旨在緩解其內心的焦慮與緊張,為良好睡眠奠定基礎;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建立溝通橋梁,深入了解其內心需求與顧慮,迅速響應疑問,以此增強患者的安全感與對醫護人員的信賴。3)優化疼痛管理策略,鑒于疼痛對睡眠質量的負面影響,護理人員需不斷提升操作技能,確保所有侵入性操作輕柔且穩健,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檢查與化驗;通過精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針對性的安撫措施,并靈活運用疼痛緩解手段,如局部按摩或合理使用鎮痛藥物,以減輕患者痛苦。4)細化人文關懷舉措,在護理實踐中,應高度重視患者隱私保護,通過減少暴露頻次與時間,以及采用圍簾等遮擋措施,消除患者因身體暴露而產生的不安情緒;同時,諸如為患者加蓋保暖被褥、調整至舒適體位、遞上一杯溫熱開水等細微之舉,雖簡單卻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慰藉感。5)深化健康教育普及,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傳授科學的睡眠知識,涵蓋建立健康作息習慣、掌握身心放松技巧等方面,助力患者自主改善睡眠質量;此外,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建議,倡導避免攝入辛辣、油膩及生冷食物,以免干擾消化系統功能,同時推薦富含營養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睡眠質量的提升。6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定期對患者的睡眠狀況進行專業評估,基于評估結果靈活調整護理計劃,確保護理措施的有效性;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到護理決策中來,充分尊重其知情權與選擇權;同時,建立健全的患者反饋體系,及時收集并妥善處理患者的反饋意見,不斷驅動護理工作的優化與升級。
1.6觀察指標1)評估可見獨立生存能力,經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評估,指標包括6個維度,分值區間: 0~100 分,分值變化與生存能力為正相關聯。2)評估可見睡眠質量,采用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指標包括7個維度,分值變化與睡眠質量為正相關聯。3)評估可見情緒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價患者負性情緒,分值區間: 0~100 分,分值變化與情緒為負相關聯。
1.7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 ± 標準差 表示,進行 χ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 (%) 表示,進行 χ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2 組患者干預前后獨立生存能力比較觀察組經干預后各項獨立生存指標的達標情況及相關生活功能,在康復過程中的表現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比較觀察組經干預后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進度及睡眠分階段質量測評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5)。見表2。
2.32組患者干預前后情緒狀態比較觀察組經干預后在護理操作中的情緒穩定性及主觀意識方面的配合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 0.05)。見表3。
3 討論
急診是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是接收急重癥患者的部門,進入急診的患者通?;加休^為嚴重的病情,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在接受急診治療和護理時,身體和心理上也會存在較大的不適感,進而對患者的睡眠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在急診科室中超過 70% 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而造成睡眠質量不足的因素也相對復雜,包括例如病情疼痛、不適,情緒緊張、心理壓力過大等,都會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睡眠障礙,不利于休養和康復,因此需要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在急診護理期間消除不良情緒,恢復正常的睡眠狀態,提高預后水平。人性化干預模式作為一種深度聚焦患者,高度重視其情感體驗與需求的護理策略,其精髓在于憑借細膩周到的關懷、量身定制的服務以及營造溫馨宜人的環境,旨在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全面提升其身心舒適度[56]。在急診科這一特定場景下實施人性化干預,對于優化患者的睡眠體驗展現出了顯著成效。
人性化干預著重于對患者進行全面而深入地評估,并據此定制個性化護理路徑。護理人員細致收集患者的醫療史、日常習慣、睡眠偏好等關鍵信息,以此為基礎精心設計護理方案[7-8]。比如,針對疼痛導致難以入眠的患者,護理人員會迅速調整疼痛管理策略,有效減輕痛感;而對于因焦慮而難以安眠的患者,則會提供專業的心理慰藉與放松技巧指導,助力其緩解緊張情緒,進而改善睡眠狀況[9-10]。其次,人性化干預致力于打造一個溫馨且舒適的住院氛圍,即便在急診科這樣以急救為核心的環境中,患者的環境需求同樣不容忽視。通過優化病房結構、減少噪聲污染、調節至最適宜的光照與溫度水平,可以為患者營造一個更為寧靜、愜意的休憩空間[11-12]。此外,護理人員還會定期更換床上用品,確保床單位的清潔與整潔,讓患者在每一處細節中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與關愛。人性化干預強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護理人員積極構建信任橋梁,耐心傾聽患者的每一個訴求與憂慮,及時回應疑問,提供全面而準確的信息支持[13-14]。這種深度溝通不僅增強了患者的安全感,還促進了其對治療方案的深入理解與接受,從而有效減輕心理負擔,提升睡眠質量[15-16]。人性化干預還將關懷的觸角延伸至患者家屬。在急診科這一高壓環境中,患者家屬同樣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主動與家屬建立聯系,深人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支持[17-18]。通過減輕家屬的負擔,間接為患者營造了一個更為和諧、有利于康復的環境,進一步促進了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19-20]。結論得出,觀察組經干預后,各項獨立生存指標的達標情況及相關生活功能在康復過程中的表現力,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觀察組經干預后,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進度及睡眠分階段質量測評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觀察組經干預后,在護理操作中的情緒穩定性及主觀意識方面的配合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
綜上所述,人性化干預模式經多維度舉措,增強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與滿意度,為推動醫患關系的和諧共融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急診科應持續探索并實踐人性化干預模式,為患者奉獻更加卓越、貼心的護理服務。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徐洪江.護士長人性化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23,20(11):28-31.
[2]易婷.探討護士長人性化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22,19(5):54-57.
[3]于瓊.開展人性化護理對急診輸液患者的干預效果[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3,28(5):504-506.
[4]李文榮.人性化服務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256-257.
[5]陳秀云.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6):122,124.
[6]徐佳,劉麗.人性化護理在基層醫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4,40(11):108-110.
]明力·總診內件甘還忠有紅八江化總救護理時D值[J」中國達藥指南,2022,20(4):138-141.
[8]張亞楠.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2,51(2):307-309.
[9]洪燕蝶,林阿娟,黃美雀.人性化護理模式改善急診科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3,10(9):2011-2013,2017.
[10]閻曉婷.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8):99-101,118.
[11]舒慧敏.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急診科急救患者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5):183-184.
[12]王學穎.人性化護理在急腹癥手術患者中應用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10):109-111.
[13]賈景.人性化護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41,43.
[14]楊寧寧.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急診科患者心理狀態和滿意度的影響[J].罕少疾病雜志,2020,27(1):104-106.
[15]許廣杰.探討急診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對急救成功率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4):233.
[16]季麗華.分析急診預檢分診中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8):117-118.
[17]王宏園.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在急診科急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20,7(10):182-183.
[18]孫國愛,張白,甘白水.對急診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11):215-216.
[19]張偉峰.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中應用的臨床效果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3):362-363.
[20]陳雪松,劉丹.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科學,2020,11(1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