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出重要部署。黨風決定政風,帶動社風,影響民風。腐敗是社會毒瘤、政治之“癌”,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強力反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腐敗治理是世界性難題,當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仍存在問題,面臨挑戰,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1]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健全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一、堅決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筑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新征程反腐敗斗爭,必須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2]腐敗環境容易導致“破窗效應”,不良心理對腐敗行為的誘導作用十分明顯,必須堅決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用新時代先進文化筑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根基。
加強廉潔文化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決定》再次強調,“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廉潔思想和深遠的歷史智慧。晏子提出:“廉者,政之本也。”宋朝呂本中在《官箴》中說:“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這些思想和理念展現出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是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中,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廉潔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堅持繼承創新、與時俱進。黨的革命文化中蘊含著寶貴的廉潔文化資源。周恩來用“十條家規”告誡進京做事的親屬“完全做一個普通人”,焦裕祿不讓孩子“看白戲”。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廉潔作風、廉潔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必須堅守的價值追求。當前,要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有關要求與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培養黨員干部對廉潔文化的心理認同,自覺用廉潔文化武裝頭腦,使其成為根植于內心的道德律令。
深入開展公仆意識教育。重點解決黨員領導干部權力觀、利益觀問題。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廉潔政治觀和黨的反腐倡廉理論,深入開展公仆意識教育。馬克思指出干部是“公仆”,毛澤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定為黨的宗旨,鄧小平提出“領導就是服務”。黨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始終堅守人民情懷,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民服務,將廉潔理念和實踐方式變為“牢固的成見”,真正做到清正廉潔,為民辦實事。
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是人的精神之“鈣”。《決定》對“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作出部署安排。做好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精神譜系中的偉大精神;要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實施和監督工作,堅持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三會一課”,定期組織開展各類基層黨組織活動,把理想信念的具體內容落實到基層實踐活動當中。
務實推進廉潔從業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紀國法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各行業各部門明辨是非、美丑、善惡,形成爭先創優、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抓好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管理,引導黨員干部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在黨員干部中深入宣傳“公權不可私用”的理念,建立公職人員公權與私利相分離的社交方式,將艱苦奮斗教育與規范公務活動相結合,杜絕違規公務接待。
二、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腐敗的本質是權力越軌、出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與制度不完善密切相關。制度是規范權力運行,預防和懲治腐敗的重要保證。列寧認為:“消除腐敗必須用法令指明道路。”[4]鄧小平強調:“廉政建設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決定》緊緊圍繞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和反腐敗法律體系,提出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等。要堅持依規依紀依法,深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確保各項法規制度剛性運行,推動黨員干部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通過制度制約使權力合法合規運行,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完善權力配置機制,做到權責法定;要完善用權公開機制,做到權責透明;要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做到權責統一。制定制度疏漏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執行制度不到位等問題,極易導致管理混亂、漏洞百出、問題頻發,要打造一個有效的制度籠子。一方面,提高制度設計的針對性和規范性,特別是針對廉政風險等級較高的薄弱環節,建章立制,完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提高制度自身的可操作性,杜絕只有制度條文、沒有實施細則和監督檢查制度的狀況,尤其要加大制定違反規定的懲戒性制度,使各項制度彼此銜接、相互配套,杜絕制度漏洞,使制度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應。
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6]一是要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用制度的剛性約束黨員領導干部。在制度執行過程中,黨員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發揮“頭雁效應”,始終對制度懷有敬畏之心,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自覺遵守各項制度,把制度作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依據和遵循,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各項事業發展。二是要加大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開展常態化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偏離制度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動輒則咎。認真查處和嚴肅問責嚴重破壞制度的問題,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保持黨員干部對制度的敬畏之心。三是要與時俱進及時修訂完善規章制度。制度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在制度執行中要根據國情、民情變化,廣泛聽取各方聲音,匯聚各方才智,把設計時沒想到、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制度漏洞封死。
三、健全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提升監督效能形成監督合力
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高質量監督的前提是完備健全的監督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3]《決定》對“深化基層監督體制機制改革”作出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實踐要求。[7]這些戰略部署和實踐要求,為健全完善監督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作用。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紀檢監察監督處于主干位置,是監督工作的“專業隊”和“主力軍”。一是要精準聚焦監督重點。緊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突出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嚴肅查處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持續釋放越往后盯得越緊、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二是要做深做細日常監督。綜合運用基層調研、個別談話、檢查抽查、參加聯席會議等形式強化監督。開展酒駕醉駕、違規掛證取酬、違規吃喝、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專項整治。強化巡視巡察整改監督,以“釘釘子”精神全面落實整改措施。對應專項工作、專項治理,精準有效地開展“點題式”專項監督。三是切實履行協助職責。協助黨委建立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以嚴格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協助黨委深入排查廉政風險點,落實廉政風險防控措施,重點聚焦一級風險點,特別是圍繞重大資金項目、選人用人、重要權力事項開展監督。四是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落實“第一種形態”作為工作重點,經常性開展下沉調研,深入基層一線發現問題,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及時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推動黨內監督和其他職能部門監督協同協作。組織、宣傳、統戰、政法、信訪、保密、審計、財會、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職能部門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要在充分發揮上述職能部門專項監督作用的基礎上,健全完善協同協作機制,避免多頭監督、重復監督。同時,要注重將選人用人和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民族宗教政策、掃黑除惡、信訪積案和信訪突出問題化解,以及審計反饋問題整改、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政府采購和項目招投標等情況納入監督內容,做深做實部門職能監督。近年來,江蘇省紀委監委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作為,協助省委建立完善以“兩橫、兩縱、一支點、兩平臺”為主要框架、基于江蘇實踐的監督體系,書寫了健全完善監督體系的江蘇答卷,讓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以高質量監督護航高質量發展。
織密人民群眾監督網。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群眾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形式,加強人民群眾監督是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完善各類辦事公開制度。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二是營造有利于人民群眾監督的生態環境。大力開展公民責任感、主人翁意識、法治意識教育,激發人民群眾民主參與熱情,為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營造適宜的政治生態環境。三是進一步拓展和暢通人民群眾監督渠道。除信訪、舉報、民主評議、協商對話等渠道外,還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四是進一步完善群眾監督的落實機制。以適當方式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對群眾監督查實的典型問題和適合公開的案例,應利用多種媒介通報或曝光,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監督的效果。
四、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的,要堅決嚴肅查處,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8]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要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上持續發力。
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大量案例證明,“破法”行為無不始于“破紀”。一個人的腐化變質、違法,都是從不起眼、不當回事的“小事情”開始的。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治,要害在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規治黨,首先是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執行起來。”只有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才能克服“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去處理”的現象,才能防止黨員干部由“小錯”釀成“大禍”,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大多數,不斷保持黨的隊伍純潔性,保證黨的肌體健康。
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一是緊盯重點對象。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緊盯重點對象,把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膽大妄為者作為重中之重。”[9]尤其要緊盯“一把手”等“關鍵少數”,嚴肅查處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油水越多的地方越容易滑倒,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等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既要在“懲”字上下功夫,也要在“治”字上做文章,做到懲治結合、系統施治,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防范風險。三是突出整治新型、隱性腐敗。當前,在黨中央以雷霆之勢正風肅紀反腐的震懾下,一些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收受好處手段變異升級,更加隱蔽。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盯新情況、新問題,打破思維慣性和傳統認知,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創新監督方式、完善聯動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等多維度發力,加大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甄別和查處力度。
堅持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紀檢部門要認真落實信訪舉報等工作制度,及時協調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事項,依紀依規做好信訪調查核實工作。堅決做到“兩個必查”即實名舉報必查、線索具體必查,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調查取證,堅持實事求是,不主觀臆斷,不隱瞞掩蓋,做到違紀必究。對違反紀律者,按照干部管理權限,依規依紀綜合運用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兩種手段,做到執紀必嚴。認真分析各種違紀原因,倒查制度缺陷,及時修訂,推動建章立制,構建長效機制,鏟除問題滋生的土壤。做深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做實干部警示教育,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案釋德、以案釋紀,持續強化“不敢腐”的威力震懾。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 .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81.
[2]習近平 . 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N]. 人民日報,2024-01-09(1).
[3]習近平 .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4).
[4]列寧全集:第 3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8.
[5]鄧小平文選: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79.
[6]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131.
[7]習近平 . 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N]. 人民日報,2024-01-09(2).
[8]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90.
[9]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N]. 中國紀檢監察報,2023-01-11(1).
(作者系江蘇省測繪工程院紀委書記、黨委委員,高級會計師、高級政工師、注冊會計師)
責任編輯: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