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寫準確客觀可以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呈現自己的情感態度;闡述條理清晰,即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語言,使文章的結構層次分明,便于讀者理解。但是,一些同學的作文對于細節的把握不到位,邏輯也比較混亂,導致文章沒有條理性和說服力。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寫作技巧,提高表達能力。
一、認真觀察生活,準確把握事物特點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蓖ㄟ^細致入微的觀察,我們能夠捕捉到生活中的點滴精彩,從而把握事物的突出特點,準確客觀地進行描寫。
在日常觀察中,我們可以調動五感,綜合體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這五感是我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面對生活中繁雜的信息,我們要堅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觸摸,同時開啟心靈之窗,感受身體內部的細微變化,這樣就可以準確細致地捕捉生活素材,并為客觀描寫奠定基礎。例如,在描寫家庭美食的過程中,有同學通過五感進行觀察,并將當時的場景和體驗進行了還原:廚房中,傳來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叮叮當當,熱鬧非凡。不一會兒,一股濃郁的紅燒肉香味彌漫開來,勾得人垂涎欲滴。終于,紅燒肉被端上桌,誘人的顏色瞬間勾起了我的食欲。于是我夾起一塊放入口中,軟糯的肉質在舌尖融化,咸香微甜的滋味瞬間充斥整個口腔,真是人間美味!這樣的描寫將作者的五感融入其中,突出了美食在色香味方面的特點,既實現了客觀表達也提高了文章的吸引力。
此外,我們還應該明確觀察的目的,避免盲目,以便更加準確、客觀地把握事物的特點。例如,《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窩》等課文。在這些文章中,作者都是在明確了觀察目的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性觀察。其中葉圣陶先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了爬山虎怎么向上爬的秘密;法布爾觀察了很久,終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過程;比安基更是用日記的形式,細致地記下了燕子窩的變化。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可知,我們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也應該明確目的,找到觀察的方向,然后對觀察到的信息進行詳細記錄,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才能獲得可靠的依據,擺脫生搬硬套的困境,實現有理有據、有聲有色的表達。
二、注重方法運用,細致刻畫事物細節
細節描寫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具體,讓讀者對你要描寫的對象形成更加真實細致的認識。在日常寫作中,我們常常因為忽視了細節的描繪,而使得敘述顯得蒼白無力,難以客觀準確地呈現事物的特征,影響了文章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對此,我們可以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運用描寫技巧,通過細節刻畫來展現事物的特點。細節描寫方法主要有外貌細節、動作細節、心理細節、環境細節等。通過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本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使讀者如臨其境,深刻理解我們寫作的意圖。
例如,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為主線,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閱讀材料,并介紹了如何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在學習了這部分內容后,有同學細致觀察身邊人物,運用所學技巧,生動刻畫了班上的足球健將在運動場上的風采:比賽開始了,雙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先是我們班的前鋒發球,他得到球后,快速帶球到離球門近的地方,打算來一個飛球——只見他跑來跑去,身子不停地做假動作晃悠。這下可把對方守門員看傻了,一時間不知道守哪邊好。前鋒找準時機,把球踢得高高的,用頭一撞,咻的一聲,球進了!觀眾一時間歡呼聲四起,掌聲雷動。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運用了動作細節和神態描寫,生動展現了前鋒的靈活與機智,使讀者仿佛置身現場,感受到比賽的緊張與趣味。由此可見,細節描寫在展示客觀事物特點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在日常寫作中要注意轉變思路,跳出籠統描寫、泛泛而談的誤區,將筆觸深入到具體細節中去,用更加準確生動的語言展示事物特點。
三、重視提綱設計,明確文章結構
提綱是寫作的骨架,能夠幫助我們在寫作前就構建起文章的整體框架,確保寫作內容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在初學寫作階段,制定提綱可能存在一定難度,這時通過模仿寫作則可以突破這一問題。比如,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列提綱的方式逐步推進寫作技法,即先提煉一二級提綱,理出文章主干部分,再通過分析文中的波折,提煉出三級提綱,理出行文思路。這樣的思路不僅可以理清課文的脈絡,還能夠獲得提綱的參考。在模仿優秀文章完成了提綱設計后,我們還應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提綱進行評價和修改,確保提綱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且每部分都能圍繞中心簡潔概括主要內容。通過反思和修改,我們可以進一步澄清寫作思路,消除寫作障礙,并保證作文內容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例如,在以“我們的校園”為題目的寫作中,有同學通過模仿其他優秀文章初步設計了提綱,具體包括:1.開頭部分:我們的校園非常美麗。2.中間部分:教學樓非常高大壯觀,主要描寫學校各個角落都有許多的鮮花,教學樓前還有一個噴水池,操場四角都種著高大的黃桷樹;有圖書室、舞蹈室、陳列館等;學校校門很氣派、教室很多智能教學設備。3.結尾部分:表達對校園的喜愛、贊美之情。通過他評和自評,該同學發現了提綱中的問題,如介紹順序比較混亂,模糊重點,層次不夠分明,沒有詳略的標注。對此,該同學通過消化意見,調整思路,對提綱進行了修改,并形成如下內容:1.開頭部分:我們的校園非常美麗。2.中間部分:學校校門設計獨特,非常氣派。(略)學校綠化環境好,到處都是花草樹木。(詳)學校功能室眾多,有圖書室、舞蹈室……(略)3.結尾部分:表達對校園的喜愛、贊美之情。修改之后的提綱更加清晰明了,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僅突出了校園的特色,還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邏輯更加嚴密,而圍繞這一提綱進行創作,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和冗余,使文章內容更加精練,表達更加有力。由此可見,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列提綱,讓寫作思路具象化,并在提綱的引導下實現條理清晰的表達。
四、加強順序敘述,突出文章的條理邏輯
目前,一些同學在描寫事物的過程中常常想到哪寫到哪,導致文章結構混亂,邏輯不清。對此,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寫,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以確保每一部分都緊扣主題,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邏輯性。具體來看,寫作順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展現事件發展脈絡。時間順序是一種最直觀、最容易讓讀者理解的敘述方式。比如按照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來描寫人的行為或者事物的變化;按照一年四季的變化來描寫自然的美景等。這樣的描寫方法可以使讀者清晰地把握事物發展的節奏,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第二,按照空間順序,構建清晰場景??臻g順序有從遠及近、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多種方式,按照這樣的順序可以細致地描繪出場景的層次感,增強描寫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例如,“我的樂園”,有同學對自己的臥室進行了細致描寫:走進我的臥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書柜。那里有我心愛的書籍,排著整齊的隊伍站成一列列,靜靜等待著我的光臨。書柜的旁邊是一張原木色的書桌,這是我學習的天地,上面擺放著各科的學習資料,是它們陪我度過每個努力的夜晚。書桌的左側是一張單人床,粉色的床單摸上去軟軟的,柔柔的,躺在上面,像躺在輕盈的云朵里,很快就能進入夢鄉。這段文字主要按照方位順序進行描述,展示了臥室的布局和氛圍,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和吸引力。
第三,按照事物發展的邏輯順序逐層深入描寫。事物的發展有著其內在的邏輯順序,寫作時遵循此順序進行闡述,有助于讀者深入理解。例如,在寫關于“植物生長過程”的說明性文章時,我們可以從種子的萌發階段開始,詳細描述種子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土壤條件下破土而出,進而長出幼苗;隨后,幼苗持續生長,逐漸長出葉片并進行光合作用;接著,植株逐步成熟,開花并結出果實;最終,果實成熟,種子得以傳播,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生長周期。按照植物生長的邏輯順序逐步展開,使讀者能夠對植物的整個生長過程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理解。此外,在敘事作文中我們也可以按照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描寫,讓文章的邏輯鏈條更加清晰,使讀者能夠跟隨情節的推進,逐步感受到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五、運用關聯詞語,提高表達流暢程度
關聯詞是文章的黏合劑,能夠使段落與段落、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過渡更加自然流暢。在日常創作中,一些同學不會使用關聯詞,導致句子、段落之間缺乏明確的銜接,造成了上下文之間的過渡不流暢,影響了閱讀體驗。還有些同學的關聯詞使用不準確,甚至濫用,如一段話中不斷出現“然后”“所以”等詞匯,導致邏輯混亂,語義重復,使文章顯得冗長且缺乏層次感,讓人難以捕捉其中的關鍵信息與核心觀點。針對此,我們在日常學習中首先要注意對常見的關聯詞進行整理。在小學階段,我們接觸到的關聯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表示并列關系的“一邊……一邊……”“不是……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等,表示選擇關系的“寧愿……也不……”“不是……就是……”“與其……不如……”等,表示轉折關系的“雖然……但是……”“盡管……還……”“……然而……”等,表示假設關系的“如果……就……”“即使……也……”等。然后通過造句等方式加強對這些關聯詞的認識,深入理解它們所表達的關系以及適用的情境。最后,在寫作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和恰當運用,并檢查文章的邏輯關系,對誤用、濫用的情況進行調整,讓文章的邏輯更加嚴密、條理更加清晰。
總之,在寫作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生活、錘煉語言、設計提綱、理清敘述順序和注重語言銜接等方式提升寫作能力。當然,寫作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認識世界、表達自我、溝通思想的重要方式,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要堅持多閱讀、多觀察、多表達,拓展寫作思維、豐富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技巧,讓作文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富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