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持續深化,產業新城蝶變升級,“通武廊”改革試驗取得創新突破,天津市武清區近年來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主力軍”、京津走廊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中國式現代化武清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武清地處京津之間,位于天津市西北部,與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共處京津冀核心位置,是京津發展主軸上“一軸四城”之一。“千年運河、百代滄桑”,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早迄元朝,“漕運之沖”的武清就曾呈現出我國北方商貿文化樞紐“潞水帆檣”的繁盛,留下許多盛景和傳說。而今,素有“京津黃金走廊”之稱的武清,是京津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武清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以天津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和武清區委“3+1+1”工作思路為重要抓手,舉全區之力高標準規劃建設武清京津產業新城,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雙高引領”產業發展,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高地。同時,以龍頭企業帶動和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為路徑,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培育鏈主企業、平臺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三類主體”,推動200余個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領域項目落地,鐵科院、特變電工、諾禾致源、怡和嘉業等龍頭企業齊聚武清,“燈塔工廠”“智能工廠”“柔性共享平臺”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新型工業化和制造強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武清全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2025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233.82億元,同比增長6.1%。在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武清京津產業新城從“謀篇布局”到“全面起勢”的華麗轉身,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藍圖勾勒”到“立體綻放”開始。
2025年7月上旬,《經濟》雜志社記者驅車來到京津產業新城,潔凈的街道、高聳的樓宇、整齊的廠房、川流不息的車輛,樓宇間綠植郁郁蔥蔥,園區內碧水藍天,一座現代化的新武清正在拔地而起。
以科技創新策源推動“新產業之城”發展
2023年9月,《武清京津產業新城規劃建設方案》經天津市政府批復實施。京津產業新城按照“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全域聯動”的整體布局,積極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臺、高端產業集聚新高地、京津科技人才創新城。
京津產業新城位于京津冀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節點,首都經濟圈的核心范圍。優越的區位優勢,使人身處產業新城,可以實現“半小時進京入衛、一小時上天下海”。京津城際鐵路在武清設站,還有16個高速路出口。據了解,京津產業新城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4+N”功能承接平臺之一,是“通武廊”一體化先行試驗區的重要載體之一。
創新決定著發展,在京津產業新城一批標志性創新平臺和高水平研發機構正在相繼落地,一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加快集聚,一批科技創新人才不斷匯集。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國重實驗室成功落地,清華超滑項目等3個項目已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累計建設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3家,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21家,區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19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16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95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74家、雛鷹企業494家、瞪羚企業38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34家。京津兩地優秀創新成果正在武清加速轉化。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京津產業新城著力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全域聯動”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其中,“一核”為21.98平方公里的科創先導區,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多點”為依托91.7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開發區等7個產業功能區,打造高端產業新引擎;“全域”為推動“一城一帶一商圈”融合貫通,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全力打造“3+3+4”產業體系,即培育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高端時尚消費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壯大裝備制造、汽車及核心部件、新材料3個優勢產業,布局未來智能、DNA存儲、新型儲能和前沿新材料4個未來產業。近年來累計引進項目7000余個,引資到位額約1200億元。形成了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輕工6條特色產業鏈條。聚集艾默生、麥格納等世界500強投資項目50余家,丹佛斯、特變電工等行業龍頭企業200余家。
京津產業新城科創先導區
美麗生態科創樣板城
環境也是生產力。在城市設計方面,產業新城科創先導區在充分挖掘武清獨特氣質、獨特精神、獨特文化,進一步理清發展內核、發展內涵、發展實力的基礎上,按照以人為本的創新驅動、產業協同、共享服務、生態筑底、人文塑韻“五元耦合”理念,確定了“一中心、三組團、一社區”的功能布局。其中,中央創新區CID深化環中央湖整體空間形態與建筑組群,規劃了“一湖一帶兩基地”,即創智央湖、總部經濟帶、智能科技研發孵化基地和生物醫藥研發孵化基地;產業加速組團規劃了未來方城,智能科技、生物醫藥轉化社區,打造科技企業總部集聚區;產業提升組團依托現有企業拓展高附加值產業環節,升級一批、轉型一批、收儲一批,打造六個特色“園中園”;新興產業組團以產業高端化、規模化為重點,規劃了國家級重大產業項目預留區、龍頭企業燈塔基地、隱形冠軍制造集群;綜合服務社區打造水綠交融、活力充沛、宜居宜業的品質生活社區。科創先導區努力打造“生態+創新”的全域公園網,有機連接公園、綠地、水系,形成串聯成網的綠色游憩空間和健身休閑慢行系統,營造生態與創新交融的新場景。
今年上半年,京津產業新城公司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雙高引領”,堅持項目為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項目引育、開發建設、資本運營、產業服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力推進科創先導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推動多領域合作落地落實,目前已累計引進高質量項目109個。同時,也積極營造科創氛圍,堅持“請進來”,成功主辦“生物醫藥產業校企握手鏈接會”“2025京津冀智能制造裝備協同發展大會”等活動,邀請院士、專家、企業家同時登臺,鏈接創新與產業,推動科技成果項目落地生根。堅持“走出去”,發揮天津市醫療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作用,赴北京、安徽、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開展招商活動,參與展會、論壇、中小型會議40余場,拓展項目資源,提高新城曝光度。與此同時,還積極發揮“企業之家”會客廳功能,舉辦各類活動10余場,鏈接高校院所30余個、院士及高水平專家項目80余個、投資機構30余家,形成了濃厚的產業氛圍。
目前,京津產業新城科創先導區正持續匯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貫通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產業培育全鏈條,積極引入一批產業鏈“研轉產用”一體化項目和專業科技服務平臺,推動創新平臺與產業功能區、區內企業高效互動,發揮科創引領、產業引領作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