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要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努力把京津科技和產業溢出效應承接好,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以協同創新的強大動能加快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暢通要素流動新通道。一是持續推動跨區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優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大力實施基礎研究合作專項,支持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跨區域開展重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引進京津優質科技創新資源,聚焦鋼鐵、化工等重點產業領域,為河北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二是打破制約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功能布局等影響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建立更加靈活、更多維度、更深層次的協調發展機制,構建“市場主導 + 政府引導”的區域市場運行機制,推動監管執法標準規范統一。三是構建靈活的創新要素共享和流動機制。加快推動跨區域流通的創新要素共同市場和共同平臺建設,完善要素互通互認機制,深化三地在人才、金融、土地、技術等要素市場的一體化機制改革,實現創新要素在三地的深度流動。四是加大京津冀創新資源的科學整合力度。整合區域創新資源,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完善協同創新服務體系。優化京津冀科技創新資源空間布局,促進創新資源開放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合作,推動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協同創新格局。

雄安科創中心集中打造全方位、高標準、一站式的科創服務體系,全面助力新區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圖為雄安科創中心外景 耿輝/攝
二、進一步強化創新聯結,深化協同創新新模式。一是以創新組織推動深度融合。構建一批深度融合的現代創新組織,提高京津冀協同創新聯系密度和協同強度,形成多類型、多元化主體緊密聯系的京津冀協同創新鏈、產業鏈、產業生態圈等。二是以創新服務推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京津研發設計、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戰略咨詢、檢驗檢測、會計法律等科技服務優勢,構建跨行政區域、輻射力強的協同創新服務體系,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不斷深化,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三是以園區協同推動深度融合。以實現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與津冀各類園區深度合作,強化京津冀各類園區與大院大所、重點院校創新合作,不斷提升各類園區的創新能力。
三、進一步創新承接模式,拓寬成果轉化新路徑。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區”。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密集、天津研發能力突出、河北產業基礎雄厚的比較優勢,在產業基礎好、承接能力強、發展環境優的地區,建設符合市場秩序的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區”。二是培優做強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載體。練好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內功”,完善科技、產業、金融對接平臺,共建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基地等,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渠道更暢通,促進更多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三是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能力。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著力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資源優化配置、產業升級轉移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積極推進疏解項目在河北落地。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實現協同發展高頻事項跨域通辦、異地可辦、同標辦理,更好滿足不同群體需求,讓京津創新資源和產業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作者為唐山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