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4月,中共遷西縣委召開全縣黨員干部革命傳統教育大會,宣讀了來自北京老干部的一封親筆信。寫信人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原冀熱遼區黨委書記兼行署主任、軍區司令員李運昌同志。
李運昌青年時期追隨李大釗參加革命,戎馬一生,抗戰時期是冀東(冀熱邊、冀熱遼)黨政軍主要領導者之一。他在晚年回訪遷西時說過多次:“遷西是我的第二故鄉,抗戰10多年,我到過遷西半數以上村莊,住就住過100多個。老區人民用小米供養了我們,用生命掩護了我們。在這里,我們八路軍如魚得水。”
李老來信在對遷西報送的《王平陸烈士傳》《魏春波烈士傳》和《長河川慘案紀實》等3篇征求意見稿表示肯定后,以凝重的筆觸回溯當年,高度評價了遷西老區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萬眾一心、抗戰到底的艱苦奮斗精神。
遷西位于長城要塞喜峰口內,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3年春,長城抗戰爆發,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地方各界愛國人士自發支援下浴血抗敵,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以殲敵5000人的輝煌戰績打破了“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由于國民黨南京政府實行單純軍事路線和“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最終導致長城抗戰失敗。日軍大舉入關,包括遷西在內的冀東人民處于侵華日軍長期殖民統治之下。
同年臘月,京東御侮救亡總會主任李運昌來到遷西,協助中共京東特委發動“遷安暴動”。由于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暴動失敗。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向各級黨部發出《關于華北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指示信。信中明確指出:“我黨在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團聚和組織一切抗日反漢奸的力量,來進行勝利的抗日反漢奸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李運昌調任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又一次深入遷西,在王平陸、閻達開等特委成員和魏春波、韓東征等黨員干部的協助下,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發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締造了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一支隊。1938年1月,該支隊首戰清河沿偽滿據點,王平陸為國捐軀,他以共產黨人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喚起了長城內外千百萬同胞,打響了冀東人民對日軍、漢奸開火的第一槍,揭開了1938年7月冀東人民抗日武裝起義(亦稱冀東暴動)的序幕。
這次大暴動以灤縣(今深州市)“巷北暴動”、遷西豐潤交界的“巖口暴動”為爆發點,冀東22縣10萬抗聯人揭竿而起,編成3路大軍39個總隊和10余個獨立大隊。抗日聯軍與挺進冀東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勝利會師并肩作戰,橫掃偽政權,相繼解放了9座縣城,把冀東抗戰形勢推向空前熱潮,其聲勢之大震驚中外,充分顯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強大動員力。暴動之初,時任冀熱邊特委書記王瑞清和冀東抗聯副總司令兼第二路軍總指揮李運昌就駐扎在西莊村。魏春波統戰聯絡各界,帶領家人和鄉親們參加暴動,成為特委領導的得力助手,被任命為抗聯顧問。當時,遷西成為大暴動中心區,約5000名青年男女參軍入伍。
然而,革命斗爭浪潮跌宕起伏。當年秋后,冀東抗聯隨四縱去平西整訓途中受挫,數萬人馬大部潰散。日偽瘋狂鎮壓暴動,中心區域一片白色恐怖。在極度困難的情勢下,李運昌司令員在遷西柳溝峪召開會議,發表振奮人心的動員講話。以此為轉折,抗聯收攏部隊,重振旗鼓,配合八路軍四縱留守冀東的3個小支隊,依托山區開辟游擊根據地。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首先在腰帶山麓地帶成立了豐灤遷抗日聯合縣委縣政府,又在長城沿線成立了遷遵興、遷青平聯合縣委縣政府。3個聯合縣以灤河為界,分割管轄遷西地區,與其他聯合縣相毗連,成為抗日機關、部隊賴以生存的抗日基本區,即堅持冀東敵后抗日游擊戰爭的核心基地。
在這里,以中共黨組織領導為核心,縣、區、村層層建立黨政軍群統戰組織,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家境貧富,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人出人,全民抗戰,為抗日部隊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后勤保障和休養生息的堅強堡壘。軍民并肩反“掃蕩”、反“治強”,還粉碎了日偽軍“集家并村”制造千里“無人區”的毒辣計劃。抗日根據地與敵偽統治區形成犬牙交錯態勢,在殘酷斗爭中逐步鞏固擴大。1943年,李運昌司令員帶領冀熱邊特委、行署和軍分區司令部機關進駐遷西北部長河川深山區,這里則成為長城內外全民抗戰的指揮中樞。
李老在信中回憶:“1942至1943年冀東環境殘酷,長河川是我們鞏固的根據地,這里建設了抗日一面政權,與敵偽斷絕了關系,是當時冀東黨政軍機關和部隊可靠后方,對抗日戰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因此,被敵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地要摧毀這塊根據地。”
他說的就是1943年10月,日軍主力獨立混成第八旅團執行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冀東秋冬季作戰計劃,在大批偽軍配合下對40余里長河川抗日根據地實施大“圍攻”,妄圖將抗日領導機關一網打盡。我抗日軍民同仇敵汽,奮力反擊,成功地掩護李運昌等首長和上千名機關干部,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并平安轉移。敵人撲了個空,便對長河川人民下了毒手,瘋狂實行反動的“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政策,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長河川慘案”。
據在東水峪、西水峪和黃槐峪等13個行政村40余個自然村調查統計,從10月6日(農歷九月初八)開始,數千日偽軍持續進行“梳篦”清剿長達21天。長河川干部群眾據守山林與敵周旋,隨時展開殊死搏斗,有的被點了“天燈”,有的被拋下山澗,有一婦女頭被劈掉還有孩子吃奶大慘案期間,日本法西斯屠殺抗日干部群眾282人,燒毀房屋2800余間,搶走畜禽11,140多頭(只)、板栗73萬余斤、水果100余萬斤,秋糧全部被燒光毀凈。
李運昌同志在信中激情寫道:“長河川人民是英勇的人民,堅貞不屈的人民,并未被敵人的暴行所嚇倒,在共產黨領導下繼續戰斗,一直到抗戰最后勝利。”
以長河川為代表的遷西革命老區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全民族抗戰,同心同德、英勇斗爭、前仆后繼,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和不可摧垮的銅墻鐵壁,充分印證了“統一戰線”與“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同等重要,共同構成了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
(作者單位:遷西縣委統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