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縣域眾多,以縣域為基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城鎮帶動、產業協同、要素流動等方面雖有成果,但仍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為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地推進我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需實施“五大行動”
一是實施縣域高質量發展能力培育行動。對于經濟欠發達且資源豐富的縣域,如張家口部分縣域,爭取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相關政策。對于經濟較發達且產業基礎較好的縣域,例如唐山部分縣域,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產業升級。二是實施縣城城鎮化載體能力提升行動。在環京津的縣域,如廊坊部分縣域,利用區位優勢,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和人口疏解。在遠離中心城市的縣域,如邢臺部分縣域,通過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導資金等要素向縣城集聚。三是實施小城鎮銜接城鄉能力強化行動。在農業大縣的小城鎮,如衡水部分縣域的小城鎮,明確以特色農業服務、農產品流通為產業定位,吸引周邊農民就業。在工業基礎較好的縣域小城鎮,如邯鄲部分縣域小城鎮,發展特色制造業。四是實施基于人口變動的村居整治行動。對于人口流出較多的“空心村”,如保定部分山區縣域的村莊,發展鄉村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對于人口流入較多的城郊村,如石家莊部分城郊村,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配套。五是實施基本農田“小塊變大塊”行動。在平原地區的縣域,如滄州部分縣域,大規模推廣“一戶一塊田”“一村一塊田”模式,利用平原地形優勢,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規模化、機械化農業。在山區、丘陵地區的縣域,如承德部分縣域,探索適合本地的農田整合模式,發展生態農業。
二、需完成“三大重點任務”
一是完成大城市周邊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環雄安新區的縣域,如雄縣周邊縣域,主動融入雄安新區產業協同合作。環石家莊的縣域,如鹿泉周邊縣域,與石家莊中心城區產業協作分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配套。二是完成農產品主產區城鄉融合重點發展任務。在衡水、滄州等農產品主產區縣域,鞏固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三是完成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在張家口、承德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建設創新要素流動體制機制,吸引生態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創新人才和技術。
三、想法及對策
一是適時啟動一批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在農產品主產區縣,如文安縣開展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試點;在糧食產銷區,如深南縣和饒陽縣之間探索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根據糧食生產和消費情況,制定補償標準和方式,保障種糧農民利益;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縣,開展“縱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試點,完善縱向生態保護補償。二是強化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要素保障。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在不同類型縣域開展以鄉鎮為基本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投融資支持方面,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縣、生態功能區縣的財政支持。三是深化探索農村“三權盤活”多元路徑。賦予農民更多選擇權時,鼓勵進城落戶農民將宅基地流轉用于發展鄉村民宿;搭建規范交易平臺,以縣域為單位整合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三權”退出改革,對集體經濟組織回購“三權”給予資金支持。四是賦予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強化“統”的功能方面,在不同縣域構建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服務體系;優化“分”的方式方面,在全省縣域保障農民承包權,建立健全小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五是探索推進農村社區化和產村融合改革。分類有序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探索推進村莊和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現代鄉村特色產業走廊;強化政策支持與保障,設立“產村融合”專項資金,在省級財政預算中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