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04;G311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縣域科技創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神經末梢”,是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縣域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作用。本文針對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有效模式開展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國科技管理體系,助力創新型省份、創新型國家建設目標的實現。
1文獻綜述
從2017年開始,國家對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和科技部相繼出臺文件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工作[1]。2018年,科技部印發《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指引》,開始在全國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型縣(市)[2]。2022年,科技部印發了《“十四五”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規劃》,要求發揮科技創新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縣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3]。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縣域創新驅動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學者們從多個角度開展了縣域創新相關研究,主要分為以下3個方面。
(1)縣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以及有關影響因素研究。童金杰等[4構建江西省縣域創新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標桿法和功效系數法定量測度與評價江西省100個縣(市、區)2019—2021年創新發展水平,分析采用不同評價方法得到結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蒙昱竹等[5]利用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AHP)構建指標體系,在時空演變趨勢、驅動創新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驅動力等方面對貴州省88個縣域進行研究。
(2)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縣域創新效率測度研究。肖松等對長三角、珠三角、中原等5大城市群所轄縣域為對象進行研究,采用DEA-BCC效率模型等研究方法,測算了縣域科技創新效率,采用障礙度模型識別影響縣域創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李玉龍等[7]以長三角江蘇、浙江、安徽3省153個縣(含縣級市)為分析對象,綜合運用投影尋蹤模型、擴展脫鉤指數和超效率SBM模型,研究了縣域創新投入與產出的綜合水平、脫鉤狀態及相對效率。
(3)以某地區或某種類型的縣為對象進行案例研究。黃大金等[8]剖析了近年來湖南縣域科技發展現狀,系統提出了不同生態區位縣域科技發展中技術與產業協同創新創業的重點,就切實加強對縣域科技改革政策的頂層設計和創新舉措進行了闡述。再奧博等分析了安徽省界首市的縣域創新生態構建中的主體、關系及創新要素,研究其在創新活動供給、創新活動需求、生態系統支撐、創新主體支持等面向全面創新的實踐,為其他縣域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可能借鑒。
通過梳理現有研究發現,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對縣一層面的測度、分析,缺少更宏觀層面的提升模式和管理經驗研究。本文以2017年以來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歷程為例,歸納總結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模式及經驗,進而為科技管理體系建設和相關科技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借鑒
2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
河北省縣域數量多、占地面積大,共有167個縣(市、區),縣域經濟在經濟體量中占比高,全省縣域經濟總量、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占全省的 61% 59% 和 55% 。但縣域的發展方式相對粗放,縣域經濟產業層次普遍偏低,耗能產業占比高,技術水平低,高端資源缺乏、轉型升級任務艱巨,推動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十三五”時期的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發展也面臨了諸多問題:(1)科技投入不足。各縣(市、區)2017年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平均僅為 0.64% ,全省為 1.04% 。(2)創新主體規模不大。企業作為縣域主要的創新主體,各縣(市、區)工商注冊企業數量中僅有 0.2% 的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 .5.4% 的企業為科技型中小企業。(3)創新要素集聚力不強。縣域普遍存在創新型企業少、高質量創新平臺不足、科技型領軍人才短缺等問題,有34個縣(市、區)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數量為零。(4)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超過 50% 的縣(市、區)沒有形成完整的科技服務鏈條,超過 20% 的縣(市、區)沒有一家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創業服務機構。
基于當時現狀,河北省在落實國家部署的基礎上,聚焦縣域科技投人不足、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創新要素集聚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等諸多突出問題,出臺并實施了諸多政策和措施,激勵縣域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構建了縣域科技創新的“河北模式”。
2.1 模式內容
2.1.1 政策體系
河北省將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納入《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0]中,提出推動縣域創新再上新臺階,大力實施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鼓勵縣域科技創新爭先進位;出臺了《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2019—2025年)》[1]以及配套的《關于加快推進縣域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1《關于聯動實施“四個一批”項目推動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方案》I3等政策文件,明確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具體舉措,構建省市縣聯動協作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機制。
2.1.2 角色分工
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共涉及4類角色。
(1)省級科技管理部門。負責強化模式的頂層設計,統籌推動縣域創新發展工作,管理縣域創新能力專項資金。(2)市級科技管理部門。負責對本地區縣域創新工作加強指導和支持,發揮全市科技創新核心引導作用,加強在科技投入、體系建設、政策落實等方面的工作。(3)縣級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門。負責落實省市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謀劃本地區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建設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科技創新發展機制。(4)省級科技管理專業機構。負責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工作,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撰寫分析報告,為服務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2. 1.3 推進路徑
河北省創新發展模式的推進路徑為構建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監測評價全省167個縣(市、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發展情況,合理劃分各縣科技創新能力等級,提出提升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舉措和重點任務,定期發布各縣科技創新能力評估報告,實施獎勵機制,組建科技創新智力輔導隊,加快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1)指標體系。研究制定了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賦予各指標不同權重,從5個方面設置一級指標,包含17項二級指標,對各縣(市、區)年度科技創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形成縣域科技創新統計監測評價長效工作機制(見表1)。指標設置上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定量指標的數據來源既包括法定統計數據也包括科技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改委等行業主管部門數據;定性指標通過專家論證打分以及成果認定等方式確定指標得分數值。
(2)監測評價。通過河北省縣市區科技創新管理服務系統和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數據庫,采用統一填報資料、統一數據口徑和統一測算方法的方式,每年開展監測評價,通過指標量化打分,形成每個縣的科技創新能力總得分,根據得分劃分為A、B、C3類縣,以此形成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機制。
(3)獎勵機制。河北省依據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結果,每年安排億元以上專項資金對成績突出的縣給予獎勵支持,出臺《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獎勵資金實施細則》[14],加強資金的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另外,河北省統籌省級科技專項資金,對省市縣開展的科技工作會商以及縣域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平臺建設、重大創新活動等給予專項資金支持,設立了支持市縣科技創新及科學普及專項,對縣域科技特派員、縣域科學普及、“三區”科技人員給予了重點支出。
(4)幫扶指導。河北省從4方面有針對性的為各縣開展幫扶指導:一是河北省每年以監測評價結果為依據,為各縣編寫科技創新年度評估報告,協助各縣查找問題短板,明確任務目標。二是組建科技創新輔導團,經常性開展縣級科技創新調研和培訓,發現并協調解決縣級科技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建立了科技特派員、產業科技特派團、企業科技特派團“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匯聚了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為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型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編制了省級科技管理業務操作指南,匯集了全省科技管理業務38項,涵蓋了縣級科技部門推進縣域創新所需開展的主要業務,為縣級科技部門從事日常管理提供重要參考。
(5)宣傳報道。河北省政府每年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縣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結果。同時,借助各種傳播媒介,營造全省重視縣域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在門戶網站上開設了縣域科技創新宣傳專欄,在微信公眾號河北科技上創辦書記縣長話創新活動,加強對縣域創新典型案例和創新訪談的宣傳報道,培樹縣域科技創新先進典型。整體模式,如圖1所示。
2.2模式特點
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模式加強了省市縣共同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協作貫通,形成了“省級帶動—市級推動一縣級驅動—省市縣聯動”的縣域科技創新發展體系。該模式在注重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同時,更加突出政策的導向性和激勵性,也提升政策實施的可操作性和精準性。
(1)突出可操作性。該模式針對河北省科技創新發展重點以及縣域科技創新薄弱環節,提出了成系統、可操作的抓手,形成指導縣級科技管理部門的教科書,徹底解決了各縣對科技創新不會抓的窘境,確保模式采取的各項措施能落實、有實效。
(2)突出精準性。該模式根據全省各縣科技創新基礎、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發展方向的不同,提出加強區域創新發展頂層設計、強化科技創新組織保障等9條縣域創新發展的共性任務,針對不同等次的縣又提出了個性化的任務,形成縣級科技創新的“指揮棒”,指導各縣明確重點、精準發力。
(3)突出導向性。該模式制定了一套科學的監測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包含的各項指標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創新投人的增加對創新主體的壯大具有積極作用。創新主體能夠創造新的創新條件。創新投入、創新主體、創新條件相互作用推動創新產出。創新產出的增多為縣域創新環境的提升改善夯實了基礎。良好的創新環境又進一步帶動縣域增加創新投入、培養創新主體、優化創新條件。創新管理在整個流程中起到調節資源分配,補強創新鏈條的薄弱環節,推動整個創新循環流暢運行的作用。整體關系如圖2所示。
(4)突出激勵性。省政府辦公廳根據各縣科技創新能力進行監測評價結果,每年公布各縣科技創新能力的水平和檔次,對科技創新能力層次提升的縣給予獎勵支持,引導各縣把發展的戰略基點轉移到科技創新上,激發縣級政府科技工作積極性。
2.3模式成效
模式實施以來,河北省167個縣的創新能力得分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根據2024年評價結果,全省縣域創新能力平均得分增速達到 9.8% ,共有144個縣獲得了獎勵資金,占全省167個縣的 85.7% 。多個縣將縣域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結果納入對科技部門的考核指標中,將提升縣域創新能力寫人當地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模式成效顯著。
(1)創新積極性增強。在市級層面,各地市對縣域科技創新工作的統籌力度不斷加大,紛紛出臺了本地區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組織全市范圍內的縣域創新能力提升培訓會和推進會。在縣級層面,縣委、縣政府積極落實或出臺制定各類科技創新政策、實施各類科技創新方案,越來越多的縣走向創新驅動發展軌道。
(2)投入持續增加。2023年,河北省縣域地方財政科技支出較模式實施初期翻了一倍,占到全省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的 50% 以上,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突破億元的縣達到10個,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比超過 2% 的縣達到22個,137個縣地方財政科技支出較2022年實現不同幅度的增長,61個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3)創新企業壯大。截至2023年年底,河北省縣域高新技術企業是模式實施初期的4.2倍,27個縣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百家;縣域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的近 90% ,較模式實施初期增長4.3萬家。
(4)創新資源集聚。縣域創新服務體系布局更加貼近產業發展需求,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縣域布局省級以上研發平臺、省級以上園區基地、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均較“十四五”初期實現了翻倍增長。同時,縣域企業研發條件進一步改善。截至2023年年底,河北省共有75個縣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3河北省與國家及其他省份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做法對比
3.1與國家及各省創新型縣(市)建設對比
2018年,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科技部印發《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指引》,開始在全國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型縣(市)[2]。截至2023年,全國共有144個創新型縣(市)建設縣(市),其中,首批52個縣(市),第二批92個縣(市)。在建設流程上,通過縣(市)政府申報,由省級科技管理部門向科技部推薦并指導縣(市)編制建設方案,科技部組織專家開展咨詢評議并實地考察后批準建設名單,之后開始組織建設,3年建設期結束后進行驗收。同時,各省也參照科技部的建設方式,積極開展省級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
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與創新型縣(市)建設在目的上是相同的,但在推進方法、支持方式和引導方向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一是推進方法上。河北省的模式是以縣域創新能力監測評價為起點,對全省所有的縣(市、區)進行覆蓋式的評價,營造比拼趕超的氛圍,促進全省縣域能力的共同提升。創新型縣(市)建設以建設方案編制為起點,由科技創新能力具有優勢的縣市進行申報并組織建設,以優秀縣(市)為重點,突出示范帶動效應。二是支持方式上。河北省的模式通過評價結果認定縣域能力提升情況,對先進縣和提升快速的縣給予資金支持,資金的使用不與具體的任務掛鉤,由縣級政府自行支配用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獎勵性。創新型縣(市)建設獲得批準建設后,給予建設資金支持,與具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任務掛鉤,突出任務性。三是引導方向上。河北模式構建了一套統一的指標體系進行縣域創新能力監測評價,實現了各縣之間和不同年度之間的可對比性,著重引導全省所有縣(市、區)在基礎性和通用性的創新能力上進行提升。創新型縣(市)建設,縣市可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定位,選擇建設主題。在創新型縣(市)建設指標體系中,除了通用指標外,可以自行選擇部分特色指標,更加側重對典型縣(市)的先進性和特色性進行示范。
3.2與其他省份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典型做法對比
2017年之后,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出臺了本省關于推進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本省推進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整體計劃、主要任務和遠景目標,但大部分省份是把縣域科技創新發展融入加強科技投入、建設科技平臺,集聚科技人才,加速企業培養,加快產業升級、科技助力扶貧等各項科技工作中,分別推動。如江蘇省發布江蘇縣域科創指數,整合了江蘇各縣(市、區)來自政府授權的公共數據、持牌機構數據、第三方平臺數據等合規數據資源,從科創投資意愿、科創投資能力、科創技術能力、科創集聚能力4個方面構建了指標體系,為各縣的科創發展能力提供評價依據[15]。云南省大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和縣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建設,共支持建設33個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和123個縣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搭建了省、州(市)、縣(市、區)3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推縣域經濟社會早日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6]
相比之下,河北省的模式縣域創新政策具有一定的體系性,盡量覆蓋大部分縣域創新相關內容,但在部分政策的實施深度上有所欠缺。其他各省促進縣域創新典型做法均是基于當地的科技創新情況,在創新能力監測評價、財政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中有選擇地開展,實施得更加細致和深入,但覆蓋面有所欠缺,各省之間的政策有很大的相互學習借鑒價值。
4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各縣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推動了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創新驅動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但該模式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也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整體目標逐漸滯后。隨著“十四五”進入收官之年,河北省開始謀劃“十五五”科技創新發展的新目標和新思路,部分評價指標數據較指標設定初期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例如,評價創新主體建設情況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指標,2022年年底,全省已有34個縣(市、區)達到了該指標的滿分值百家以上,僅有11個縣(市、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足10家,大部分縣也較評價初期實現了翻倍增長。由此可見,該指標的評分標準已無法完全體現指標設定的帶動效果。
(2)先進縣的帶動和集群效應不足。已經有部分縣形成了自身的創新發展模式,但在省級層面還沒有對這些經驗模式進行歸納總結,針對經濟產業等基礎條件相似的縣進行推廣,從而導致這些經驗的帶動引領效果還不能完全顯現。同時,縣域之間沒有形成協同創新、集群攻堅的體系,發展較快的縣和發展落后的縣之間沒有形成積極的帶動效應,同區域、同產業、同基礎的縣也沒有形成科技創新凝聚力,縣域產業創新發展的上下游還沒有完全有效銜接。
(3)分類指導施策有待完善。對比國家層面的政策和其他先進省市的措施,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缺乏對不同類型縣的特色性和先進性的側重與培養。如國家層面對創新型縣建設設定了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生態文明或民生改善等主題,由創新型縣提出建設方案,突出了縣域創新的自身特點和發展定位。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雖然提出了分類施策,明確了重點抓手,但由于要覆蓋全省167個縣(市、區),所以模式注重河北省科技創新整體布局,難以突出不同類型、不同基礎、不同區域的縣發展方向。
5對策建議
基于模式實施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調整頂層設計。適應新的科技創新發展形勢,明確今后一段時期內縣域創新重點工作,面向“十五五”出臺新的規劃確定工作目標,不斷優化調整縣域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對現有指標未能覆蓋到的重點方面進行補充完善,對于評分并對指標評分標準進一步調整和測算,以滿足新時期科技創新發展的需要。
(2)推動縣域創新集群發展。梳理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示范典型,分類形成經驗清單,為不同類型的縣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有益借鑒。以部分先進縣形成的縣域創新模式為樣板,帶動周邊地理位置相近、經濟基礎相當、科技水平相同、產業發展方向相似的縣進行協同創新,建立一批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為引領的重點縣域創新集群,形成各有特色、優勢互補的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格局,打造縣域之間的科技創新
“生態體系”。
(3)深化分類施策指導。根據新時期科技創新重點任務以及縣域不同的產業類型和科技創新基礎,對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抓手進一步明確和深化,對縣域發展定位特點進行整體分類,錨定區域優勢和發展特色,實現對重點任務的支持和指導,分類深入實施創新應用場景建設、科技招商引資、科技成果轉化等措施,在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的前提下,形成不同類型、不同基礎、不同區域的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特色。
6結語
通過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的實施,河北省縣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眾多縣域創新高地逐漸形成,縣域創新引領帶動作用顯著增強,縣域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縣域科技創新已成為創新型河北建設的重要力量。但通過與國家及其他省份相關政策對比,也應清醒地看到河北省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加以改進完善。本文希望通過對河北省推動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模式的研究,為縣域科技創新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為全國的縣域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寶貴建議。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EB/0L].(2017-05-24)[2024-09-3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7-05/24/content_5196268.htm.
[2]科技部.關于印發《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指引》的通知[EB/OL].(2018-08-15)[2024-09-31].http://kjt. jl. gov. cn/xwzx/tztg/201808/P020180828561864252393.pdf.
[3]科技部.關于印發《“十四五”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EB/OL].(2022-06-26)[2024-09-31].https://www. most. gov. 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2/202206/t20220627_181307.html.
[4]童金杰,高燕,李濤.江西省縣域創新發展水平測度方法及其評價結果的穩定性:基于專家賦權與熵值賦權的比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3(18):70-78.
[5]蒙昱竹,郝振龍,王雪.區域創新能力的時空演變、驅動因素與動力升級:以貴州縣域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4(15):96-109.
[6]肖松,鄒小偉,張永薇,等.我國五大城市群縣域科技創新效率空間分異與障礙因子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4(12):35-46.
[7]李玉龍,崔梓涵.長三角縣域創新投入與產出脫鉤關系及效率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21(2):31-38.
[8]黃大金,彭芳.湖南省“十三五”縣域科技創新創業重點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7(4):116-122.
[9]冉奧博,呂曉荷,余暢.面向全面創新的縣域創新生態構建研究:以安徽省界首市為例[J].科學管理研究,2023(1) :106-111.
[10]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2021-11-17)[2024-09-31]. https://kjt. hebei.gov.cn/hebkjt/xxgk2020/228104/228107/2024122418373632102/index.html.
[11]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2019—2025年)》的通知[EB/OL].(2019-01-27)[2024-09-31].http://www.hebei. gov. cn/columns/6ab4836f-5178-4d49-9017-4ef098a0b219/202308/31/1ad86127-e7c3-4fdc-a9a2-aa02428d6725.html.
[12]河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縣域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4-01-22)[2020-10-16].https://kjt.hebei.gov.cn/hebkjt/xxgk2020/228104/228108/228109/
2024122418304714572/index.html.
[13]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印發《關于聯動實施“四個一批”項目推動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04-22)[2024-09-31].https://kjt.hebei.gov. cn/hebkjt/xwzx15/tzgg35/sttz15/2024122418344753647/index.html.
[14]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獎勵資金實施細則》的通知[EB/OL].(2023-01-09)[2024-09-31].https://kjt. hebei. gov.cn/hebkjt/xxgk2020/228104/228108/228110/2025010616451683922/index.html.
[15]新華日報.江蘇縣域科創指數發布[EB/OL]. (2024-01-22)[2024-09-31]. https://xh.xhby. net/ pc/layout/202401/22/node_15.html.
[16]云南省科學技術廳.云南省科技廳對云南省政協第十三屆第二次全體會議第077號提案的答復[EB/OL].(2024-06-14)[2024-09-31]. https://kjt. yn.gov. cn/html/2O24/rendadaibiaojianyihezhengxietianbanligongzuo_0614/3009018.html.
(編輯姚鑫)
Research 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ls of county 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 Yuchen,GAO Yuan * (Heb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hijiazhuang O5Oo31,China)
Abstract:Since 2O17,thestate has madeaseries of important arrng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counties,and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counties in China has entered anew stage.Based onthe implementationof thestate’srelevant 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of counties,Hebei Province has focusedonthe prominent problemsof county-level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aken theleadin initiating and implementingaseries of measures,andconstructed the“Hebei Model”of county-level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rough the studyof HebeiProvince’s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of county-level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content,characteristicsand achievementsof the model have been summarizedand refined.Bycomparing with thepracticesof promoting countylevel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andother provincesand cities,relevant experiences have been borrowed,an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of the model havebeen analyzed.Combin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development,suggestions andopin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model of county-level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have beenput forward,providing useful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county-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countyinnovation;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ceand technologypolicy;development mode;Hebe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