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009(2025)04-0112-05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 of County Urban-Rural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Urban-Rural Integration
LI De-ming
(Gansu Provinci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Lanzhou 73oooo,China)
Abstract:Promoting the integrateddevelopment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t thecounty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advancing the equalizationof public services and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urban-rural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emphasizes optimizing thealocation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equity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to foster the wellroundeddevelopmentof students inboth setings.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of urban-rural educational integrationattecountylevelfacesaseriesofchalenges:anuneven distributionof educationalresources,with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in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n irrational layou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leading to overcrowdedurban schools alongside thehollowing-outof ruraleducation;and inadequate supporting policies foreducational reform,with issues such as school enrollment for migrant children remaining unresolved.To address thesechallnges and advance urban-ruraleducationalintegration,thefolowing measures shouldbetaken,firstly,establishing acollborative mechanism betweenurbanandrural education,actively developing“urban-rural educational aliances”,secondly, strengthening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oaddressits shortcomings,thirdly,acelerating the application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county-level;educational integration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整體發展、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保障群體公平發展作為推進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主要任務。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逐漸成為制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鄉發展失衡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還深刻地影響了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多個公共服務領域。在這一背景下,教育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成為實現城鄉融合、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政策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通過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力圖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然而,在縣域這一特殊場域,由于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和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城鄉融合的大背景下推動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本文梳理了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導向,并從教育發展的外部支撐條件出發,系統分析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進而提出相應的發展路徑。
一、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
教育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導向
縣域教育嵌入在縣域社會中,與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同時也受制于以縣為主的教育財政管理體制、縣域教育觀念的相似性以及縣域教育要素流動的逐步常態化等因素[2]。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從政策層面逐步加大了對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明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目標、路徑和實施要求。同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城鄉教育一體化與鄉村振興政策相互聯動,我國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基礎設施改善和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當前,需要從縣域這一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出發,更加全面認識到縣域教育問題的獨特性和復雜性,找準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方向。
(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實現城鄉教育公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教育公平不僅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更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然而,我國縣域教育資源存在分布不均衡問題,縣城地區的教育條件相對較好,而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城鄉之間出現教育不平等問題,影響教育公平。因此,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導向之一即為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以促進城鄉之間的教育公平[3],調整縣城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優勢地位,使優質學校、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設施在縣域范圍內共享。通過促進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合理配置與共享,打破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壁壘,推進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使農村地區學生也能夠享受到縣城地區的教育資源,提升其學習水平與未來競爭力,進而實現教育公平以促進社會整體發展與共同富裕。
(二)改革教育教學方式,促進城鄉學生全面發展
新時代的教育倡導全面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中,全面素質教育也是現實導向之一。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4],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且這一負面影響在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且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表現得更為明顯。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急需改革教育教學方式以促進城鄉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推動全面素質教育,在縣域范圍內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科選擇權,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服務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使他們具備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好適應城鎮化需求,具備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能力,加速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進程。
(三)加快城鄉教育數字化轉型,縮小城鄉教育數字鴻溝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數字化成為推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在城鄉融合背景下,通過創新城鄉教育數字化發展,不僅能夠破解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更能為實現教育強國自標注入強大動力。城鄉教育發展長期存在“數字鴻溝”,特別是在偏遠農村地區,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數字教育資源匱乏、教師數字化素養不足,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教育公平的實現。而在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創新城鄉教育數字化,可以搭建城鄉教育資源共享的橋梁,推動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二、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
教育一體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背景下,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已成為推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舉措。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城鄉教育一體化仍面臨多重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阻礙了城鄉教育的協同發展,亟需深入研究和解決。
(一)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明顯
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縣城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豐富,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則相對匱乏,嚴重限制了農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其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我國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的影響。一方面,長期以來,受我國以戶籍為核心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城鄉之間要素流動受阻,使得縣城與農村在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口吸引力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縣城地區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投人,而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教育資源配置相對有限。這種差異導致了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分配,加劇了城鄉間教育差距。另一方面,我國教育體制內同樣存在著縣城與農村之間的二元結構,使得縣城學校與農村學校在教育資源投入方面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差異,即縣城學校憑借縣城優質的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師資和教育資源,形成了教育資源的集聚效應,而農村學校則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和教育設施短缺等問題。二是快速城鎮化導致城鄉教育差距快速拉大。近年來,為緩解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現象,改善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投人,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扶持力度,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農村特崗教師計劃等。然而,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等條件限制,政策的傾斜扶持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短期內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二)城鄉教育資源布局不合理,縣城學校擁擠與鄉村教育空心化問題并存
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還面臨教育資源布局不合理問題,存在城鎮學校擁擠現象和鄉村教育空心化問題,進一步對縣域城鄉教育質量及其一體化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順利推進與高質量發展。究其原因,一是縣城優質教育資源聚集,吸引大量受教育人口。由于縣城資源的集中分配,許多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縣城的核心區域,吸引了大量學生和家長選擇就近入學。這導致了一些縣城學校擁有龐大的學生規模,大班額問題嚴重,教室緊張,師生比例失衡。學生數量超出學校承載能力,給教學秩序和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二是鄉村地區落后的教育條件難以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學生向城鎮流失。鄉村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的現實條件,教育經費投入有限,難以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質量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而這一缺陷直接導致鄉村學生流向縣城。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的學校建設長期以來相對滯后,地方政府在規劃學校布局時相對忽視了農村地區的教育需求,致使部分農村地區學校的數量嚴重不足,為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與更高的教育質量,越來越多農村家庭不得不選擇將子女送到縣城接受教育,這種人口流動加速了鄉村地區的人口減少,進而導致學校數量進一步減少,在螺旋式的負向演進中,使得學校成為鄉村地域的稀缺空間資源[5],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縣城學校的擁擠現象。三是鄉村地區教師待遇保障不足,致使教師向外流失。當前鄉村地區本身經濟較為落后,難以為教師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與發展機會,導致教師在鄉村地區從事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不足,優秀的教師傾向于流向待遇較好的縣城地區從事教育工作,教師隊伍質量下降,進而對鄉村教育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縣域教育發展過程中,政府存在將更多資源傾斜至教育質量較高的縣城中學的現象,“讓優更優”,卻忽視了“讓差不差”,致使縣城教育進一步擠占鄉村教育資源,鄉村地區教師與學生均進一步向外流動,鄉村地區教育空心化問題加劇。
(三)教育改革配套政策不健全,隨遷子女入學等問題亟待解決
新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帶來了大量人口流動和教育需求的變化,但相應的教育改革相對滯后。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時間跨度較長,往往無法及時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需求變化,導致教育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脫節。新型城鎮化還帶來了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如隨遷子女教育、職業教育等。然而,現有的教育體系和政策往往無法充分滿足這些需求。例如,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機會等都需要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一定困難。由于長期以來縣城教育資源的過度集中,一些優質學校集中在縣城核心區域,而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這使得隨遷子女往往只能選擇就近的學校,但這些學校可能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戶籍限制和學區劃分也加劇了隨遷子女人學問題。許多地方根據戶籍和學區進行學校招生,使得隨遷子女只能選擇到所屬學區的學校就讀。然而,由于戶籍限制和學區劃分的存在,一些熱門學校招生壓力巨大,導致隨遷子女難以進人優質學校,成為他們接受良好教育的阻礙。
三、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
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實踐路徑
縣域教育具有顯著的共同體意蘊,具體表現為一種融合共同體[6]。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是在縣域范圍內,促進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推動城鄉教育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城鄉教育的協同發展。這一發展路徑旨在解決城鄉教育差距問題,提高農村地區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有助于彌補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縣城教育資源相對集中,而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匱乏,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城鄉融合背景下,縣域城鄉教育應首先從以下方面出發,使城鄉教育資源得到更加平衡地分配,從而提高農村地區的教育質量和水平,進而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一)建立城鄉教育協作機制,積極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
建立城鄉教育協作機制是解決城鄉教育不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協作機制確保城鄉學生享有相同的教育機會,減少教育不平等現象,共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縣域城鄉教育社會的協調發展。一方面,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是推動城鄉教育協作發展的關鍵環節[7]。縣城教育應發揮其輻射帶頭作用,幫扶鄉村地區解決其教育質量低下問題。將縣城學校與鄉村學校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助。縣城學校可以向鄉村學校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包括教材、教具、圖書等;同時也可以派遣優秀的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提高鄉村學校的教學水平。縣域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可以促進城鄉教育形成良性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共同提升辦學質量。另一方面,城鄉學校互動交流是推動城鄉教育協作發展的重要方式。城鄉學校之間可以組織教師交流活動與學生交流項目等,讓城市學校的師生深入了解農村教育,增強對鄉村學校的關注和支持;同時,也讓鄉村學校的師生有機會接觸城市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通過這種互動與交流,可以實現資源的互通有無,相互借鑒提升,促進城鄉教育的共同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通過城區給予農村資金、人才等簡單做法來支持農村教育加快發展,而是通過加大城鄉資源整合和對接力度,充分發揮城鄉教育雙方的優勢,實現城鄉教育的“雙強共榮\"[8]。城鄉教育協作機制的建立也應以實現城鄉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基礎,避免簡單的平均主義理念,打破城鄉間教育資源單向流動的現狀,用協作替代“輸血”。
(二)加強鄉村教育建設,補齊鄉村教育發展短板
在推進中國式的縣域教育現代化過程中,鄉村教育作為縣域教育發展中相對落后的一環,亟需多措并舉加快補齊其發展短板,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進而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以充分發揮縣域教育的潛力和優勢,實現縣域教育現代化,為縣域的每個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和發展前景,適應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一方面,應加強鄉村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教育公平具有關鍵作用,因此要著力培養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鄉村教師隊伍。當前縣域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的數量、結構和素質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異。加強鄉村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應加強對農村地區教師的培訓和支持,通過加強鄉村教師培訓,引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可以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改善鄉村教師專業知識不足、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進而提升鄉村學校的整體辦學質量;二應鼓勵優秀縣城教師到農村地區任教或開展教學指導,促進師資交流以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可以通過搭建城鄉教師互動平臺,建立名師工作室、城鄉社交群等來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互動和教育信息共享,有利于提升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應加強鄉村學校的標準化建設。鄉村學校應該建設好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確保基本建設、裝備和辦學條件達到標準要求,提供適宜的教學設施、教育技術設備和教學資源,確保教學環境的安全和舒適。具體而言,鄉村教育標準化建設發展一應改善教育教學和生活環境,滿足基本需求;二應著力打造溫馨的鄉村校園,提升鄉村教育的吸引力;三應改善學生的食宿條件,提供良好的衛生設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美化校園景觀,增加文化氛圍;四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和外出研學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以外,政府還應加大對鄉村學校的投人,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支持,通過教育薪酬傾斜、晉升機會提高等激勵性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前往鄉村偏遠落后地區任教,緩解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
(三)加快數字技術應用,提升城鄉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導向及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縣域城鄉教育一體化在改善基礎設施、師資隊伍等外部支撐條件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上,還應把握數字時代新機遇,加快數字化轉型,突破信息化發展的瓶頸,以數字技術應用提升城鄉教育教學質量。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智慧屏等信息化設備來呈現課堂內容,擺脫枯燥單一的粉筆板書。為了實現城鄉居民義務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均等化,需要持續增加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并確保信息化設備的均等分配。首先,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購買信息化設備,并采取傾斜性政策,及時補充鄉村急需的數字終端信息設備以滿足多媒體教學的需求。通過網絡的應用,學生不再受地域限制,眼界得以開闊。這不僅有利于弱化城鄉地區的差異,還有助于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將傳統的被動課堂轉變為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課堂。其次,需要加強縣域城鄉校園網絡建設,推廣校園網的普及,實現網絡高速運轉,為資源暢通傳輸提供設備基礎,確保教育信息的暢通傳輸。同時,應加大對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最后,推廣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創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李春玲,張晴.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縣域教育:從城鄉分割格局到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2(4):2-18.
[2]郭叢斌,朱昱治,曹連喆,等.新高考改革是否拉大縣域高中和地級市高中的差距[J].高等教育研究,2023,44(11):44-53.
[3]宋延飛.全學段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縣域教育高地[J].江蘇教育,2023(36):43-47.
[4]游憶,萬小芬.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策略[J].安順學院學報,2021(4):94-98.
[5]劉遠杰,蘇敏靜.“優質均衡”抑或“高質量”——縣域教育改革發展之困及其化解[J].教育學術月刊,2023(9):42-49.
[6]石亞兵.中國式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與推進路徑[J].中州學刊,2023(6):97-105.
[7」秦玉友.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推進中縣域教育發展戰略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22(24):1-7.
[8]褚宏啟.城鄉教育一體化:體系重構與制度創新中國教育二元結構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9(11):3-10,26.
[責任編輯:馬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