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強調核心素養本位。小學數學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引導學生提升數學思維水平,為其在數學學科領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新課前導入,點燃學生探索興趣
于小學教學體系而言,數學學科占據關鍵地位,但其枯燥性與抽象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難以跟上課堂節奏、無法與教師有效互動時,課堂教學便會陷入惡性循環,致使學生學習熱情愈發低落、教師教學質量每況愈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優化并創新課堂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助力學生融入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以《圓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在課堂上開展“圓形偵探大作戰”活動:教室里隱藏著神秘的“圓形大盜”,請把它們找出來并收集證據。教師為每件圓形物品創設一個故事,如圓桌騎士的秘密、消失的披薩頂端等,引發學生探討這些物品中圓的秘密的興趣。這樣新穎、有趣的課前導入,能激活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欲望,促進他們深度思考。
創新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潛能
數學知識與生活的深度融合,能夠促成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良性互動,既貼合新課標要求,又讓學生洞悉“課本”與“生活”的緊密關聯,于熟悉場景中剖析、運用、感悟知識,進而提升創新能力與綜合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融入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化解實際難題的思維模式,提升其實踐應用能力。教師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情境,為學生搭建廣闊的發展平臺,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于實踐中感悟,實現思維拓展,形成創新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以《統計》一課為例,教師可創設“主題班會”教學情境:班會要準備橘子、蘋果、香蕉這三種水果,那么每種水果該準備多少呢?引導學生探索統計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同步提升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
創新問題架構,驅動學生深度學習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摒棄填鴨式單向灌輸,轉向以學生自主探索為核心的引導式教學。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自主探究意識相對薄弱。要想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巧妙設置引導問題。別具匠心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升其思維創新能力。
以《圓錐的體積》一課為例,教師可創設引導問題: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個公式嗎?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圓柱與圓錐體積的關系嗎?在公式推導過程中,你認為哪個步驟最有趣或最富有挑戰性?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架構,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思考與更深層次的探究,從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
創新作業設計,厚植學生運用能力
立足核心素養本位,如何踐行“控量減負,創新增效”的育人理念,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挑戰。就小學數學而言,教師要以優化和創新作業設計為突破口,通過融入趣味性、益智性、親子性、層次性及探究性等多元作業任務,真正將減負目標落到實處;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深切體會數學學科的獨特魅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提升其實踐與應用能力。
以《年、月、日》一課為例,教師以“家庭規劃”為主題,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制定一年的家庭計劃,如五一節去旅游、六一節去游樂場、國慶節學習新的技能等。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拉近學生與家長的關系,讓學生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家庭參與感、幸福感,體會學習的價值與意義,進而以更積極、飽滿的態度投入學習,實現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