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日益凸顯,人們對綠色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究其根本,綠色與健康、高質量等密不可分。然而,據Science最近數據顯示,醫療行業每年大約產生20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凈排放量的 4.4% ,因此,醫療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綠色醫療是將綠色理念和技術融入醫療服務的全過程,通過減少醫療廢物、降低能耗、優化醫療流程等方式,實現醫療行業的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2010年2月,中國醫院協會建筑系統研究分會提出綠色醫院除了要求建筑設施“綠色”以外,還應涵蓋“綠色醫療”和“綠色管理”。[此外,綠色醫療應該有公園一樣的就診環境,綠色醫療應是清潔的醫療,搭配暢通的服務流程。綠色醫療應更加關注患者安全,主動減少醫源傷害,共建醫患和諧等。這是人們的良好愿望,也是社會文明進步與醫療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醫療不僅有助于緩解環境壓力,而且能夠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醫療體驗。因此,綠色醫療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公眾對于綠色醫療的了解程度以及選擇意愿尚不清楚。這不僅影響了綠色醫療的推廣和應用,也對醫療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挑戰。因此,公眾對于綠色醫療的認知存在哪些特征值得人們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深入探討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差異,并分析其原因和影響。通過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差異進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群體對于綠色醫療理念的理解、接受程度及其影響因素。這將有助于醫療機構和相關部門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宣傳和教育策略,推動綠色醫療理念的普及,提高公眾對于綠色醫療的認知和接受度。同時,通過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差異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不同群體在醫療資源配置方面的偏好和需求差異,從而為醫療機構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案,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醫療成本,促進醫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文獻綜述
從現有研究看,綠色醫療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采用綠色可持續建設與運營的綠色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縮短康復時間。與傳統醫院相比,綠色醫院可以通過優化運營管理實現運行能耗和成本的降低,從而加快投資回收。3在綠色醫院建設與管理領域,羊軼駒等對國內外綠色醫院評估體系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全面梳理,為我國綠色醫院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在綠色醫院的評價標準上,王樹峰以綠色醫療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以醫療質量、醫療安全、人性化服務以及優質的診療環境為重要的評價核心。5王崗等以深圳大學附屬醫院為例,深入探討了綠色醫院建筑的規劃要點。以上研究均為本文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研究方法
(一) 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線上線下的問卷調查獲取數據,問卷調查于2024年4月9日實施,共發放417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73份。
(二)關鍵變量
本文納入的自變量包括人口學特征、社會經濟特征、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狀況以及行為特征變量。人口學特征所選取的變量主要包括性別、民族、年齡、學歷、所在城市等級、居住地區及職業;社會經濟特征所選取的變量主要包括收入情況以及是否有醫療保險;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狀況所選取的變量主要包括自己是否有殘疾、家人是否有殘疾以及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行為特征所選取的變量主要包括是否經常運動鍛煉以及是否有吸煙史或飲酒習慣。
本文納人的因變量包括感知和意愿兩個維度。其中,感知維度分為知識和意識兩個部分,意愿維度分為選擇和支付兩個部分。具體而言,感知維度中的知識感知包括對醫療綠色化的定義了解程度、對醫療綠色化實踐和方法的了解程度、是否了解醫療綠色化的相關政策或補貼、是否了解醫療綠色化的相關機構或項目、認為醫療綠色化與環境保護之間是否有關聯以及對醫療綠色化目的和意義的認識;意識感知包括是否認為醫療綠色化對患者有益、對醫療綠色化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認為醫療綠色化對環境和健康有何益處。意愿維度中的選擇意愿包括對倡導和支持醫療綠色化行為的態度、是否愿意選擇醫療綠色化、是否采取過與醫療綠色化相關的行動以及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和實踐醫療綠色化的原則和方法;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愿意為醫療綠色化支付額外費用以及愿意為醫療綠色化服務支付的額外費用占月收入的百分比。
(三)統計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SPSS27.0進行統計分析。具體而言,首先,對研究對象的不同人口學特征、社會經濟特征、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狀況、行為特征變量等情況進行統計描述;其次,用秩和檢驗研究不同性別、民族、年齡、學歷、所在城市等級、居住地區、職業、收入情況、殘疾情況、家人殘疾情況、運動鍛煉頻率、醫療保險情況、吸煙史、飲酒習慣、家族遺傳病史的組間差異,分析影響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性的因素;最后,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探索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性的影響因素情況。本文中的檢驗水準 ∝ 設置為 0.05
三、結果
(一) 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的秩和檢驗
不同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的相關因素比較的秩和檢驗結果詳見表1。
研究結果顯示,公眾對于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差異在年齡( P=0.008 、學歷( Plt;0.001 0、所在城市等級( P=0.032 、居住地區( P=0.006 和職業( P=0.01 )等方面相對顯著,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其中,年齡在36歲以上的公眾認知程度小于18歲以下和18-35歲的公眾;學歷越高者,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越高,其中,碩士及以上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最高,本科或大專以及高中或中專以下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皆低于碩士及以上的公眾;同時,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也隨所在城市的等級遞增而依次增加。其中,一線城市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最高,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最低;居住地區為城市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較高,農村的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較低;醫務工作者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高于醫學生,醫學生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高于其他職業。
(二)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性的線性回歸分析
本文以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程度為因變量,以性別、民族、年齡、學歷、所在城市等級、居住地區、職業、收入情況、是否有殘疾、家人是否有殘疾、是否經常運動鍛煉、是否有醫療保險、是否有吸煙史、是否有飲酒習慣、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P=0.003 )、學歷( Plt;0.001 )職業( P=0.032 0是公眾對醫療綠色化認知差異性的影響因素,統計分析結果詳見表2。


四、討論
研究發現,年輕群體相較于年長群體對醫療綠色化有著更加深人的理解。這可能與年輕一代成長在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中有關,他們更加關注環境問題,傾向于接受和倡導新的環保理念,而老年人對于新的環保理念、思想、內容的接受性較差,其環保思想和環保方法主要遵循老一代的環保理念,一定程度上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內容脫節。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年輕人更容易接觸到醫療綠色化的相關信息,這也促進了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關注。
學歷層次對公眾醫療綠色化認知的影響同樣顯著。張立宇、胡建偉等認為,學歷可以從信賴度、專業度、同理度等方面影響人們對于綠色消費的態度、認知和行為。由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綠色消費報告提出,“綠色中國”正逐步成為社會共識,同時,公眾對綠色商品的認可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其中,高學歷者會更加關注綠色商品消費。8高學歷群體往往有著更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識儲備,他們通常接受過更加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具備更強的信息篩選和分析能力,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評估醫療綠色化的意義和價值。此外,高學歷人群也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和公共事務,對醫療綠色化這類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議題往往有著更高的關注度。
職業背景對公眾醫療綠色化認知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不同職業群體由于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職業需求的不同,對于醫療綠色化的認知也存在顯著差異。例如,醫學生和醫療衛生行業的從業者由于直接參與醫療服務提供,對醫療綠色化的意義和價值往往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這種職業背景的差異導致了不同職業群體對于醫療綠色化認知上的多樣性。
除了年齡、學歷和職業以外,所在城市等級、居住地區等因素也對公眾的醫療綠色化認知產生了一定影響。例如,大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公眾由于接觸到的信息和資源更加豐富多樣,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也更加全面和深入。而農村地區和小城市的公眾由于信息相對閉塞、資源有限,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可能相對滯后和淺顯。楊玉浩指出,經過近十年的數據分析可以觀察到,城鄉之間在醫療衛生人才配置上存在顯著的不均衡性。通過時間序列的預測分析可以預見到,農村地區要達到城市在2012年的醫療衛生人才水平,尚需經歷一段相對較長的發展歷程。[由此可見,城市地區的醫療資源遠比農村豐富,公眾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因此更容易接受醫療綠色化的理念。
在媒體與綠色消費之間,綠色認知扮演著完全中介變量的角色。這意味著,媒體導向能夠提升消費者的綠色認知,進而促進綠色消費行為的產生。[1]因此,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加強宣傳教育,廣泛宣傳醫療綠色化的概念、意義和實踐案例,提高公眾對醫療綠色化的認知度和理解度。另外,也可以組織專家學者、醫護人員等開展醫療綠色化科普講座、義診等活動,向公眾普及綠色醫療的知識和技術,從而增強公眾對綠色醫療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五、結束語
本文發現,公眾對于綠色醫療的認知在年齡、學歷、所在城市等級、居住地區和職業等變量上差異顯著。同時,回歸結果顯示,年齡、學歷、職業是導致公眾對綠色醫療存在認知差異性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馬麗娜,王錦茹.綠色供應鏈視角下數字技術與環境績效的關系:基于醫療行業數據的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23(12):264-268.
[2] 代瑾.綠色醫院標準初成[J].中國醫院院長,2010(22):34.
[3] 秦榮昌.“互聯網 + 綠色醫院建設節能技術綜述[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6(09):60-63.
[4] 羊軼駒,曾娜,沈敏學,等.綠色醫院的國內外發展現狀[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09):949-953.
[5] 王樹峰.“綠色醫院\"建設是現代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J].中國醫院,2010,14(12):2-6+1.
[6]王崗,賈敬龍,田少斌.深圳大學附屬醫院綠色醫院設計思考[J].中外建筑,2012(07):95-99.
[7]張立宇,胡建偉,武競春.學歷對于消費者選購綠色食品的“態度一認知一行為”的影響分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05):25-27.
[8]何志毅,楊少瓊.對綠色消費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4(03):4-10.
[9]楊玉浩.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的供給困境與教育反思[J].醫學與哲學,2023,44(12):5-9.
[10]董直慶,趙賀,胡晟明.綠色技術創新對醫療衛生條件存在選擇性偏好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02):79-90+147.
[11]陳韋呈.媒體導向、綠色認知對消費者綠色購買行為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