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獎章上淬煉出“服務”二字。

他就是業務運作部副主任張楓。
田貼心:卡車司機的油管家
“怎么沒見張經理?往常他都會來打招呼的。”“張經理今天不在啊,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庇袝r候張楓不在加油站,卡車司機們紛紛向工作人員詢問。
在卡車司機圈里,張楓卻有著一塊獨特的“金字招牌”。每當看到卡車司機進站,他總是快步迎上前,熟練引導車輛???;遇到熟面孔,更能精準說出對方的購物偏好。久而久之,“找張楓”成了卡車司機圈里的默契,他的名字也隨著口碑在卡車司機中口口相傳。
自2016年起,他先后搭建了18個大型微信群,化身“線上服務站”:天氣預警、周邊食宿信息、道路救援聯系方式、施工改道提醒凡是司機需要的資訊,他都逐一收集整理,第一時間通過平臺推送。近年來,他進一步整合站內客戶群體,打造“油價早知道\"專屬信息平臺,結合微信紅包互動活躍社群,實時同步各站點油價動態。
他是卡車司機口中的“貼心管家”,用18個微信群織就溫暖服務網;他是農牧民心里的“及時雨”,將2000噸農資送到春耕一線;他更是員工眼中的“領航人”,帶出162座加油站的精兵強將。他先后獲評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全區技術能手、中國石油油品銷售“贏銷能人”、百座明星加油站經理等榮譽。
為精準服務黑、吉、遼三省過境運輸車輛,張楓創新推出“三綁定”模式一綁定物流企業、綁定沿線加油站、綁定貨運司機群體,構建起“物流+ 加油站 + 貨運司機”三位一體溝通平臺。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共享,他成功打造出一條貫穿赤峰全境的“運輸綠色通道”。
據統計,多年來他已累計為卡車司機提供免費救援聯絡服務近千人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無界,溫暖隨行”的承諾。
王暖心:農民的及時雨
“張經理,加油站離咱田地太遠,來回加油太費時間,眼瞅著播種的日子要過了!”農戶老周望著遠處排隊加油的農機,急得直躁腳。張楓說:“您別著急!我們會根據大家的需求,直接把油送到田間地頭,保證不耽誤農時!”
在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為保障農業生產用油需求,助力地方農業發展,張楓積極行動。他主動協調各鄉鎮蘇木、供銷合作社、農機機構負責人,向他們詳細了解各區域的春耕備耕情況,積極宣傳公司柴油、農資、潤滑油的惠民政策,與當地政府部門緊密聯系,以真實的數據源為依據,詳細統計春耕備耕土地面積,多方調研農機客戶,預測春耕用油的市場總量,提前做好資源調配、政策宣傳、服務準備。
“中國草都”阿魯科爾沁旗集中連片紫花苜蓿種植面積達107萬畝。面對巨大的農資市場需求,張楓積極與家庭牧場、草業集團進行需求對接,為農牧民提供優質化肥近2000噸。按照“做足提前量、擴大周轉量、滿足需求量”的原則,分兩批組織購進尿素1700余噸,為農牧業有序復工復產、穩定市場、提升銷售奠定了基礎。
“最近農資價格增增漲,種地成本高得離譜。”“可愁死了,算下來一畝地利潤又少了一大截?!泵撠毠匀豪锵⒌蔚雾憘€不停。張楓看到群消息后:“大家別著急,咱們現在油品團購有優惠,化肥也有補貼政策,我將政策發群里了,大家可以看看,一起把種地成本降下來!”
張楓充分依托鄉鎮蘇木、供銷聯社、農機系統內的宣傳陣地,打通了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他進入當地脫貧攻堅群,實時發布農柴、潤滑油、農資促銷信息,直接與農牧民“面對面”交流;進入當地農機系統、鄉鎮蘇木信息發布群,實實在在地跟農牧民近距離接觸,宣傳中國石油的優惠政策,實時為農牧民答疑解惑。
田匠心:員工的領航人
“張經理,剛才那位顧客非說加的油不夠量,吵著要退錢,這可怎么辦?”小李急得額頭冒汗。張楓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先別急,咱們調出檢測報告給顧客看,再用監控回放加油過程,有理有據地解釋,溝通時態度一定要誠懇,把顧客的疑慮打消?!?/p>
在加油站的日常工作中,張楓將專業知識化作實踐“寶典”傾囊相授。
他多次參加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內蒙古銷售公司舉辦的職工技能競賽、技術大比武等活動,多次榮獲油品儲運調和操作工一等獎,也因此被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全區技術能手”。
他將自己在參加比武、考評、技師考試、內訓師等方面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參加上級公司各類培訓學到的先進做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組織開展“師徒結對”指導,現場為員工演示操作流程,帶動全員規范操作,用真實案例分析服務技巧,從客戶溝通話術到突發狀況處理,毫無保留地傳授心得。
在他的悉心教導下,新員工快速成長為業務骨干,老員工也在交流中深化了專業認知。這種言傳身教的傳承,不僅讓團隊服務、形象、素質和管理上都有了新提升,更讓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代代延續。
今年5月,張楓獲評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他用“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管理哲學詮釋新時代勞模精神,正如其常說的“每個規范動作都是對客戶的承諾”。
如今,胸前的工牌從“加油員”到“團隊副經理”再到“業務部門副主任”,變化的不僅是服務半徑從1座加油站擴展至162座加油站,更是將20年積淀的“現場智慧”轉化為管理創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