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3-0141-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3.036
Impactofleisureagricultureand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on farmers'incomegrowthinAnhuiProvince
XUE Bo
(Anhui Provinc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Evaluation Center,Anhu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ResearchInstitute,Hefei230051,China)
AbstractTo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ed income increase for farmers and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rural areas,basedon time series data from Anhui Provincein 2O14 to 2O23,through unit roottests and cointegration tests,the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was judged,anda vectorautoregresson model wasconstruct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farmers’income growth,and targete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dustries can significantlyand positively promote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level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studyarea,buttheircontributionrate needs tobe improved.Tothis end,the follw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and establish a sound mechanism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level of rural tertiary industriesand increase thevalue-added incomeof farmers’industries;improve 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andsupport,and enhance theeffctivenessof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strengthen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and enhance the human capitaloffarmers.This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similar regions.
Key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farmers’income growth;regressionanalysis; variance decomposition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了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優勢,是旅游業的一種業態創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通過產業融合、三產聯動等方式實現農村產業興旺并提高農民收人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2。關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研究較多,多數學者認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能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帶動農特產品銷售、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渠道實現農民收入增長。朱長寧等基于江蘇省盱眙縣鄉村旅游地區2015年和2020年的農戶收人數據,研究發展鄉村旅游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結果顯示,參與鄉村旅游業對農戶家庭總收人、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均有明顯增加效應。李田雨4基于河南省18個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河南農旅融合對農民增收的影響,結果顯示,該地農旅融合對農民增收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梁鵬5調查研究了湖北武漢黃陂區鄉村旅游業發展對農民收入增長變化的影響,結果顯示,游客消費水平、產業規模、自然稟賦3個變量對農民收入的提高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有學者研究認為,在部分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會帶來環境破壞、物價上漲等影響[6]。
本文選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等指標,進行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建立基于2014—2023年時間序列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并進行方差分解,以分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安徽省農民增收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2個指標,衡量研究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選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指標,衡量研究區農民增收水平。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休閑農業統計年鑒》《安徽省統計年鑒》以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官方網站。

1.2研究方法
1.2.1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 利用Eviwes9.0軟件檢驗各變量的單位根,如果時間序列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存在單位根,則說明時間序列數據是非平穩的,回歸分析時易出現“偽回歸\"現象,使得分析結果偏離現實情況。因此,在原始數據的檢驗過程中,通常采用ADF檢驗法對變量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假設時間序列存在單位根,如果t值小于t臨界值或 P 值小于0.05,則在 5% 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表明序列是平穩的,不存在單位根;否則接受原假設,表明序列是不平穩的,存在單位根。利用恩格爾一格蘭杰(EG)兩步法對變量進行協整檢驗,先做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回歸模型,然后檢驗回歸殘差的平穩性,從而判斷變量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1.2.2向量自回歸模型 建立基于時間序列的向量自回歸模型,以分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向量自回歸模型是基于數據的統計性質建立的,在模型的每一個方程中,把系統中每一個內生變量作為系統中所有內生變量的滯后值來構造模型,從而估計出全部內生變量的動態關系。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和預測隨機擾動對系統的動態沖擊,以及沖擊的正負、大小及持續時間。滯后階數 p 的向量自回歸模型表達如式(1)。
Yt=α1Yt-1+α2Yt-2+…+αpYt-p+βXt+μt(1)
式中, Yt 為 n 維內生變量向量, Xt 為 m 維外生變量向量, ?Atμξt 是 n 維誤差向量, α1,α2,…,αp, β 是待估系數矩陣。
2結果與分析
2.1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結果
各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YS)水平值為-0.773,一階差分值為-3.584,且差異在0.05水平下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拒絕存在單位根,即不存在單位根,表明YS序列在一階差分下是平穩的,即YS序列是一階單整序列。同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JD)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nc)也是一階單整序列。這說明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趨勢一致,可進一步分析變量間是否存在穩定的長期關系。

回歸殘差 et 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殘差的水平值差異在0.05水平下具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表明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說明因變量、自變量之間均存在協整關系。

2.2 向量自回歸分析結果
運用向量自回歸模型,構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對研究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分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研究區農民增收的影響。向量自回歸分析結果(圖1\~2)表明,研究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自身存在較強的正反饋系統,在無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研究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遞增狀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受到一個正向沖擊后,從第1期開始會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產生負向影響,第2期后變為穩定的正向影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對研究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有穩定的正向促進作用。同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對研究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樣有穩定的正向促進作用。

(A)Inc對Inc的反應程度;(B)YS對Inc的反應程度。

(A)Inc 對 Inc 的反應程度;(B)JD對Inc的反應程度。
圖2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脈沖響應
2.3方差分解結果
分別對各變量前10期進行方差分解(表4),結果表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自身的貢獻率最大,從第1期的 100% 降到第10期的 96.980% ,并趨于穩定;其次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貢獻率,從第1期的 0% 增至第10期的 3.020% 。這說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較小,影響程度有限。同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影響程度也是有限的。

3討論與建議
3.1討論
本文基于安徽省2014一2023年的時間序列數據,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安徽省農民增收的影響。結果表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均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正向促進作用,但貢獻率均有待提升,影響程度有待增強。原因可能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暫未形成高質量產品體系和產業體系。一方面,融合度和創新度有待提高,多數文旅產品暫處于觀光階段,文化旅游產品優質供給有待增加,旅游產品開發層次有待提升,旅游特色需更加鮮明,旅游類型需更加豐富,真正符合市場需求、具有市場吸引力的休閑度假產品業態有待培育。現有旅游供給的產品創新和項目研發仍需加強,暫未能深入挖掘對接細分目標人群需求,缺乏與新鮮體驗相匹配的場景營造、業態塑造。另一方面,產品形態以單體為主,缺乏體系性產品,旅游產品的產業鏈水平、集群化程度有待提升。
3.2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建議
為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對研究區農民增收的影響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3.2.1健全產業發展機制 硬件設施是提供旅游服務的基礎條件,應統籌利用各類資金加快推進硬件設施建設,重點傾斜支持資源稟賦好、基礎較薄弱的地區,為鄉村旅游發展打牢硬件基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激勵農民和企業參與鄉村旅游建設。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形成“互聯網 + 鄉村旅游\"模式,打造本地網紅打卡景點,吸引更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客流。通過媒體投放、跨界合作、創意視頻等,進行連環推廣、全方位宣傳,助力農產品產銷以及鄉村旅游資源和品牌宣傳推廣。
3.2.2提高三產融合水平 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鏈條長、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能夠聯農帶農的產業,增加農業產業增值收益。推動“種養 + 結合、產業鏈再造,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壯大休閑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民宿、農村電商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吸引更多農民融入產業鏈分工,形成利益共同體。積極推進鄉村旅游產業與教育、康養、高科技農業、娛樂等多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鄉村旅游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釋放鄉村旅游產業對本地整體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給本地區農民帶來更多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從而增加工資性收入。
3.2.3完善聯農帶農機制 強化帶動效益與提升帶動能力相結合,提高增收成效。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綁定農戶、龍頭企業綁定專業合作社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合作方式,引導農戶積極參與產業發展,深度融人農業產業鏈,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建立合理的土地評估標準,優化選擇土地流轉方式,提升土地流轉績效,注重對農民權益的保護[7]。做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支持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盤活農戶閑置宅基地和住宅,合理分配增值收益8
3.2.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授課等方式,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農民,開展農家菜烹調、民俗文化服務、旅店管理、服務禮儀等技能、技藝培訓,不斷增強其職業素養、業務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提高人力資本價值,讓農民更深人參與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中,更多享受產業發展紅利。
綜上,本文選取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等指標,分析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對安徽省農民增收的影響。結果表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能正向促進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但其貢獻率有待提高,即影響程度有限?;诖耍岢鼋∪a業發展機制,提高鄉村三產融合水平,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針對性建議,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陸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策略探索[J].農業經濟,2024(7):81-82.
[2]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4):2-12.
[3]朱長寧,魯慶堯.鄉村旅游發展對農戶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匹配倍差法[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3):155-167.
[4]李田雨.河南省農旅融合對農民增收的影響研究[D].鄭州:河南工業大學,2024.
[5]梁鵬.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發展對農民增收的影響研究:以武漢市黃陂區為例[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4.
[6]ZHOU J X. Statu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ofenvironmentalpollution inChina’sruraltourismdevelopment[J].Natureenvironmentandpollutiontechnology,2018,17(2):543-549.
[7]王兆成.農旅融合背景下休閑農業對農戶收入的影響[J].農業研究與應用,2024,37(2):135-142.
[8]楊亞琴.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析與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13):180-183.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