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文本中的知識和概念,化抽象為具體,其在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為提高學生的看圖技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在圖內關系的解讀中,通過延伸時空維度和關注局部細節,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圖像;在圖際關系的構建中,強調多維整合與差異中的共性,促進對圖像信息的全面整合;在圖文關系的互動中,注重標題與正文的相互呼應,更加全面地把握文本的核心含義。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圖畫占據重要位置,這反映了編者對小學生注意力特點和興趣的理解,突顯了圖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幫助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培養圖像解讀能力成為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關鍵。然而,許多學生尚未充分形成有效的圖像解讀能力,表現為對圖像重要性認識不足、解讀效果差,且缺乏系統的看圖策略。盡管教育者推行圖文并茂的閱讀學習,但仍有學生難以從圖像中提取關鍵信息,影響了閱讀效果。本文基于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探討提升小學生看圖技能的策略,以及促進其閱讀能力和圖像解讀能力同步發展。
聚焦圖內關系,深化圖像解讀
1.延展時空,拓展視域
在閱讀技能的培養中,橫向空間延展和縱向時間延展是提升學生理解圖像和文本關系的重要策略。橫向空間延展通過讓學生關注圖中人物的狀態、行為和環境的互動,幫助其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變化??v向時間延展則幫助學生將圖像與歷史背景相結合,引導其理解事件的發展脈絡和歷史意義。兩種延展策略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文本內容的情感波動,進而提高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和歷史認知。
在閱讀實踐中,教育者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作為橋梁,實現橫向空間延展。例如,在《七律·長征》中,課文配了《紅軍過雪山》這幅描繪紅軍戰士在極端條件下相互扶持的插圖。這幅插圖不僅展示了嚴峻的自然環境,還通過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傳達了紅軍戰士在長征期間所面臨的挑戰。教育者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插圖內容。例如,這些戰士的表情和動作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情感?他們為什么需要互相攙扶?這種互助精神如何反映長征的艱難?這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從細節入手,感知紅軍戰士的不屈意志和堅韌品質??v向時間延展則為學生提供了從歷史角度解讀圖像和文本的機會。課文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表達了紅軍戰士在歷經艱險后重獲新生的喜悅。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段歷史,教育者可以補充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鼓勵學生探討:長征為何是一場艱巨的考驗?紅軍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態度的?通過了解紅軍穿越雪山草地時遇到的困難,以及戰士們的犧牲精神,學生能更好地領會紅軍在絕境中展現的革命樂觀主義和頑強斗志。
2.關注局部,分整有度
在看圖閱讀時,一些學生對圖像形成了一個整體印象,卻忽略了對圖像局部細節的深度解析。圖像的每個部分都可能藏有關鍵信息,局部細節常常能提供額外的情感線索和背景知識,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因此,教育者應當指導學生在關注圖像整體構圖的同時,學會從細微之處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對比分析圖像的整體與局部,揭示潛在的差異,為解讀文本主題增添多層次的理解。學生可以運用“整體一局部一整體”的分析策略,在細致入微的觀察中提升閱讀技巧,深化對圖像傳達信息的領悟,進而更加透徹地把握文本的核心意義。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中,兩幅插圖展現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和內心渴望。第一幅插圖描繪了小女孩在寒冷的年夜里赤腳走在街道上的場景,周圍溫暖的燈光與她孤單的身影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她的孤獨與無助。第二幅插圖展現了小女孩擦亮火柴后與奶奶相擁的幻象,溫暖的火光和慈愛的奶奶傳達了她渴望被愛的心情和對溫暖幸福的期望。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小女孩的腳步、表情和姿勢等圖像細節,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孤寂,隨后將這些局部信息與圖像的整體氛圍結合,從而全面理解小女孩的悲慘境遇。通過對比分析這兩幅插圖,學生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凄苦的現實生活以及她內心的希冀,進而更好地領悟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
聚焦圖際關系,構建圖像聯系
1.一體多面,多元共建
圖際關系中的“一體多面”通過不同情境下的多幅圖像展現同一主體的變化。每幅圖描繪了該主體的不同狀態,這些狀態通常在時間、環境或情感上相互關聯。通過多角度呈現,學生可以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刻地認識主體的多維特征,全面構建文本的主題意義。教育者應當鼓勵學生對比分析這些圖像之間的差異,探索它們之間的連續性和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視覺素養。
在課文《一塊奶酪》中,兩幅對比鮮明的插圖展現了螞蟻隊伍在面對誘惑與規則時的心理變化與行為轉變,體現了圖際關系中的“一體多面”特征。第一幅圖中,一些小螞蟻在搬運糧食時被一塊金黃誘人的奶酪吸引,紛紛踞起腳尖、觸角輕顫,流露出內心的渴望,而螞蟻隊長則神情嚴肅、觸角筆直,仿佛在重申規則、強調紀律,畫面營造出“規則在前,誘惑難擋”的緊張氛圍。教師可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提出以下問題:你覺得螞蟻隊長的站姿和表情說明了什么?小螞蟻們的動作又反映出怎樣的心理?幫助學生體會角色間的沖突與故事張力。第二幅圖中,螞蟻隊長命令最小的螞蟻品嘗奶酪渣后,隊伍迅速恢復秩序,螞蟻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搬運奶酪。它們神情愉悅,螞蟻隊長走在前方回望,畫面色調相較第一幅更為明亮,展現出公平決策后團隊的凝聚力與干勁。教師可適時拋出問題:現在螞蟻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隊長這樣處理是合理的?引導學生觀察和對比對兩幅圖,把握螞蟻們從“內心掙扎”到“齊心協力”的情節演進,理解螞蟻隊長以身作則、團結友愛的榜樣作用,從而在視覺與文本融合中深化對“遵守規則、化解矛盾、團結協作”主題的理解。
2.多維一體,求同存異
圖際關系中的“多維一體”指的是通過多幅圖片呈現事物的多樣性和共通性。盡管這些圖片展現的對象和角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指向同一主題或核心思想,幫助學生從不同視角挖掘事物的共同本質。這種多維呈現能夠幫助學生識別事物的多重面貌,在不斷對比中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教育者的引導應側重幫助學生發現不同圖像之間的相關性,探究它們如何共同呈現同一主題,或者如何從不同角度揭示出主題的深層含義。以“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解讀圖像,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立體地把握課文的核心內容。
在《畫楊桃》一課中,插圖同時展示了楊桃的兩種不同形態:正面和切面(五角星狀)。插圖雖然呈現了同樣的果實,卻從兩個視角展示了楊桃的形狀特點。在課文中,“我”從教室前排觀察楊桃,看到楊桃的形態與通常的果實樣子不同一它像五角星,而不是普通的圓形。教育者可以通過插圖引導學生思考觀察角度如何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設置如下問題:為什么楊桃從不同角度看起來這么不同?你覺得從哪個角度看楊桃更像它自己?如果你站在前排,看到的楊桃會是什么樣子?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角度對觀察結果的影響,鼓勵他們思考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視角。教育者還可以進一步探討同學對“我”畫的楊桃感到好笑的反應,并引導學生討論:當別人看事物的方式與我們不一樣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結果自然也不同,重要的是學會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而非急于評判對錯。通過討論,學生不僅能學到如何觀察事物,還能從中獲得處理生活中不同意見與觀點的智慧。
聚焦圖文關系,強化內容交互
1.關聯標題,鎖定焦點
在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標題與插圖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重點。標題作為文章的概括,直接反映了文本的主題,而插圖則通過直觀的視覺呈現對主題進行補充和深化。當插圖與標題內容相契合時,它們共同作用于學生,增強了學生對文章核心思想的理解。例如,在兒歌《剪窗花》中,標題“剪窗花”直接點明課文主旨,兒歌旁邊的插圖通過形象的畫面展現了剪紙藝術的形態和文化內涵,為學生進一步領會文章的意義提供了形象化支持。
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引導學生將插圖與標題相互對照,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剪窗花的文化背景和內涵。插圖中展示的“喜上眉梢”和“福娃抱魚”剪紙作品,不僅呈現了剪紙藝術的形態美,還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教育者可以對插圖進行補充介紹,解釋“喜上眉稍”象征著幸福和吉祥,‘福娃抱魚”代表著對富貴和安康的祝愿,“雞鴨一起”則體現了農村生活的和諧美好,充滿生氣與活力,以此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剪紙藝術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教育者還可以和美術學科設計跨學科活動,讓學生設計圖樣并動手剪窗花,踐行文本內容,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他們對民俗藝術的認同和理解。
2.關聯正文,充實內容
將圖文關系緊密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課文中的插圖往往是以圖像形式對文本進行補充與印證,通過形象化的方式表達文本中的具體情節或概念。插圖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看圖推理,進一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教育者應引導學生注意圖文之間的互動,特別是二者之間的具體聯系,如通過插圖中的細節推測和驗證正文的內容,進而拓展學生的觀察力、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的插圖通過三個連續的場景,生動展示了小蝌蚪的成長歷程,有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其尋找媽媽的旅程。這些插圖依次展現了小蝌蚪長出后腿、前腿,并逐漸失去尾巴的過程,每個階段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小蝌蚪的生長形態特征,也象征著它一步步接近成長的目標一一找到媽媽。每一幅圖都捕捉到小蝌蚪成長的不同瞬間,而將這三幅圖連貫起來,則構成了一個從小蝌蚪到成體青蛙的完整轉變過程。教育者可以將這些插圖作為學生強化閱讀理解的支架,引導他們進行觀察,并結合文本內容思考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經歷的成長變化。教育者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小蝌蚪為什么要尋找媽媽?它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圖文結合的框架下進行深入探討,增強他們對生物成長變化的認知。教育者還可以組織看圖敘事活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每一幅插圖所代表的生物變化階段,并根據插圖順序描述小蝌蚪的成長與尋母之旅,從而加深他們對生物生長變化規律的認識。
圖文結合的閱讀方式使學生既能直觀地感知文本內容,又能通過圖像的輔助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多維度的閱讀學習體驗,幫助他們通過閱讀和分析插圖的方式提高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長期而言,提升學生的讀圖技能有助于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未來,教育者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求,靈活設計圖文結合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觀察力與思維深度,推動他們在不斷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持續前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長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