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和道德規范,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黃河頌》一課為例,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入手,探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以期為廣大語文教師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教育 "滲透路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日益受到重視。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道德智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然而,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對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有效的方法?;诖?,筆者以《黃河頌》一課為例,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路徑展開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可行性
(一)語文學科的人文底蘊
語文學科以漢語言文字為載體,傳承著中華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血脈。語文教材中眾多文化經典,如詩詞歌賦、古文名篇等,既是民族智慧和審美追求的結晶,也飽含著傳統美德和價值理念的精髓。[1]這些文化瑰寶猶如一座座璀璨的智慧寶庫,為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最為豐厚的滋養。語文教師應立足學科本位,發掘教材內在的傳統文化因子,創設沉浸式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汲取傳統文化的精神營養。
(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多元文化沖擊下,學生更需要民族文化這一精神高地的護佑,用傳統美德涵養心性,用文化自信堅定信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正契合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奠定高尚人格的基石。另一方面,對民族文化的親近體驗,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
(一)課前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在教學《黃河頌》一課前,語文教師精心設計導入環節,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一方面,利用多媒體展示黃河流經的名勝古跡和沿岸的民俗風情,如壺口瀑布、華山、龍門石窟等,讓學生直觀感受黃河的雄偉壯闊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另一方面,搜集并講述一些膾炙人口的黃河故事、傳說,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激發學生了解黃河文化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了解的關于黃河的詩詞歌賦、歷史典故,帶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走近黃河,感受黃河的魅力,點燃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之火。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前導入,學生對黃河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和探究黃河文化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課中探究,引導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內涵
教學《黃河頌》這一富有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課文時,語文教師著力引導學生探究和感悟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勾畫關鍵詞句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品析課文中對黃河的生動描繪。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等,感受作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接著,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句,體會其中蘊含的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教師還可講解屈原《九歌·河伯》、李白《將進酒》等名篇中的黃河意象,幫助學生領會黃河象征的磅礴氣勢和堅韌品格。[2]在探究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補充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治水文化、移民文化等內容,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如何繼承和弘揚黃河兒女的愛國情懷和進取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
(三)課后拓展,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教師在課后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1.布置學生搜集整理更多的黃河詩詞、歌謠、故事等,制作成電子手抄報,在班級開展黃河文化交流會,互相欣賞學習,共同提高文化素養。2.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參觀黃河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距離感受黃河兒女的愛國熱情和奮斗歷程。也可到黃河岸邊采風,用詩歌、散文、繪畫等形式抒發感受黃河的情感體驗。3.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利用假期,沿著黃河一路探尋,追溯黃河流域深厚的歷史人文,用腳步丈量黃河兒女的奮斗足跡,在游學中厚植愛國情懷。4.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以“黃河頌”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引導學生用筆觸描繪心中的黃河風采。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后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了對黃河文化的理解,內化了黃河兒女的優秀品質,樹立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才能喚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傳統文化,使其獲得情感體驗、汲取智慧營養。同時,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還需形成合力,為學生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創造良好環境,共同推動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培苗。
參考文獻:
[1]陳曉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探究[J].品位·經典,2023(20):171-172.
[2]肖洪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亞太教育,2023(0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