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劇的今天,如何讓2.8億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從“被動養老”轉向“主動享老”?2025年4月的珠海,一場匯聚全國老年教育專業人士的研討會,給出了充滿詩意的答案一一老年大學與老年雜志,正是照亮銀齡生活的“兩束光”。
時代之光:老年大學與雜志的雙重使命
在研討會上,副校長沈建新分享了一個案例:該校72歲的學員王阿姨跟所有學員一樣,非常積極地在課堂上學習用AI工具“DeepSeek”撰寫回憶錄,并開心地表示:“這樣的學習既能記錄人生故事,還能接觸新技術,退休生活太有趣了。”這一幕折射出中國老年教育的深刻變革一一既要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又要破解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難題。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研究院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述指出:
“老年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讓每個老年人都能觸達教育資源。\"
與老年大學的實體課堂不同,《老年人》雜志以另一種形式浸潤著銀齡生活。《老年人》雜志陳燦在論壇上分享了湖南長沙83歲退休教師季爺爺的故事。一直訂閱《老年人》雜志的李爺爺每月最期待的就是雜志上的《智能服務》欄目,他說,“一篇關于微信繳費的文章,讓我不再麻煩子女,感覺自己跟上了時代”。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湖南省老干部大學的教師,李爺爺因此報名了該教師的課程,進一步學習數字技能。這種“閱讀—學習—傳播”的閉環,正是雜志作為“文化載體”的價值體現。
“讀老年大學、看《老年人》雜志,已成為學員們的潮流。”郴州市老干部大學副校長周桂英說道。當老年大學通過課程賦予技能,雜志則通過內容激發興趣;當教育成果需要傳播,雜志又成為記錄端與放大器。二者的互相促進,讓老年生活從棋牌室與廣場舞臺邁向更廣闊的精神舞臺。
共生之光:媒體與教育的雙向賦能
“老年雜志可為老年教育提供文化載體,老年教育則為老年雜志注入實踐活力。”在研討會的演講臺上,陳燦以《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兩束光》為題,首次將這一理念推向全國。她的PPT展示了兩張對比鮮明的照片:一張是老年大學學員在雜志上分享學習趣事;另一張是雜志讀者因一篇報道走進課堂,成為銀齡學員。
作為全國唯一受邀發言的媒體代表,《老年人》雜志提出的“媒體與教育共生”理念引發熱議。陳燦的分享結束后,北京陽光書苑與黑龍江黑河老年大學立即拋來“橄欖枝”。“我們希望與《老年人》雜志開啟多方面合作,讓優質內容惠及更多老年學員。”黑龍江省黑河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姜紅表示。
以提供優質精神食糧為己任,《老年人》雜志始終致力于推動文化養老。2024年,《老年人》雜志發起“閱讀是最好的養生”演講比賽,吸引眾多老年大學學員參與。湖南省老干部大學朗誦班學員李玲說:“《養生保健》版塊讓我學會科學調理身體,《文史長廊》版塊帶我與歷史對話,這些內容讓我的退休生活充滿意義。”
為響應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積極老齡化戰略,2025年,《老年人》雜志發起“我還年輕”征文活動,目前已收到老年大學學員投稿近百篇。寫作班學員分享寫作帶來的靈活思維,攝影班學員講述鏡頭下的年輕心態,舞蹈班學員分享舞臺上的活力故事,形成“學習——閱讀——實踐”的良性循環。據統計,2024年雜志訂閱用戶中,老年大學學員占比從 21% 提升至 38% ;學員中因雜志報道選擇課程的比例達到 48% 。
這正如一位參會代表所言:“當一本雜志與一所老年大學共同發光,銀齡群體便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未來之光:構建銀齡教育生態
“我們不僅要發光,還要成為追光者。”面對行業期待與讀者厚望,湖南老年人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郭文說道。
2024年,民政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倡導形成老年閱讀友好氛圍。同年12月,《老年人》雜志聯合湖南省老干部大學志愿者在長沙的烈士公園舉辦“涵養家庭閱讀良好風尚,形成老年閱讀友好氛圍”活動。銀杏樹下,老年人與孩童共讀的畫面成為書香社會的一道靚麗風景。2025年世界讀書日之際,《老年人》雜志在湖南省老干部大學成立“《老年人》悅讀之家”讀者俱樂部,并舉辦“悅讀銀齡·書香傳家”主題演講比賽。
“我們將以湖南省老干部大學‘《老年人》悅讀之家’為樣本,在全國推廣老年閱讀與教育結合的模式。”郭文表示。
“這不是比喻,而是實踐。”長沙市開福區老干部大學校長熊建偉感慨道。短短四天的研討會,他與來自全國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因同一本雜志、同一類大學相聚,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同學”。這一幕正是“兩束光”的最佳注解一一當教育賦予能力,當媒體照亮遠方,退休便不再是生命的余暉,而是另一輪朝陽的起點。
后記:此次珠海之行,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媒體的力量,媒體不僅是記錄者,更是生態的構建者。未來,《老年人》雜志將繼續唱響“光”的贊歌,讓每一位銀齡者在閱讀與學習中,綻放自己獨特的光芒。
編輯/歐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