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4-0179-03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rms for R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owers Cultural Dissemination
LIU Ying-hong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Deyang Sichuan 618Ooo,China
Abstract:Theacuracyandcultural transmissionofricescienceandtechnologyEnglish translationareveryimportantfor theinternationaldevelopmentofriceindustry.Therefore,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andculturaldissminationinEnglish translationofricescienceandtechnologyareproposed.Thispaperdefinestheconceptof termstandardizationinthe translationofricescienceandtechnologyEnglish,andclarifies the basicroleoftermsinscienceandtechnology communi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necesityof 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andculturaldissminationinricescience andtechnologyEnglishtranslation,andpointsoutthatpromoting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canbuildaninclusive internationalacademicenvironmentandimprovetranslationqualityandeficiency.Integrateresearchresources,builda unifiedtrminologybaseandtranslationstandards,establishacuting-edgeideaof knowledgeupdatingbyincreasing participationinintemationalacademicoccasions,andestablishamulti-platformcommunicationandinteractivefeedback mechanism.Thismoveaims tocomprehensively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andinfluenceof ricescienceand technology English translation,and laya solid cultural bridge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thericeindustry.
水稻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術語準確性和標準化對國際交流至關重要。如\"ricecultivation\"\"hybridrice\"和\"riceyield\"等術語在學術和國際交流中廣泛應用,但不同國家和地區因歷史、技術體系和文化差異,對同一概念的表達方式多樣,增加了交流難度。因此,水稻科技英語術語標準化對國際交流與合作、水稻科技全球化發展意義重大。
近年來,國際水稻研究機構推動了術語標準化進程,同時語言學和翻譯學理論的發展也促使學者關注術語翻譯的文化適應性和準確性。然而,當前研究仍存不足,如缺乏系統性理論框架和實證研究,對標準化術語促進水稻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也不深人。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水稻科技英語術語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探索術語翻譯的文化適應性策略,旨在確保術語翻譯的準確性、生動性和可接受性,為水稻科技英語術語的標準化和國際傳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1 相關概念
1.1水稻科技英語
水稻科技英語專注于水稻科研與技術推廣,涵蓋種植技術、生物學、國際貿易等多個領域,特點顯著。其專業性體現在大量專業術語的使用上,如“Oryza sativa”(水稻)和“geneticmodification”(基因編輯),確保信息精準傳遞4]。
此外,水稻科技英語國際化,作為全球水稻科技工作者的通用語言,不受地域文化限制,采用國際術語,減少誤解,促進國際交流。
水稻科學研究跨生物學、遺傳學、農學和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因此水稻科技英語具有跨學科性,需融合各學科術語,全面準確描述研究內容。同時,它注重綜合性,整合不同學科知識技術,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為水稻科研與技術推廣提供有力支持。
1.2 術語標準化
術語標準化是指對某一領域或學科中內容的專業術語進行規范化處理的過程。這一處理手段的目標在于確保同一術語在不同語境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夠體現出同一種含義,從而避免產生歧義和誤解。術語標準化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2水稻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術語標準化與文化傳播的必要性
術語標準化確保了水稻科技領域中概念在不同語境下的統一傳達,促進了國際學者和研究人員間的順暢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水稻科技的發展。通過標準化,翻譯人員能更快速準確地理解并翻譯原文術語,提高翻譯質量和效率。例如,某國際水稻研究中心在構建術語庫后,翻譯項目數量增長了 20% ,平均翻譯周期縮短了 33.3% ,術語錯誤率降低,客戶滿意度大幅提升。這些數據證明了術語標準化對提升翻譯效率和質量具有顯著作用。
同時,注重文化傳播能夠加深國際社會對水稻文化的認知和興趣,通過介紹水稻的種植歷史、文化傳統等,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10-12],,構建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國際學術環境,推動水稻科技的全球化發展[3]
此外,術語標準化對于推動水稻科技學科的發展和創新也至關重要。它建立了統一的知識體系和概念框架,為學科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學科內部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了學科研究的深人4。在研究水稻抗逆性時,術語標準化確保了不同研究人員使用相同的術語描述抗逆性狀,從而建立統一的研究方法和評價體系,提高了研究的可比性和科學性[15-17]。
3水稻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術語標準化與文化傳播的實現路徑與策略
3.1建立統一的術語庫與翻譯規范
首先需要組織一支由水稻科技專家和翻譯人員組成的專業團隊,通過多種渠道廣泛收集水稻科技領域的專業術語,包括但不限于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報告、會議論文等8。并確保所收集的術語涵蓋水稻科技的各個環節,從育種、栽培到病蟲害防治等各個方面。以水稻育種為例,團隊可能需要收集與遺傳改良、雜交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相關的專業術語。在術語收集與整理的基礎上,團隊將對每個術語進行準確定義,并制定相應的翻譯規范。整理如“HybridRice(雜交水稻)”“GeneticImprovement(遺傳改良)\"等核心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及縮寫,確保了術語在不同語境下的一致性。
3.2 注重知識更新
在水稻科技翻譯領域,知識更新是確保翻譯準確性和時效性的關鍵[20-22]。對此,翻譯人員可以從參與學術會議以及訂閱專業期刊等多方面渠道實現知識更新。
翻譯人員應定期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和研討會。例如,國際水稻研究所每年都會舉辦多次關于水稻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學術會議23。通過參加這些會議,翻譯人員可以直接與領域內的專家交流,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24。此外,水稻科技領域有許多知名的專業期刊,如《RiceScience》《Field Crops Research》等,這些期刊定期發表關于水稻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翻譯人員可以訂閱這些期刊,及時了解最新的科研動態,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翻譯工作中。
3.3建立多平臺傳播與互動反饋機制
為了擴大水稻科技英語翻譯成果的傳播范圍,提升文化傳播效果,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多平臺資源。翻譯團隊可建立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定期發布水稻科技英語翻譯文章、視頻、圖表等多媒體內容,吸引國內外讀者關注。同時,鼓勵讀者參與討論、提問,建立互動反饋機制,及時收集讀者對翻譯質量的反饋意見,不斷優化翻譯策略。此外,還可與國內外水稻科研機構、高校、媒體等建立合作關系,通過聯合舉辦線上講座、研討會等形式,搭建水稻科技英語翻譯與文化傳播的國際化交流平臺,促進水稻科技知識的廣泛傳播與深度交流。
4結束語
本研究不僅致力于構建一套嚴謹、統一的水稻科技英語術語體系,以提高翻譯的準確性與效率,更著眼于通過翻譯這一橋梁,深化對水稻科技文化的理解與傳播。研究聚焦于水稻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術語規范化策略與文化適應性處理,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為水稻科技的國際化傳播貢獻力量,促進全球農業科技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贊.勞動教育視角下的水稻栽培技術與文化傳承[J].北方水稻,2024,54(6):91-93.
[2]張楠,戴傳坤.農業科技英語翻譯技巧與實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4,45(8)43,70.
[3]池華波,張萍.情景教學法在農業高校日語語言文化教學中的應用:以“中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途徑與發展對策培訓交流會\"為例[J].核農學報,2024,38(2):417-418.
[4]王磊.農業英語科技論文翻譯中詞類轉換的應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3,44(11):113,125.
[5]孫潔.水稻種植勞動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分析[J].北方水稻,2024,54(6):79-81.
[6]邢曉倩.農業科技英語翻譯的理論與實踐[J].棉花學報,2023,35(5):439-440.
[7]鄧雪琴.現代農業科技英語翻譯技巧實踐分析[J].灌溉排水學報,2023,42(6):157-158.
[8]唐桂林.農業英語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評《農業科技英語》[J.中國農業氣象,2023,44(5):449.
[9]姜梅,李青芮.農業科技篇章翻譯中邏輯連貫重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3,17(4):119-123.
[10]劉章桔.翻譯目的論視域下的農業科技英語翻譯策略探析[J].灌溉排水學報,2023,42(5):156-157.
[11]涂軍明,陳杰,蔡智桂,等.科技賦能黃岡水稻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23.62(S1):266-268.
[12]朱玉彬,王梓.大語言模型背景下的術語翻譯研究:現狀、問題與展望[J].中國科技術語,2025,27(3):12-20.
[13]畢亦寧.新質生產力對英語語言翻譯輸出的驅動力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25,41(2):106-113.
[14]莊小燕.跨文化交際中水稻農耕文化的翻譯與傳播[J].北方水稻,2025,55(2):142-144.
[15]俱榮軍,尹天涯.水稻相關英文術語在高校英語專業詞匯教學中的融入[J].北方水稻,2025,55(2):99-104.
[16]文學紅,黃衛庭.農機專業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24,55(S1):192-194.
[17]邢營軍.水稻大棚育苗產品說明書專業化翻譯研究[J].北方水稻,2025,55(2):110-115.
[18] 宋曉忠,劉寧.農產品對外貿易中農業英語翻譯對策[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4,41(7):69-73.
[19]朱娟娟.農業學術英語文獻的閱讀與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4,45(7):246,260.
[20] 史丹丹.林草產業發展中的英語翻譯實踐探索:以\"第九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為例[J].林產工業,2025,62(3):93-94.
[21] 霍彥京.農業專業英語的特征與翻譯方法[J].植物學報,2024,59(2):336-337.
[22] 范武邱,劉穎哲.信息化時代的科技翻譯研究:挑戰與對策[J]-外語教學,2025,46(2):69-75.
[23]王翠.水稻生產機械化農機的專業術語翻譯研究[J].北方水稻,2025,55(1):44-49.
[24]傅敬民.加強應用翻譯研究的應用性研究:應用翻譯研究有待拓展與深化的領域之一[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24,46(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