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雙減”政策理念與多元智能理論,聚焦“5+n”多元作業設計模式。以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為例,深入剖析教材與學情,依此設計貼合該模式的教學目標。設計了“我是時間探索家”“我是時間調查員”“我是時間規劃師” 等主題習題,融入多種智能元素,旨在提升學生數學能力,促進其多元智能發展與個性和諧成長。
關鍵詞:多元智能 "小學二年級 "“5+n”多元作業
“5+n”多元作業設計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托,契合“雙減”政策要求。其中“5”涵蓋作業目標、作業時間、作業難度、作業形式、作業評價這五個關鍵環節。作業目標明確指向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與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作業時間根據二年級學生特點合理規劃,避免負擔過重;作業難度分層設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作業形式豐富多樣,包括書面、實踐、探究等。作業評價多元全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成果。“n”則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融合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多種智能,從多維度設計作業。該模式致力于為二年級學生創設樂學環境,助力學生多元智能發展。[1]
一、梳理教材,把握學情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其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60分;能準確認讀、寫幾時、幾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二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直觀、生動的事物充滿興趣,但注意力易分散,理解抽象時間概念存在一定難度。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雖對時間有初步感知,如知道大概的起床、上學時間等,但對時間單位換算、精確認讀時間等知識掌握不足,需要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加深對時間的認識與理解。[2]
二、依據“5+n”,設計作業目標
基于“5+n”多元作業設計模式理論,作業設計目標如下。
(一)通過多樣化作業形式,如制作日歷模型(融入空間智能與身體運動智能),讓學生牢固掌握時間單位換算及認讀、書寫時間的方法,提升邏輯數學智能。
(二)布置觀察生活中不同場景時間的作業(培養自然觀察智能),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時間流逝,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時間問題,增強問題解決能力。
(三)借助小組合作完成時間安排表(鍛煉語言智能與人際交往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培養合作精神,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
三、創設情境主題,設計多元智能作業
主題一:我是時間探索家
繪本呈現信息:杭州第19屆亞運會,簡稱“杭州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主場館像一只造型別致的蓮花碗。
閱讀繪本信息,你能完成下面的題目嗎?
1.杭州亞運會歷時幾天?請算一算。杭州亞運會于2023年舉行,今年是( )年,明年是( )年。
2.制作簡易日歷,圈出亞運會舉辦時間并計算歷時天數。
3.用自己的話解釋“四年一閏”。
設計意圖:以繪本形式呈現信息,契合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能夠培養語言智能。制作日歷融入空間智能與身體運動智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時間的認識,提升邏輯數學智能。
主題二:我是時間調查員
任務一:問一問
了解爸爸(或媽媽)的職業,把他們工作的時間記錄下來。
任務二:算一算
請你試著計算出父母一天的工作總時長。
任務三:做一做
通過調查爸爸(或媽媽)一天工作的總時長,你覺得他們辛苦嗎?
設計意圖:設計符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降低記錄難度,培養學生觀察力(自然觀察智能)。計算時長鞏固數學知識,提升邏輯數學智能。互動環節培養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內省智能)與感恩之心。
主題三:我是時間規劃師
1.小明的一天
繪本信息:伴隨著老媽的聲音,我從睡夢中驚醒,天吶,已經10:00了,我的動畫片已經開播了!想到這,我趕緊從被窩里爬起來,三下兩下搞定刷牙、洗臉,沖到客廳打開電視。“小明,周末作業完成了嗎?”媽媽問道。我小聲嘀咕:“晚上再做,晚上再做。”午飯后,我帶著玩具來到同學家,飛行棋、畫畫、打籃球,一個下午可真開心呀!晚上 8:00,我來到了書桌前準備開始奮戰。這是小明星期日一天的生活安排,你覺得這樣安排合理嗎?
建議1:
建議2:
2.如果是你,你又會怎樣安排呢?制作一份時間表,試著對自己星期日一天的生活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吧。
設計意圖:繪本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小組討論鍛煉人際智能與語言智能。
結語
本文通過“5+n”多元作業設計模式,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和“雙減”政策,對小學二年級數學作業進行了創新實踐。通過“我是時間探索家”“我是時間調查員”和“我是時間規劃師”等主題作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能力,還促進了其多元智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愛玲.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三個維度[J].教學與管理,2021(32):3.
[2]徐迎春.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學周刊,20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