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來問:
185****0363:我現在是一名初中生,聽說現在有些知名大學畢業的學生都不好找工作。那我現在努力學習,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還有什么用?我很迷茫。
親愛的小友:
聽說你最近在為\"讀書是否有用\"發愁,這讓我想起女兒上初二時的模樣。那天她攥著月考成績單問我:“網上說‘985’高校畢業生都去送外賣了,那我拼命刷題還有什么意義?”當時我是這樣回答她的:
第一,學歷依然是就業市場的硬通貨。我不否認有個別“985”高校畢業生在送外賣,但只是個例,并不能等同于“985”高校畢業生都在送外賣。我去一些大公司參觀學習,看到他們的招聘名單里大都是知名高校的學生。不是說普通學校沒有出路,而是好的學歷、好的學校能讓人優先拿到通往機遇的鑰匙。麥可思研究院數據顯示,“211”以上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比普通高校高 17.6%,月薪平均多出1800元。
第二,學習鍛造的核心競爭力永不過時。學習不僅是考上好高中,上個好大學,而是一生的修行。努力學習不一定會有出息,但不學習是一定不會有出息。你看那些武林高手,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是為了某場比武,而是讓招式刻進骨髓成為本能。學習亦是如此,解一道題就像破解一套拳法,背一篇課文如同修煉心法,每個求知的過程都在重塑認知的維度。
真正的“鐵飯碗”不是某個單位,也不是由某個學歷和學位決定的,而是長在身上的本事。再講講我的初中同學張磊的故事。這個當年中考失利讀職高的男生,如今是某智能裝備公司的技術總監。“別人打游戲時,我在拆舊電視學電路;同學約會時,我在圖書館抄機床參數。”后來他拿到了省技能大賽金獎,也叩開了前往德國進修的大門,他不斷地學習,最后成就反而比我這個當年考取重點高中又讀了大學的學生要高。
孩子,你現在背的《出師表》在培養語感,解的二次函數在鍛煉邏輯,讀的《小王子》在豐盈靈魂。不必糾結\"讀書是否有用\"的偽命題,就像我們不會問\"吃飯能否長命百歲 \"。學習是給人生儲備多種可能性,讓你在時代浪潮中始終擁有選擇的底氣。
或許你此刻看不見終點,但你學習的每一刻都在重塑未來的自己。那些晨讀時分的霞光,晚自習的燈火,終將化作你闖蕩世界的鎧甲。
陳志宏,大學教師,業余寫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了散文集《我的江南》等17部著作,微信公眾號“宏文軒”創始人,作品入選武漢、沈陽等地中考語文試卷和中小學閱讀教材。
136****9689:我是一名大四學生,我很想在實習單位留下來,可是在實習期結束后就被淘汰了,對方只說了一句“我們覺得你不適合這份工作”。我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夠好呢?我好難過。
小意:
實習結束沒被留下,并不代表你不夠優秀,只是可能這個崗位和你的個性或者技能不太契合,并不代表你的價值就被否定了?!安缓线m”這個原因其實很模糊,它可能涵蓋了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專業技能、工作態度等很多方面。
你可以大膽地向人事或者主管人員詢問實習結束后未能留下的具體原因,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哪些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如果對方沒有明確回復,你可以試著回憶一下,在實習期間,有沒有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或者有沒有收到過一些隱晦的反饋?也可以找一同實習的同學,詢問他們對你的評價,或者被錄用的寶貴經驗。
別太糾結于過去了。這次經歷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未來的求職路上,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加油!
183****4432:我的數學成績本來就不是很好,但是數學老師總是提問我,她一提問我就緊張,我現在對數學課有了懼怕心理,怎么能讓老師少提問我呀?
小林:
你提到自己的數學成績本來就不是很好,或許正是老師看到了你的不足,才頻繁提問你,想知道你到底掌握得怎么樣。老師也是為你好呀!
想讓數學老師減少提問你,其實有幾個小妙招,不過得注意,這可不是逃避學習的好方法,而是為了讓你更自信地面對數學。首先,你可以試著在數學課上更加專注和積極參與,這樣老師可能會覺得你對知識點已經掌握得很好了,自然提問你的次數就會減少。其次,課后你可以多花點時間在數學上,把不懂的地方弄清楚,這樣即使被提問到,你也能自信滿滿地回答出來,慢慢就不會那么害怕了。
你也可以找個機會,跟老師聊聊你的感受,說你希望在課堂上能有更多的思考時間,而不是頻繁地被提問。老師會理解你的,可能還會給你一些更好的建議呢。
(意林短信平臺號碼變更為17611610721,傾聽意粉心聲,期待您的短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