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通過不斷探索,堅持依托地域文化與培育特色學校的實踐相結合,將特色立足于對“馬駒橋”地域文化的挖掘,通過古今人與事,集中梳理馬駒橋人的精神與品質。在“馬amp;橋”教育的實施中,力爭使每一名學生具有“馬”的精神、“橋”的品質(簡稱“馬橋九品”),即志存高遠、世界眼光、自主發展、勇于實踐、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寬容待人、真誠無私、身心和諧。學校主動探索地域文化與學校建設的有機結合,明確學校個性化發展方向,從而推進特色學校建設。為深入探索這一育人模式,學校在管理機制上進行了以下探索。
1.堅持精神引領,喚醒主動發展的自主意識
明確辦學理念,確立“馬amp;橋”教育?!稗k優質教育一一讓每一名師生得到充分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是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和發展靈魂,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理論基石。充分、和諧發展離不開學生的自主性,這要求學校樹立科學正確的辦學理念,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氛圍,給予學生發展空間。學校必須堅持以辦學理念為核心,一切著眼學生的自主發展,將“馬amp;橋”教育貫穿于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
深化學校核心精神、共同愿景,喚醒主動發展的意識。一是強化發展意識。在“馬amp;橋”教育特色的創建過程中,學校以激發師生自主發展意識為先導,弘揚“自主發展、不斷超越、做最好的自己”的學校精神。二是堅持目標引領。做最好的自己,應有明確的目標,要體現“馬”的精神、“橋”的品質。為此,學校結合實際擬定好學校、好教師、好學生的標準,并形成共識。三是堅持共同愿景。創建人文校園、和諧校園、活力校園、幸福校園和美麗校園,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在這里享受學習、工作的幸福與快樂,成為自主發展的“馬橋人”。四是堅持精神激勵。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不斷充實和強化學校的主流文化,倡導“自主發展、不斷超越、做最好的自己”的學校精神,逐步形成學校獨有的精神文化,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真正實現自我超越。五是堅持環境熏陶。通過評選“月度人物”、表彰先進、打造學校文化等形式,樹立學習榜樣,營造良好氛圍。
2.加強班子建設,抓住學校發展的關鍵群體
教育要發展,班子是關鍵。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和保證。領導班子作為學校的領導核心,班子成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工作作風等直接影響著校風、教風、學風,決定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發展狀態。
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班子成員的整體素質,對于促進學校健康、和諧、快速發展至關重要?!榜Ramp;橋”教育特色的形成,要求領導班子具有自主、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統籌規劃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工作執行的能力、與時俱進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和總結反思的能力。
3.推進管理變革,建立保障發展的科學管理體系
端正管理思想。全面落實教育方針,依法辦學,克服功利思想的影響。學校管理由片面追求升學率轉移到關注師生發展上來,逐步建立與其相配套的科學管理體系。
明確管理目標。堅持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結合,按照社會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制訂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培養的具體自標,將促進師生發展作為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務,并為目標的實現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支持。
營造民主氛圍。完善民主決策,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民主協商對話制度與教職工申訴制度、設立校長信箱與領導接待日、聘請教師為學校效能建設監督員、推行校務公開、征求合理化建議、開展民主評議等,使廣大師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來,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及管理中發揮主人翁作用。
建立人性化制度體系。堅持“激勵為主、懲罰為輔、尊重差異、體現民主、促進發展”的原則。從促進師生發展著眼,緊密結合學校與師生的實際,完善和修訂學校規章,使之能夠更好地體現民聲、民意,具有“規范人文性”,更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推行人文化管理。加強群眾監督,轉變管理方式,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和方法,變“管理”為“服務”,變“控制”為“解放”,變“命令”為“民主”,變“權威”為“平等”,變“膚淺”為“深入”。堅持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剛性管理與彈性管理相結合。做到“職位不同,人格平等;能力不同,機會均等”,對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堅持公正、公平和公開的原則,實行透明化管理,尊重教職工需求,傾聽教職工的心聲,努力構建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校園。
推進管理務實化。階段性召開學校管理工作改進會,征求意見并改進管理,依據師生發展的實際,確定管理目標、管理標準、管理方式以及評價方式等,建立整改臺賬,實施督辦制度,推動學校管理從一刀切的“標準化”向“務實化”轉變。
建立科學的工作評價和激勵機制。突出發展性、層次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變教師單一評價為依據職稱或工作年限的分層評價,為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設置工作目標,激勵教師爭先創優,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每一名教職工獲得成功,讓每一名教職工的人生價值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
改進教育教學管理。日常學生管理中落實“馬amp;橋”教育,在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與行為上下功夫,放權給學生,提供機會,創設平臺與環境。加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開發馬駒橋歷史課程、自主精神課程、自主能力課程和自主發展課程四大課程系列。推進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