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現實境遇
(一)穩與讓: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調研分析
近年來,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社會就業觀念轉變、就業競爭態勢激烈,畢業生求職心態呈現出就業優先、穩中求進、靈活調整的特點。調研顯示,2024屆高校畢業生中有 88.9% 認同“先就業”觀念;畢業生期望進入國有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總體意愿上升,總比例為 73.1% ,而進人民企意愿逐年下跌至 12.5% ;“工作穩定”僅次于“薪酬福利”成為第二大求職考慮因素,比例為51% ,同比提高 10.3% ,變化最大。在已成功簽約者中,超八成認為工作與專業較為對口,近七成認為社會實踐、實習經歷是重要求職因素。在未成功就業者中,超八成認為職業迷茫、技能不足、缺乏實習是求職失敗的原因
不難看出,“早、穩、快、讓”求職四字訣成為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心態變化、擇業取向讓步的鮮明反映。其中“穩”在于三點:一是選擇穩妥,二是工作穩定,三是生活穩當。“讓”則是“先有后好”“靈活調整”心態的概括體現。此外,“供需適配、人崗匹配、專業對口”的需求導向在就業市場中被日益強調,這意味著與崗位要求相匹配的就業者將獲得更多挑選崗位的機會,專業經歷、能力技能、性格特質也將影響個人求職的情況。
(二)變與新:高校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探析
我國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的發展要求已由“校內校外資源協同共享”升級為以“高質量構建”為核心。教育部相關部署文件對于具體工作要求的提出和表述日益明確,即增強就業育人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應做到就業育人、思政育人、專業育人深度融合,強化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加強就業育人與觀念引導、健全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機制、完善就業實習實踐制度,通過思政課程引導、活動賽事聯動、職業技能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等多種培養渠道,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鼓勵培育教學成果。
此外,高校輔導員也迎來新的機遇和提升。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按規定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四到位’要求,加強就業部門和服務機構工作力量,給予必要的人員、經費保障。配齊配強校級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就業工作人員,暢通就業指導教師職業發展路徑,并鼓勵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人員按要求參加相關職稱評審”。
(三)愁與盼: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現實困境
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屬于輔導員九項職責之一,這意味著輔導員應當掌握指導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工作方法、能力及經驗。然而實踐場域中普遍存在輔導員指導效能弱化現象,造成問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專業素養尚缺。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年輕化,對就業形勢變化感知不深刻、對各類單位競聘要求及創業政策不了解、對就業創業指導相關知識及技能不熟悉。此外,現有就業指導培訓體系存在培訓周期短、理論學習不應用、后期實踐不持續、反饋機制不長效等問題。二是工作抓手不夠。當前就業創業課程體系不夠系統連續、與時俱進,課外相關指導活動內容形式相對單一,輔導員往往只能局限于課程授課、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常規工作形式,而這并不能有效鍛煉學生職業能力。三是能力范圍有限。輔導員需承擔日常事務管理等多重職責,職責泛化導致個人時間與精力分散,從而影響就業工作細致推進,致使難以實際全面全程覆蓋學生。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在理路
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要著眼于大學生職業發展需要、高校就業工作變化以及輔導員現實工作困難,從“思想價值引領”“人崗匹配高效”“改進就業育人手段”等方面著手,形成系統化協同化的工作邏輯,實現工作內在理路的一體暢通。
(一)堅持“思想價值引領”的就業育人方向
就業育人工作既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又是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構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組成部分。輔導員需將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就業指導,以思政育人提升就業育人實效,把就業教育嵌人“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職責體系,將就業引導貫穿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就業育人體系,將就業育人融通于十大育人長效機制建設,讓“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為大學生擇業定位提供價值激勵,以“四史”教育、當代楷模事跡為大學生就業成才塑造精神品格,最終培養職業理想堅實遠大、擇業觀念正確向上、就業意識奉獻奮斗、創業心態主動樂觀的青年人才。福建師范大學就將就業育人納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探索就業創業與思政教育、師范特色、專業優勢深度融合的育人新模式,通過實施“青馬工程”培養計劃、共建地方文化傳承基地等一系列舉措,形成“思想引領一實踐養成一就業賦能”的育人閉環,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切實提升了就業育人的實效性與時代性。
(二)錨定“人崗匹配高效”的就業育人導向
“人崗匹配高效”是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社會正在不斷追求并逐步形成“就業機會充分、就業環境公平、就業結構優化、人崗匹配高效、勞動關系和諧”的就業局面。輔導員應推動就業育人與專業育人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加強人崗校企銜接,促進“人適其崗、崗得其人、人崗匹配”的現代化人力資源加快形成。
一是以專業化指導推動人崗有效匹配。輔導員須以專業化手段推動學生個體成長與職業發展的協同統一,做到既能夠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拓展其職業選擇,又能夠結合學科育人要求協助培養學生專業特質。既充分培養和發揮學生個性稟賦及專業才賦,又充分引導學生內化職業行為規范。二是以就業力提升推動人崗強效勝任。輔導員要推動專業教育與就業教育雙向互動,聯合專業教師力量共同開展就業指導,從職業內驅力、崗位勝任力、就業抗逆力三方面提升大學生就業力。推動學生專業、學業、職業同頻共振,豐富學生綜合能力多元實踐渠道,提升應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三是以精準化提效推動人崗高效銜接。輔導員要熟悉社會需求變化、了解就業形勢趨勢、企業招聘要求及程序,把握好“入學季”“畢業季”等工作關鍵階段,為學生職業規劃和求職創業提供信息及資源支持。福建師范大學通過整合“24365智慧就業平臺”與自建系統,打造“一站式”就業服務平臺,實現技能培訓、崗位對接、實習實踐等信息的集中管理,最終實現崗位精準推送。僅2022年就發布2.8384萬個就業崗位,先后組織舉辦16場大中型招聘會、412場校園專場招聘會,邀請2530家用人單位進校或線上招聘,為畢業生提供8.01萬個就業崗位。
(三)做實“強化服務支撐”的就業育人手段
輔導員要推動工作抓手與時俱進,讓就業育人手段出實招、使實勁、見實效,帶動就業指導工作質量按照“協同高效”“提質擴優”“破立并舉”要求不斷升級,為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提供優質支持和可靠保障。
一是強化工作職責,高效協同。輔導員推進就業工作要通過關聯各項工作職責推動實踐活動整合,適時調整就業指導工作進路,提升輔導員整體育人效率。要將就業指導配合其他職責形成互為形式載體、互為工作核心的整體局面,融通“思政育人、專業育人、就業育人”三位一體育人思維,設計貫穿大學生在初學階段“學業、專業、職業”全方位發展的就業育人鏈路。
二是深化指導幫扶,做細做實。首先,輔導員要遵循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將指導工作融入“三進兩聯一交友”常態化工作當中,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分階段、分群體、分類型提供指導幫助,動態調整方式方法,推動學生能力成長評估等工作做細做實。
其次,要重點跟蹤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就業狀況,著重加強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個性化求職心理疏導,并且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接續服務。福建師范大學為做細做實就業育人工作,常態化舉辦線上招聘會、困難畢業生就業創業支持工程等活動,為重點群體畢業生提供心理疏導、技能提升、求職補助和崗位推送等立體化“就業愛心組合包”,在資助方面僅2022年就累計發放就業補助33.4萬元、求職創業補貼171.4萬元。此外,該校還連續多年開展就業育人優秀案例遴選工作,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前瞻性、實證性研究,以研究成果促進就業育人精度,探索就業工作規律。
三是促進指導方式守正創新。輔導員應探索以學生為主體、多層次立體化、覆蓋多種教育情境的指導模式,可以從個案指導、集體輔導、環境督導三個子系統層面堅持守正創新,適時淘汰陳舊教育動作,主動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在科學性上,輔導員可以依托生涯系統理論等理論,借助職業興趣測評等工具增強指導工作專業性。在形式內容上,輔導員應結合大學生特點及專業特色采用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如引入生涯工作坊、賽事促就、求職模擬等活動。福建師范大學已形成一套以課程教學、指導講座為基礎,以職業測評、個體咨詢為輔助,以賽事、活動、實踐、協會為載體的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體系,通過開展包括創業設計大賽、校園營銷大賽等多項創業就業活動,重點推進普及化創新訓練、過程化就業管理、實戰化創業實訓等舉措,實現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穩步提升。
廣大高校輔導員肩負著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新使命,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協同各類職責、融通育人維度,推動就業指導工作形成更符合輔導員工作直覺、更滿足大學生成長需求、更能發揮就業教育實效、更能推動人崗匹配相適的實踐策略,探索“協同高效、提質擴優、破立并舉”的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美霞.“三全育人”格局下職業院校輔導員在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作用發揮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3(9).
[2]陳夢菲,劉景娜,余彪.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能力提升途徑探究[J].新西部,2023(5).
[3]周岳.“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路徑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3(10)
[4]崔曉丹.主渠道與主陣地協同育人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4).
[5]馬春春.“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積極作用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1(22).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