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讀書的中學生不像現在網民一樣網速那么快,對于那句話可能領悟的是字面意思。我本科的時候第一次讀到“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覺得這句話寫得真好,還保存下來發了個說說,罕見的無人參評。很久之后才突然意識到不對勁,不過我覺得這意味不了任何事。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知道自己適合融入什么樣的社會,大多數人不管在哪,都只在自己局限的社會圈,懂得的也是一些當時身份的社會化知識。任何不考慮背景語境和初心的評論和說教,是沒有真正的教育意義的。
——白茶Nomilin(讀微信公眾號文章《衡水少年張錫峰,“豬拱白菜”之后》)在天水這樣的地方,幼兒園飯費每月400 元,著實也不便宜。因為食品問題讓兒童鉛超標,出現了那么多副作用,讓我想起了三聚氰胺。令人痛心的是,本地醫院檢測與外地醫院檢查數據相差甚遠。心疼這些可憐的孩子和家長,希望這種悲劇再也不要上演,要加大對幼兒園食品檢測的力度!
——劉琰(讀微信公眾號文章《天水鉛中毒事件,檢查結果相差幾十倍》)很心疼環衛工人,徒手在8噸垃圾里翻找一個小東西,這是聽起來就覺得頭皮發麻的事情,可他們卻沒有拒絕的權利,哪怕這完全超出了他們的工作范疇。當地管理層極力想彰顯自己為民服務的態度,卻不在意底層工作者的感受,這種做法不知道別人會如何看,反正我覺得很反感。
——Lucifer(讀微信公眾號文章《從8 噸垃圾里找手表,環衛工人該嗎》)讀文科快本科畢業了,疫情那年踩中張老師說的新聞天坑,但是你要問我后悔嗎?學自己喜歡的事絕對不后悔,哪怕最后的工作和你所學專業無關,那些知識也總有一天能再次觸動你的生活,所以不要為沒有發生的未來感到焦慮,趁年輕,選擇自己的熱愛吧。
——Lune(讀微信公眾號文章《留給文科生的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