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lass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under the Concept of Foster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aking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as an Example
CHEN Fang1LIU Jin2 LIU Jizhou3* (1. Jining No.12 Middle School; 2. Wenshang County Thir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3.Jining Stand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lass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under the conceptof foster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lass management,a class management standard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isconstructedand implemented to enhance students’moral qualities,learning enthusiasm,and classcohesion,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buildersand succe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physical fitness,aesthetics,andlabor skills.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class management; standards
0 引言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立德樹人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班級管理工作作為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準的構建與實施直接關系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初中階段為例,聚焦于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義務教育階段班級管理標準的構建與實踐,提出了班級管理實踐中的策略研究方向,為小學階段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品德與能力的同步提升。
1 當前班級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1班級管理及標準化現狀
當前基本形成了在學校領導下,以班主任負責制為主,學科教師參與輔助,學生干部自主管理,學生共同參與,家長配合的管理模式。雖然該管理模式基本保障了班級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但是仍然是一種粗放型狀態,缺少精細化管理。目前,國內學校班級管理工作標準化活動開展較少,大部分學校缺少標準化管理意識,有關班級管理工作的相關標準基本空白。
1.2存在問題
1.2.1多元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我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全面進步,學生成長也面臨著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各種多元價值觀的沖擊。這些沖擊給當前“立德樹人”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2.2忽視學生個性發展
傳統班級管理方式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服從和統一,忽視了當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長培養的現實和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能更好地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1.2.3缺乏科學管理標準
當前的班級管理更多地依賴于班主任或教師的主觀判斷,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評價體系,導致管理效果不穩定。科學的管理標準可以讓班主任和教師做到有“標”可用,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1.2.4缺乏家校合作機制
班級管理往往缺乏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機制,無法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家校一體的教育網絡為學生提供安全、綠色的成長環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 班級管理標準的構建
為標準適用對象,充分吸收相關方的意見,增強學生對班級管理標準的認同感和執行力
2.2標準體系框架
基于初中階段班級管理工作實際情況,按照GB/T13016—2018《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13017—2018《企業標準體系表編制指南》、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和學校管理制度要求,研究制定德育工作、組織管理、學習管理、學生日常行為、班級活動和安全管理等相關標準,通過標準化活動提升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益,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標準支撐[2]。
2.3標準體系主要技術內容
2.3.1概述
班級管理標準體系包含通用基礎標準等8大類,《班級管理工作術語和定義》等28項標準。標準體系構成具體見表1。
2.3.2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
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包含班級管理工作術語和定義、德育工作規范、學生榮譽體系建設規范、班級文化建設規范、學生檔案管理規范,為其他標準子體系提供基礎支撐,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導向,是標準體系的首要標準。班級管理工作術語和定義界定了班級管理工作相關的術語和定義。德育工作規范規定了立德樹人的德育總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等,對德育工作的日常開展進行規范。學生榮譽體系建設規范對學生榮譽體系(優秀學生、優秀班干部、學習進步之星等)的設置、評選標準、組織實施進行規范。班級文化建設規范對班級文化(班級公約、班徽、班歌、班旗、班級口號、教室環境布置等)建設進行規范。學生檔案管理規范對學生基本信息、特殊信息、成績、獎懲等檔案管理工作進行規范。
2.1構建原則
班級管理標準的制定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堅持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將班級管理作為標準技術內容,將學校、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學生作
2.3.3組織管理標準子體系
組織管理標準子體系包含班委會管理規范、課代表管理規范、值日班長管理規范、衛生小組管理規范,為班級的組織管理提供重要支撐。班委會管理規范對班委會設置、委員職責、運行機制、選舉與任期等工作進行規范。課代表管理規范對課代表的設置、職責等工作進行規范。值日班長管理規范對值日班長的設置、職責等工作進行規范。衛生小組管理規范對衛生小組的設置、組長的職責與任命、組員的職責、衛生清掃的實施等工作進行規范。

2.3.4學習管理標準子體系
學習管理標準子體系包含學習質量提升規范、小組合作學習管理規范和作業管理規范,主要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質量提升規范規定了學生的學習要求,對學習目標制定、計劃制定、組織實施等工作進行規范。小組合作學習管理規范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日常運行進行規范。作業管理規范對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作業檢查等工作進行規范。
2.3.5日常行為標準子體系
日常行為標準子體系包含課堂行為規范、課間行為規范和考試行為規范,主要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紀律性規范。課堂行為規范對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實施階段、課后整理階段的學生行為進行規范。課間行為規范對課間休息時間、課間集體活動的學生行為進行規范。考試行為規范對參加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測驗等考試活動的學生行為進行規范。
2.3.6班級活動標準子體系
班級活動標準子體系包含主題班會工作規范、運動會工作規范和文藝活動工作規范,主要用于規范各類班級活動的實施。主題班會工作規范規定了主題班會的主題、內容和形式,對組織實施過程進行規范。運動會工作規范對班級參加學校運動會的賽前準備、比賽期間和賽后總結等各個方面工作進行規范。文藝活動工作規范對班級組織或參加學校文藝活動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的各項工作進行規范。
2.3.7安全管理標準子體系
安全管理標準子體系包含安全教育工作規范、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規范、安全應急處置工作規范和節假日安全提醒工作規范,主要為班級安全工作開展提供標準支撐,確保班級安全工作規范有效。安全教育工作規范規定了班級安全教育工作的原則、內容、形式,對教育的實施過程進行規范。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規范規定了班級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中班主任、班委會和家長的職責與分工,對排查工作的實施進行規范。安全應急處置工作規范規定了班級安全應急處置工作的基本原則,對處置工作的流程進行規范。節假日安全提醒工作規范對節假日安全提醒工作的內容、方式和周期進行規范。
2.3.8家校協作標準子體系
家校協作標準子體系包含家訪工作規范、家長會工作規范、家委會工作規范和移動通信群工作規范,主要為家校協作的高效運行提供標準支撐。家訪工作規范規定了班級家訪工作的原則、內容和要求,對家訪的實施過程進行規范。家長會工作規范規定了家長會工作的原則、要求,對會前準備、會議實施、會后總結的全流程工作進行規范。家委會工作規范規定了家委會工作的原則,對家委會的組織結構、職責分工、產生辦法、工作內容等進行規范。移動通信群工作規范規定了班級移動通信群(包括但不限于QQ、微信、釘釘群)工作的原則和要求,對通信群的成員管理、信息發布與管理、秩序管理等工作進行規范。
2.3.9考核評價標準子體系
考核評價標準子體系包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規范和山東省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使用規范,主要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提供標準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規范規定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原則和內容。山東省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使用規范規定了山東省義務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使用人員(學校、班主任、家長)的職責,并對系統使用全流程進行規范,正確記錄學生的任職情況、獎懲情況、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信息。
3 班級管理標準的實施
3.1標準宣傳
班級管理所有參與者,包括但不限于學校管理者、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均需要認識到標準的重要性,了解標準的具體內容,提高參與標準實施的自覺性。
3.2標準實施
班級管理標準的實施是一個需要細致推進和持續改進的過程。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嚴格按照班級管理標準執行,確保各項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3.3標準優化
標準實施過程中,定期對班級管理標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班級管理策略,確保標準的優化和提升。
4 班級管理策略研究
班級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種復雜性體現在多個維度和層面上。標準化這個工具雖然有助于提升班級管理工作水平,但是無法全面適應當前班級管理工作的新常態。班級管理者應加強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的互助合作、差異化分層分類管理等方面策略研究3
5結語
本文以初中階段為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理念,構建并實施以德育工作規范為核心的班級管理標準體系,給出了班級管理實踐中的有關策略研究方向,為新時代義務教育階段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探索和參考,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慧敏.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標準化體系探究[J].中國標準化,2024,(14):212-214.
[2]馬洪宇,何智斌,唐菲.內蒙古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標準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3,(21):80-84.
[3]卜雪珍.班主任在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構建中的問題、作用與策略[J].華夏教師,2024,(28):49-51.
作者簡介
陳芳,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德育管理、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工作。
劉進,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劉吉洲,通信作者,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相關研究。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