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3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ISO/TC349)成立一周年的日子。為深入了解ISO/TC349成立的必要性、成立一年來的成果和規劃,以及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方面的經驗,展現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前景,近日,記者對ISO/TC349委員會經理、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主任曲亮進行了采訪。
曲亮,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ISO/TC349)委員會經理、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主任。
成立背景:國家戰略與故宮優勢的完美契合
談及ISO/TC349成立的背景,曲亮介紹道,國家文物局作為我國文物保護行業的主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早在2006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批準成立了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9),幾年后國家文物局就開始醞釀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
2019年,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的帶領下,故宮博物院團隊啟動了ISO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申請前期預研工作,著手開展國內外相關情況的調研分析。“王院長在敦煌研究院時就特別重視標準化工作,敦煌研究院在國內文物保護標準化方面成績斐然,還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曲亮回憶道,故宮博物院在國內文博機構中國際化程度高,擁有豐富的國際背景資源和專業團隊,具備在國際層面進行委員會申請工作的先決條件。由此,故宮博物院在國家文物局的帶領下正式開展ISO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的申報工作。
2021年5月31日,基于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和故宮博物院標準化工作的需求,故宮博物院正式獲批成立了文博行業首家標準化建制機構——文物保護標準化研究所(2024年改名為文保標準部)。專門機構成立后,故宮博物院開始抽調并引進所需的專業人才,ISO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籌辦工作正式走入了快車道。
2023年7月14日,故宮博物院經由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新技術領域提案表》,申請成立的新技術委員會名稱為“文化遺產保護”。經過征求部分國家意見、修改、兩輪投票等一系列程序,在克服重重困難后,2024年3月1日,ISO/TC349正式獲批成立,并于5月13日召開成立大會,秘書處落戶故宮博物院,標志著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ISO/TC349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來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成立的首個技術委員會,目前共有31個參與成員國,13個觀察成員國,旨在進一步凝聚全球文化遺產保護共識,通過文化遺產監測、評估、保護修復過程中術語、技術、材料和裝備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在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弘揚人類共同價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享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適用技術和最佳實踐經驗,共同提升應對文化遺產保護嚴峻挑戰的能力。
ISO/TC349的成功申報與成立,于我國而言,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實踐,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決策部署、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實現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國際標準化戰略取得的重要突破;于世界而言,將凝聚全球文化遺產保護共識,共享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適用技術和最佳實踐經驗,推動全球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助力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
全球與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建設現狀
產保護與國際接軌,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采訪中,曲亮介紹了全球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建設的大致情況。在國際層面,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標準數量較少,較為分散,大多散落在ISO其他委員會中,與此同時,針對性不強,并非以文化遺產保護為主要出發點;從區域來看,歐洲標準化程度較高,這得益于歐洲很早就成立了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內部國家在標準制定上有良好的協作機制。而意大利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標準化領域處于相對領先水平,其標準化工作開展得也很早。美國則主要以團體標準為主。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建設方面,目前處于第一梯隊,數量和建設情況較好。
截至目前,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已有64項國家標準,120多項行業標準。與其他行業相比,由于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點,受市場驅動較小,在標準化建設方面仍需要長期的發展過程。曲亮指出:“過去,中國文物保護工作更多聚焦于搶救性保護,隨著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不斷加大,現在已逐漸轉向系統性保護,對標準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我國作為文化遺產大國,目前已有59項文化和自然遺產列人《世界遺產名錄》,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中排名第二。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對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在標準體系頂層設計、標準制修訂以及標準化科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初步建立了涵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等多層次的文化遺產保護標準體系。隨著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不斷發展,深人推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建設,加強同國外主要區域標準化組織和國家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標準化國際合作,推動先進適用國外文化遺產保護標準的采用,促進我國文化遺
當前,在國際層面,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面臨諸多問題。首先,各國文化的特殊性是一大障礙。以文化遺產定義為例,由于民族自尊心和文化差異等因素,不同國家對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存在分歧,這給術語等基礎性標準的制定帶來了挑戰。雖然技術標準相對更容易取得一致,但也涉及技術基礎的術語等問題。其次,文化遺產保護作為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不僅需要從業者具有深厚的專業技術知識,還要熟悉國際規則,具備流利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卓越的跨文化溝通協調能力,對技術專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過程中,如何避免國際標準化過程中的文化同質化,尊重和保護世界各國的文化多樣性,平衡不同利益相關方的需求,達成全球共識,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2023年12月,ISO/TC 349第一輪投票期間舉行的國際宣講會
同時,ISO/TC349秘書處還積極開展了新技術提案的征集工作,鼓勵國內外專家提交標準提案,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
ISO/TC349成立以來的工作成果和計劃
在推進ISO/TC349申報過程中,故宮博物院積極組織全球技術專家撰寫新技術委員會申請書,充分宣介提案內容,為技術委員會的成功申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ISO/TC349成立以來,ISO/TC349秘書處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首要任務便是制定戰略商業計劃書(SBP),這是ISO程序中的必要環節。故宮博物院團隊廣泛發動國內外專家力量,經過起草、征求意見、修改、投票等多個環節,目前該計劃書已完成并提交至ISO中央秘書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采用的是ISO新的SBP模板,在國內新成立的ISO/TC中尚屬首例,且在委員會內部投票中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此外,秘書處借助落戶故宮博物院的優勢,通過故宮博物院積極籌備各類活動,2025年4月16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故宮博物院承辦的國內首屆“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培訓班”在故宮敬勝齋開班,邀請了眾多行業內知名專家進行分享,來自全國多家文博機構、高校和研究院所的80余位相關領域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線下培訓,同時,有130余人次通過全國文博網絡學院參加線上培訓。曲亮表示:“該培訓班旨在培養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標準化人才,讓他們了解ISO的戰略和規則,實質性地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中來。”
今年9月份,故宮博物院將承辦ISO/TC349第一屆全體年會,這將是一次重要的國際交流活動。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年會包括ISO中央秘書處技術項目經理(ISO/CSTPM)宣講ISO戰略和政策、工作報告、新工作項目提案討論等環節,屆時將有來自ISO/TC349的46個國家和聯絡組織的技術專家參會,共話全球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未來。
故宮博物院的優勢和經驗
曲亮不僅是ISO/TC349委員會經理,還擔任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主任一職。在緊鑼密鼓推進ISO/TC349各方面工作的同時,他借助故宮博物院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各項資源,努力推進國內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采訪中,曲亮對故宮博物院所具備的優勢進行了介紹。
首先,故宮博物院整體在文物保護技術和人才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其標準化工作動力充足,雖然在國家標準制定數量上并非最多,但在不可移動文物修繕材料標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有六七項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正在制定當中。
其次,在標準體系建設上,故宮正在逐步研究形成一套文化遺產保護的標準體系。除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還積極開展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工作。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的依托單位已經成立了標準化工作委員會,開展文物保護領域團體標準的制定,且計劃未來將成熟的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同時,故宮博物院還在構建自己的企業標準體系,其整體技術水平要求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在文博行業具有一定的領先地位。
此外,故宮博物院文保標準部還設有多個專業科組,如國際聯絡組負責國際標準化研究和支撐ISO/TC349秘書處工作;標準體系組歸口管理全院的標準制修訂和企業標準體系建設;質量基礎組開展文化遺產保護NQI理論研究和院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工作;標準檢測組和保護裝備組則聚焦文物保護關鍵環節的評價方法、定量檢測技術、標準樣品與專用裝備及其標準化研究。這些專業組相互協作,共同為故宮博物院的標準化工作提供支持,由他們支撐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中國一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也為技術研發和國際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來計劃與創新舉措
展望未來,曲亮透露,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方面有著明確的計劃和創新舉措。
在資金支持方面,故宮博物院未來會著重支持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院內團隊參與國際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積極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標準的孵化。
在平臺建設方面,故宮博物院正在籌建故宮文化遺產保護質量標準實驗室,為國際專家提供一個硬件平臺,通過交流與技術合作,支撐全球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標準研究、驗證和認證認可等工作,使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不僅停留在國際協商層面,還能實現成果的落地轉化。該實驗室一旦建成,將填補全球在文化遺產保護質量標準實驗室方面的空白,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標準傳播方面,故宮博物院將依托自身的國際化基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后續在日常工作中,將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作用,鼓勵各方參與標準提案工作,利用國際組織已有的成果和傳播途徑,提高中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的知曉度和應用率。此外,ISO/TC349秘書處還將加強與ISO其他技術委員會的聯絡,未來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有望成立聯合工作組,開展跨領域合作,共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的發展。
此次采訪讓我們深入了解了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從ISO/TC349成立背景的艱辛探索,到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再到對未來發展的規劃,故宮博物院始終走在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的前列。相信在未來,故宮博物院將繼續發揮其引領作用,有力推進ISO/TC349發展,為全球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