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不能碰運氣,得靠科學方法撐腰。從怎么吃、如何動到全家怎樣一起堅持,國家給出的核心要點里都有答案。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管理體重、守護健康,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行動指南,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毒用耋w重管理核心知識(2024年版)》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份指南,里面有8個核心要點,涵蓋了體重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幾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平衡膳食,總量控制”“動則有益,貴在堅持”“良好睡眠,積極心態”“目標合理,科學減重”;其他幾個則很容易被忽視,比如“正確認知,重在預防”“終生管理,持之以恒”“主動監測,合理評估”“共同行動,全家健康”。接下來,我們就重點說說這些內容。
? 正確認知,重在預防
身體健康與否最直觀的表現便是體重。太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癥的重要誘發因素;太瘦同樣危機四伏,常與發育遲緩、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等緊密相連。
然而,許多人并沒有這個意識,覺得孩子胖一點兒挺可愛,懶一點兒也沒關系。學校里,“小胖墩”扎堆兒;網絡上,“白瘦美”成群。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可愛”和“時尚”都是以健康為代價的。
有些孩子因為肥胖,行動遲緩、骨骼變形,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病早早找上門,還被同學歧視、排擠,難以融入學校生活。有些年輕女孩過度節食,導致代謝紊亂、月經不調等,甚至患上了厭食癥,危及生命。還有些人平時不注意飲食和運動,最后胖到了必須做切胃手術的地步,才恢復正常生活。
因此,樹立正確的體重觀念非常有必要。一定要以預防為主,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將體重控制在合理區間。不要等到疾病找上門才后悔,那時可能已經晚了。
? 終生管理,持之以恒
體重管理從來都不是某一階段的臨時任務,而是需要貫穿一生的健康課題。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正在長身體,胖一點兒沒關系,長大自然就瘦了。結果,有的孩子不到10歲就出現了胰島素抵抗,有的甚至患上糖尿病。
有些年輕人仗著年輕,天天胡吃海塞、熬通宵。他們以為健下身就能瘦下來,睡一覺就能補回來。直到血脂異常、血糖飆升,他們才驚覺年輕不是可以肆意透支健康的資本。
不少老年人覺得,年紀大了胖瘦無所謂,飲食不節制,運動跟不上,以前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現在又多了一高(高尿酸)。
所以,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應該把保持合理體重刻進生活習慣里。從準備懷孕時的體重調理,到孕期合理增重避免妊娠糖尿病;從嬰幼兒期培養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到兒童青少年期通過飲食和運動預防肥胖;從成年后平衡飲食與運動,到老年期控制體重預防心腦血管病,只有堅持全生命周期的體重管理,才能收獲長久的健康。
? 主動監測,合理評估
不少人對體重和腰圍的變化總是后知后覺。殊不知,健康問題往往是慢慢積累的。只有平時多留意體重、腰圍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才能早早調整,避免小問題拖成大麻煩。否則,等有了明顯癥狀再重視,可能就錯過了最佳調整期。
一次同學聚會,大家說小李的肚子大了不少,他沒在意。沒多久,他在體檢時查出高血壓。這時再想控制,就得多花不少工夫了。在孕期,張女士沒怎么關注身體變化,覺得懷孕后長胖是正常的。結果,由于體重增長過多,不僅自己出現了妊娠糖尿病,寶寶出生時也成了巨大兒。
其實,主動監測并不難。家里放個體重秤,買個軟尺,定期量一量,花不了多少時間。 發現體重、腰圍的不良變化趨勢,先想想是不是最近飲食、運動不太健康,及時調整生活習慣。要是調整了還沒效果,或者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趕緊去看醫生,千萬別等問題變得不可逆了才后悔。
? 共同行動,全家健康
守護健康體重,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戰役。每個人首先要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而家人的支持與監督就像給這場戰役加了一道堅固的防線,能讓健康管理更有力量、更易堅持。
小林想減肥,可下班回家,老公買了炸雞啤酒當夜宵,兒子抱著薯片在一旁猛吃,她忍了三天就跟著破功了。老周家則相反,夫妻倆互相監督、鼓勵,帶著孩子一起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女兒班里多是小胖墩、小眼鏡,蕾蕾成了顯眼的“另類”。
全家一起管理體重,能做的事有很多??梢詮娘嬍澈瓦\動兩個方面著手。
飲食上,齊心協力打造健康餐桌。關于正餐,可以用雜糧飯替代白米飯,用清蒸替代油炸;關于零食,可以清空高糖零食,換成堅果、水果等。吃飯時,關掉電子設備,慢慢吃、聊聊天,避免過量進食。
運動上,用趣味規則激發動力??梢灾贫ㄟ\動任務和獎懲,比如成人每天40分鐘快走(約1萬步),孩子每天20分鐘跳繩;未完成者負責洗碗拖地,完成者每周獲得“運動勛章”,月底兌換獎勵(如公園野餐)??梢哉{整相應的生活習慣,比如日常用爬樓梯代替坐電梯,周末用騎行、公園接力賽等替代外出聚餐。
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些計劃,可以記家庭健康日志,周末一起翻看,互相點贊堅持;還可以每周選“健康管理員”,輪流監督大家。全家一起管理體重,不是為了達到多么嚴格的標準,而是讓健康變成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