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我國居民的健康狀況有了顯著改善。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卻日益凸顯—超重和肥胖現象愈發普遍。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病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中國居民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6.6%,造成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
在此背景下,為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減少因肥胖等導致的慢性病發生,2024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啟動“體重管理年”活動。2025年3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體重管理不僅是國家大力支持的公共衛生重點工作,更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4月,全國愛衛會下發通知,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等納入健康中國行動。
為推動體重管理相關工作落地見效,國家多個部門協同聯動,共同構建起全方位的支持體系。推廣“一秤一尺一日歷”(體重秤、腰圍尺、管理日歷),鼓勵家庭、社區、單位配置基礎監測設備;進行全周期覆蓋,分人群制定策略,如針對學生的“一減兩增一調兩測”(減少進食量,增加身體活動,增強減肥信心,調整飲食結構,定期測量體重和腰圍),針對老年人的肌肉防衰干預;推廣食療與養生運動方案,制定婦女兒童肥胖治未病指南;開發AI體重管理工具,推動動態監測APP應用;擴大健康步道、社區健身器材覆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體重管理,設置肥胖專病門診;等等。
家庭是健康中國的基本單元,是體重管理實踐的核心場域。只有將國家的支持政策轉化為家庭中的具體行動,讓健康體重的理念融入每日三餐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筑牢體重管理的根基。
具體怎么做呢?家庭要有體重管理的意識,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曉健康體重標準、知曉自身體重變化、知曉體重管理方法,科學管理自身和家人的體重。要營造有利于體重管理的家庭環境,比如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不能自己躺著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多運動。
這里要特別談談女性在家庭體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女性在健康代際阻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母親在孕前和孕期做好體重管理,可以降低巨大兒和早產風險,減少肥胖代際傳遞。有一個真實案例是,母親的BMI(體重指數)從26降至23后,兒童的超重率同步改善,飲食偏好轉向健康選擇。
全國婦聯、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開展的“健康中國 母親行動”,就是以母親為切入點,積極倡導充分發揮母親在家庭健康中的獨特作用。現實中,女性是家庭飲食的主要安排者,也是家庭健康的守護者。落實到家庭生活中,女性首先要主動學習健康知識,知道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然后才是具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實。比如在采購食材時,優先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來源的瘦肉、魚類、豆類等,減少高糖、高脂、高鹽食品。在烹飪過程中,采用蒸、煮、燉等健康方式,減少油炸、油煎等做法。在運動方面,督促和帶領家庭成員一起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