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健康勻稱的體型,保持標準的體重,可能是所有人的心愿。標準體重不僅美在外表,還是關乎健康的重要指征。那么,怎樣才能擁有標準體重呢?分享一下我的“秘密武器”。
“會吃會喝”要比“少吃不吃”更重要
有人說,無論胖瘦都是我們一口一口吃出來的,所以首先要從“源頭”入手,即均衡飲食。“會吃”要比“少吃”更重要,每天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精制糖、反式脂肪和高鹽食物的比例。比如精制主食中,可在白米飯中適當加一些雜糧。此外,盡量讓晚餐的時間早一些,留足時間讓胃消化,有時帶著一點點饑餓感入睡,效果更佳。“會喝”指的是喝足水,因為水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每天喝足夠量的水,盡可能多喝溫水,特別是早晨起來大口喝一杯溫水,就像按下了“啟動鍵”一樣,喚醒周身的各器官,進入工作狀態。
“少吃不吃”并不是減肥的錦囊,相反因為吃得少,可能營養不良,“必須吃飽了,否則哪有力氣減肥”說的就是這個理。“少吃”導致機體不能積極參與代謝,反而起不到控制體重的作用,只有“會吃會喝”,才能調動身體內的細胞,積極參與到減脂中。
規律與堅持,要比“斷斷續續”重要
堅持規律的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每天走路上下班,都是無形而規律的健身;堅持規律的睡眠,早睡早起,不熬夜,讓生物鐘規律而準確;堅持規律的飲食,一日三餐,按時按量,不暴飲暴食,讓腸胃有最舒適的體驗;堅持用熱水泡腳,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讓代謝變得更加高效。堅持規律的監測體重,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稱量體重,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調整飲食與鍛煉計劃。
“適合的”要比“應該的”更重要
在保持體重這條路上,所有的經驗都不能“照搬照抄”,適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比如說運動,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能提高心肺功能,消耗大量熱量,但要根據自己的體能和時間情況來選擇。散步應該適宜大多數人,可對于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少走卻是保護,“因人而異”在這里同樣適用。
怎樣才算超重或肥胖?壓力肥是真的嗎?運動后能放肆吃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汪蘭蘭為您答疑解惑。歡迎掃碼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