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MSCI全球所有國家指數和A股總市值指數(880001)聯袂創出歷史新高,年內漲幅分別約為11.6%和10.6%。在全球關稅戰危機緩解和大國央行降息預期上升的背景下,再通脹驅動型牛市成為共振現象,A股跟風上漲的空間增大。
本周,國際資本繼續做多中國資產,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創年內新低,失守7.15的關口。跟隨本幣匯差收益的上漲預期,滬綜指多次沖擊3600點關卡,并在7月24日收盤站穩3600點。多頭闖關奪隘的內因是啥?答案是新一輪基建股牛市卷土重來。一是雅江水電概念指數橫空出世,周一至周三累計上漲逾15%。二是《農村公路條例》將于9月15日起施行,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截至周三,高速公路行業指數年內漲幅為-3.52%,補漲概率增大。
雅江水電概念橫空出世,國信證券最新研報將其形容為“中國基建的DeepSeek時刻”,既源于外部貿易壓力倒逼下的內需戰略轉型,也得益于國家對基建投資的持續重視和多重催化因素的疊加效應。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基建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速近9個百分點,增速明顯好于制造業的7.5%和房地產業的-11.5%。換言之,基建股上漲有盈利改善預期來打底。
從市場運行邏輯來看,基建概念走強的最大貢獻是助力市場風格切換,由昔日的杠鈴策略(高息股和微盤股兩極主導)為王,轉向“股價漲幅低、估值低和機構配置低”的三低概念,有一呼百應的敘事張力。雅江水電概念指數最新市凈率僅為1.2倍。
縱觀近年來的板塊井噴行情,多因出臺了削峰填谷式產業扶持政策,抄底三低概念瞬間變得炙手可熱。這是價值投資理念的A股捷徑,副作用是行情大漲大跌且牛熊周期更替過快,投機風格演變成各領風騷三兩月。
雅江水電概念飆升,帶動總市值為20.4萬億元的中特估概念指數逼近去年峰值,截至周三的年內漲幅約為8%。權重股如大象起舞,拉動大盤站上3600點關口。A股頻現年內單日天量成交,周二和周三分別成交1.93萬億元和1.9萬億元,天量成交的另一面是天量級別的多空分歧。周三,全A市場5417只股票中,僅有1271只飄紅,前期領漲的建材和國防軍工行業指數領跌,分別下跌2.53%和1.64%,熱門股高位套現已是市場共識。
滬綜指是否會由超漲轉跌?從2024年9月18日收盤價2684點,到本周三升至3582點,累計漲幅為33.45%。3582點是個啥概念?通達信籌碼分析數據顯示,周三的市場平均成本是3256.8點,獲利者占比為99.4%。
從2024年9月18日到本周三,5417只A股的賺錢效應如何?區間漲幅超過100%、50%、33.45%、20%、0%的分別有949只、2576只、3603只、4423只和5108只,負收益有309只。81.7%的股票漲幅逾兩成,66.5%的股票戰勝大盤,如此情形已初具全面牛市的特征。
周三,中字頭指數靜態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10.2倍和0.66倍,仍有價值重估的上漲空間。緣何權重股大漲,市場就恐高?只因歷史教訓深刻。而從中國宏觀調控削峰填谷的主基調來看,本輪工業股上漲性質多是估值修復,而非泡沫牛市。
毫無疑問,藍籌牛市是美股走出長牛快牛格局的主因。緣何在A股難以再現?答案是工業權重股可借政策紅利熱炒,助力大盤短期逾越3600點,卻無法長期走出美股科技七巨頭的“業績牛”。
從2007年見頂6124點以來,滬綜指難以再創歷史新高,主因是大小非減持催生殺估值行情,這一魔咒至今未破解。從行業運行規律來看,則是產能擴張拉動式增長不像技術創新一樣有護城河效應,難以支撐企業利潤曲線的長期攀高。正如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所言:狂熱追捧利潤的上升趨勢,使得很多稍有起色并已接近或達到繁榮極點的工業企業盲目擴張。
當下,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到來的時點微妙,滬綜指較去年9月的谷底已大漲逾三成,拉動效應不宜過度樂觀。且投資規模遠低于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不易形成類似2009年至2010年的再通脹共識。謹慎來看,A股盈利難以立竿見影式暴漲,形成通脹拉動的業績牛市。樂觀來看,貨幣政策調控不會出現類似2010年的發夾彎式轉變。
若是資金牛演繹照舊,港股仍是本輪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牛市的主戰場,A股為跟漲行情,難以享受形成區域股市龍頭溢價效應。周三,恒生AH股溢價指數創年內新低,年內跌幅逾13%,收于124.23點,回到2020年6月的水平,歷史谷值是2014年7月的低位88.72點。
(作者系職業投資人。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