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這句電影臺詞響起時,我眼前突然浮現出老張的身影。他總是穿著一件灰色的工裝,褲腳上沾著來歷不明的污漬,騎三輪車時,車鏈子嘩啦啦地響,車后面那串生銹的鈴鐺也丁零作響。
以前孩子們總跟著大人繞開他走。有人說他年輕時不務正業(yè),現在靠撿廢品為生。可他們不知道,老張的帆布包總是干干凈凈的,補丁縫得齊整;他們沒看見,暴雨天,老張給流浪貓搭的紙箱屋比有些人家的陽臺還暖和。那天,他照舊去修兒童滑梯松動的螺絲,工具箱剛打開,幾個帶孩子的家長就扯著孩子往反方向走。“離那個收破爛兒的遠點!”這話像根釘子扎進了老張的心里。他的手僵在半空,慢慢地站起來,猶豫了一下,又重新蹲下身去,低頭時工裝后背的裂口像道未愈合的傷疤,那么刺眼。
一天,一個賣菜的大娘摔在地上,圍觀的手機鏡頭“咔喀”聲此起彼伏,就是沒人往前挪半步。這時,老張閃了過來,把帆布包甩在地上,急蹲下身查看。
“別動!我學過急救…”老張嗓子沙啞,工裝后背的裂口依然刺眼,可他渾濁的眼神中充滿沉著與堅定。
救護車離開時,老張正蹲在墻角洗手,手心里那些老繭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第二天,小區(qū)物業(yè)工作人員貼出的感謝信被風吹得嘩嘩響。我拿著剛買的創(chuàng)可貼躲在垃圾站旁,看著老張三輪車上的鈴鐺晃呀晃。等老張從我手里接過創(chuàng)可貼時,粗糙的拇指蹭過我的掌心,他笨拙地不停對我說著謝謝。
那天夜里,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總想著他救完人后默默撿礦泉水瓶的背影。晨光初現時,我看見老張在擦小區(qū)里的長椅,他的工裝洗得發(fā)白卻整潔如新,補丁縫得齊整,像朵淡青色的云。
如今,每次看見他,總感覺有光華在他身上流轉。原來,當人心中成見的大山崩塌時,會有陽光漏進來,照見心里那些發(fā)霉的角落。我們只有放下成見,才能看見枯葉下藏著的新芽,破洞中漏進的陽光。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實驗中學指導老師 魏晉隆
推薦語
習作巧妙化用經典臺詞,通過對老張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映照出人性中的光明與黑暗。干凈的帆布包與齊整的補丁是鋪墊,沙啞的嗓音與堅定的眼神則構成對比,老張的助人之舉使我們透過世俗偏見,在他身上發(fā)現人性的光芒。“我”的成長,就體現在看到成見的大山崩塌時漏進的第一縷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