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通過真實問題驅動與跨領域融合,成為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載體。以大班“神奇的過濾器”項目為例,幼兒在解決“如何過濾臟水”的真實任務中,實現科學探究、工程設計、社會合作等能力的整合提升。
以價值引領,開啟項目式學習。濃厚的興趣能夠激發幼兒自主求知、探索、體驗的欲望。戶外活動中,程程提議用河水澆灌植物,但河水渾濁,雷雷進而提出制作過濾器,夢一、小寶聯想到家中的過濾裝置,眾人由此開啟了以“如何制作過濾臟水的過濾器”為主題的項目式活動。這一真實問題的產生,源于幼兒對生活現象的敏銳觀察,觸發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在動機。教師捕捉到這一興趣點,引導幼兒圍繞“過濾器”展開系列探究,不僅支持幼兒表達“想做什么”,更引導其思考“為什么做”“怎么做”,以此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形成,從而走向深度學習。
以真實探究,走進項目式學習。幼兒通過問卷調查、親子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搜集資料,并用圖畫、符號、實物收集等方式記錄:有的幼兒帶來活性炭、海綿等家庭材料,有的用表格對比不同材料的特性。教師組織集體分享會,讓幼兒在小組討論中碰撞思維,逐漸理解“過濾”的核心原理。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后,幼兒自主分組,形成“材料搜集組”“實驗記錄組”“制作組”,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推進任務。教師僅在幼兒遇到方向性問題時介入,通過開放式提問,驅動幼兒在試錯中調整方案,培養工程思維與抗挫能力。
以分享展示,挖掘項目式學習。成果展示能夠幫助幼兒總結活動經驗,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吧衿娴倪^濾器”項目展示形式豐富:藝術展上,幼兒通過繪畫、手工等形式呈現對“過濾”的理解;繪本展上,幼兒根據《是誰污染了池塘水》繪本故事,續編出關于自己設計的過濾器的新故事;發布會上,幼兒用實物演示、流程圖解說、對比實驗等方式展示探究歷程。
以評價反思,拓展項目式學習。一是多元主體評價激活社交與認知發展。通過自我評價,讓幼兒在團隊中分享體驗,強化自我認知與情感表達;成果展示時聚焦同伴互動細節進行同伴互評,通過交換經歷提升交往技能,夯實心理健康發展基礎;教師以鼓勵性語言和動作持續介入,為幼兒創造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的豐富環境。二是多樣形式評價驅動持續探究。動態式評價捕捉幼兒材料探索中的靈光閃現,即時給予肯定,或在幼兒遇到瓶頸時提供材料增補或問題引導,提升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激勵式評價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培養幼兒應對問題的良好心態。
“神奇的過濾器”項目證明,幼兒在真實、有意義的任務中,能夠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探究能力與創造力,為終身發展奠定“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素養基礎。
【本文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以大運河自然資源為載體的悅美課程開發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DDB24467)的研究成果】